重生之慈善大亨
字体: 16 + -

第213章 事实该怎么写

王直看了雒蝉一眼,事情是由她发起的,也是她联系上了思源基金会,当然也应该由她来说明情况。

“事情是这样的……”雒蝉明白他的意思,于是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

事情发生在昨天晚上十一点多,一名路人在经过浦口新村附近的时候,发现了倒在花坛里的汪征,那时候他已经有些神志不清了,路人急忙打电话报了警,也打了一二零急救电话。

医生发现他身上被刺了三刀,都在正面,最严重的一刀刺穿了脾脏,这导致了他严重的内出血,于是医院马上组织进行了抢救,手术直到凌晨四点才结束,而汪征一直都没有醒。

警方也派人进行了调查。

汪征在彻底昏迷前说了一句:“杀我的人往那边跑了。”但发现他的路人并没有看到任何可疑的人员。

侦查员根据地上的血迹找到了第一现场,那是旁边的一条小巷子,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倒在巷口,后来证实是汪征的车子。血迹表明汪征受伤的地方距离巷口大概有十几米,地上除了血迹之外,还有一些散落的塑料珠子,像是时下年轻女孩会戴的那种项链。从珠子的状态来看,应该是不久之前落在那里的。

现场有三个人的脚印,一个是汪征,还有两个只能通过技术手段估计一个身高和体重的范围,没有办法对寻找凶手和受害人有什么帮助。

周围的居民也没有目击到事发经过的,只是有一位老人提起,自己好像在十一点左右隐隐约约听到有女人叫救命,当时他打开窗户,却没有再听到什么。

周围的派出所也没有接到报案或者是别的什么信息。

侦查员还调查了汪征的社会关系,他没有恋爱史,所以也不可能是情杀。

侦查员根据经验初步判断这应该是一起见义勇为的事件,大约是有女孩在巷子里被人施暴,而骑车路过的汪征丢下车子跑进了巷子想阻止犯罪,却被凶手用刀刺伤。

从现场遗留的痕迹看,凶手应该是从巷子的另外一边逃走了。

但这始终只是侦查员单方面的猜测,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子,必须得等到汪征醒过来,或者是另外的当事人报案才行。

“我之前和办案的民警聊过,大体上就是这样。”王直点点头说道。

肖乐看了看icu里面,那个年轻的生命还在同死神顽强地进行斗争。

“医疗费现在已经发生了三万多块,因为一直在重症监护室,每天大概还要产生两千多块。”雒蝉继续说道。“张阿姨只是个街道小厂的工人,汪征也只是一家集体制机修厂的工人,负担不了这么大的费用。”

“他们的单位和保险公司?”肖乐低声向王直问道。

不过事情既然找上了他们,他心里大概也有了答案。

这时候医疗改革还没有完成,有些单位还没医疗保险的概念,一些小厂为了节约费用,也没有给员工购买意外伤害险的意识。

“厂里的人之前来过,给了一张两万块的支票和一些水果之后就走了。他们厂没买过保险……”王直低声地说道。“事情没有认定下来,厂里没办法具体出什么政策。但我和厂里来的代表谈过,他们今年的经营状况很不好,许多老职工的医疗费都还没有报销,能这么快就拿出这

两万块已经是厂里的最大诚意了。剩下的费用只能让家属先付着,看上级怎么认定。如果算是见义勇为,厂里答应帮解决,但要等有钱的时候才能报销。”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这样的新闻肖乐前世看过很多,许多老企业的职工,后来都只能等到国家出台政策,整体转医保之后才大体上解决了医疗费的问题,但看病难看病贵一直都是职工和企业共同面对的难题。一些规模不大的厂子,一个严重的病号就能把厂子给拖垮了,只能不管。

张阿姨的眼泪又流了出来。

“张阿姨您别担心了,这钱我们来垫付。”肖乐抓住她的手说道。“到他完全康复为止!”

“真的?”张阿姨惊讶之下,喜极而泣道。“你们可真是大善人啊!”

雒蝉抓住机会拍了好几张照片。

“那我就通知出纳带支票过来了?”王直问道。

“该怎么办手续,按基金会的规矩来,但一定要保证伤者的治疗。”肖乐说道。

这是思源基金会真正开展的第一例个案,必须把头开好,后面才知道要怎么办。肖乐完全可以自己掏钱把医疗费付了,但他不可能对每一件事情都这么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思源基金会未来必然要面临很多类似的事情,不把规矩立起来,很容易就会滋生腐败。

办善事也要讲求规矩和方法,这是他结合前世和今生的经历和学习得到了结论,不然很有可能好心办坏事。

“谢谢!谢谢你们!”张阿姨连声地说着,王直到一边去打电话,肖乐花了好长时间才把她安抚下来。

他把张阿姨扶到长椅上休息,看到雒蝉正在另外一边奋笔疾书,便走了过去。

“你好。”他说道。“你在写新闻稿?”

