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品透视高手
字体: 16 + -

第一卷 正文_第113章 无知

听纪发笑,李广冷哼一声,哂道:“你笑什么?”

纪发站将出来,笑道:“小子只是觉得阁下的言论有些可笑,便不自禁地笑出了声。方才听铁老先生介绍,阁下姓李?那好,李先生,既然你说儒家误国,能否举个例子证明这件事情?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也没有永久的王朝,皇帝制倒了,缘由有很多,你不能将这种大帽子全数扣到儒学的头上去啊。”

李广哂然斥道:“你是哪儿来的毛头小子?难道你以为能打过几个地痞流氓,能侥幸看破一幅字的真伪,就真有与我平起平坐的资格了?我李广虽算不得大有名气,却也是受人尊敬的书法界大师,你山野小子,哪有资格向我发出提问?”

抛开先前的兰亭集序一事不说,此刻在这间书房里,李广拥有坐下的资格,纪发却只能以晚辈后生的身份站在黄天涯身后。

无论论年龄、资历、身份,纪发都及不得李广。而且,纪发看起来实在太年轻了,难以给人学富五车的感觉。

商人们也评头论足,一边称赞李广,一边斥责纪发,以求获得李广的青睐。对于这些混迹于古玩书法界的商人来说,如果能得到李广的支持,身家无疑能暴增许多。

商人们逐利而行,自然站到了李广这一边。

黄天涯平生钻研古玩与历史,却没怎么读过四书五经,所以不知如何应付李广的犀利言辞。纪发年纪轻轻,黄天涯不想让他在这么多人面前因为自己这把老骨头从而颜面尽失,于是挥了挥手,想让他退出这场辩论。

黄天涯尚不信纪发能在学识辩论上胜过李广,别人又怎会相信?

一直站在铁泰书身旁的庄红颜也轻蔑地乜了纪发一眼。

对于屋内众人或不信、或轻蔑的神态,纪发都看在眼里,却只静立不言。

见纪发执着地站在黄天涯身前,不卑不亢,没有因为众人的鄙夷而退缩半步,铁泰书眼中掠过一抹欣赏之色,冲着李广道:

“李广,学术本就无尊卑之分。纪发终究是天涯带来的后生,既然向你求教了,你总得令人心服口服才好。”

见先生都这么说了,李广只好点头应是,然后看向纪发,冷冷一笑,道:“既然你要我给你举个例子,那好,你可听好了。鲁迅先生你认识吧?相信你认识。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作家,革命事业先驱者。在鲁迅先生去世的时候,棺材上甚至被人们披上了写有‘民族魂’字样的旗子。毫无疑问,鲁迅先生是一位伟人。”

顿了顿,李广昂首道:“鲁迅先生曾在书中说过,想要革命成功,必须打破儒家的中庸风气。连这样的伟人都认为儒道误国,你又有什么好辩解的?你让我给你举例说明,我便给你举了一个实例。如果你没看过鲁迅先生的书,我劝你还是回去多读几年书,再来与我辩论吧。”

李广昂起脑袋,满脸轻蔑之色。

鲁迅在国内拥有非常响亮的名声,更是弃医从文的革命先驱者,一支笔杆子不知骂醒了多少沉睡愚昧的国人,被人们尊称为“民族魂”。

所以当李广将鲁迅都搬了出来的时候,人们都觉得纪发将无言以对了。

铁之惺有些担忧地看了纪