“对,已经快写好了。肖总,你要看看吗?”雒蝉对于肖乐显然很有好感,毕竟有钱的人很多,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来做这种事情的人却太少,在她看来,这样的事情值得大书特书。

“可以吗?”肖乐客气了一下,还是把她写的稿子拿了过来。

他不知道新闻稿该怎么写,但前世上网站看新闻看得多了,什么不能写却是知道的。

雒蝉显然应该不是什么知名的大记者,不然也不会有时间一直守在医院,而且她的稿子里夹杂了太多对思源基金会和肖乐本人的赞誉,这让肖乐这个当事人看了都觉得有点肉麻。

如果不是知道王直的脾气,他都快要怀疑她是不是在写有偿新闻了。

“怎么?肖总你觉得不行吗?”雒蝉总算是做记者的,这点眼色还是有的。

“我也不太懂这个,不过提点小意见可以吗?”肖乐对这个很有同情心的小记者没什么恶感,于是他说道。

“您说。”雒蝉又把笔提了起来,她看上去至少也二十四五了,这种小学生的态度让肖乐有点汗颜。

“我觉得事件本身的描述太少了,对于我们思源基金会在这个事情里的叙述也太多了。”

她的稿子里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在描写汪征家面临的困境,思源基金会怎么通过记者得知了这个情况,又怎么马上拍板决定给予他们帮助,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在说这件事情本身。

现在应该还没有软

文的概念,但这真的很像是思源基金会的软广告。

“这有什么不对吗?”雒蝉却有点不理解。

现在很多企业捐款的时候都生怕没有人知道,事情是闹得越大越好,她觉得思源基金会出了钱,得个好名声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肖乐不知道该怎么对她说。“也许我们的关注点不同,但你真的觉得,一篇赞扬思源基金会助人为乐的文章有人爱看吗?”

雒蝉终于有点明白了。

“我觉得这件事情的主角是汪征,这件事情里,他所付出的是最多的,我觉得应该把笔墨放在他身上,赞扬他的这种行为。”肖乐继续说道。“另外一个方面,现在很重要的问题是没有目击者,受害者也没有出来指正凶手,汪征的见义勇为认定不了,也没办法抓住凶手。是不是应该呼吁一下,鼓励知情人站出来?鼓励受害人站出来?甚至是给予凶手压力让他出来自首?我觉得,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见义勇为这件事情本身,引导和鼓励更多的人做好人好事,而不是放在基金会上。”

“这样一来,新闻点有了,看点也有了,正面宣传有,该揭露的阴暗面也有,还能引发社会大众的讨论,不是很好吗?”

雒蝉承认肖乐说的有道理,但她有些不解,难道思源基金会真的一点儿求名的意思都没有?

“可以提一下,本市新成立的思源基金会已经在事情定论之前垫付了英雄的医疗费,受害人不需要有什么顾虑,可以大胆地出来说出事实。”

“就提这么一点?”雒蝉惊讶地问道。

“这么提一下就可以了。”肖乐点点头说道。

于是雒蝉埋头按照肖乐的思路又写了一稿,不得不说,这个女孩的思路还真是很敏锐,写字也很快。

但肖乐还是有点不满意。

“谴责受害者的部分是不是有点多了?”他对雒蝉问道。

“不应该吗?”雒蝉有些愤怒地说道。“汪征因为要救她而受了重伤,她竟然就这么放着他不管?要是没有过路的人,汪征不就牺牲了?这种人,说她是白眼狼也不为过!”

“但你有没有想过,受害者很可能是个年轻的女孩子,她在经历了那样的事情之后,很可能惊慌失措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汪征受了重伤?她很可能只是因为害怕而没有站出来说出真相?你这么挑动舆论骂她,让她的压力过大,最后选择把这件事隐瞒下来,那汪征怎么办?谁来证明他是英雄?凶手怎么办?没有人报案,谁来让他伏法?”

雒蝉楞住了。

“但是……”她一直以为揭露真相,针砭时弊就是记者的责任,但这时候她却发现,好像并不是那么回事。

肖乐微微叹了一口气。

如果不是前世的记忆中,已经看过太多新闻被彻底反转的事情,他也不会意识到,新闻报道预定立场藏头去尾之后,会有决然不同的效果。

前世记忆中那些无良的媒体和记者,为了博取眼球甚至不惜编造新闻,歪曲事实,罔顾真相和当事人的利益,打着“新闻自由”的旗号干龌龊透顶的事情。

重生而来的自己能够改变这种令人伤感而又无能为力的未来吗?

肖乐对此没什么信心,但他愿意从自己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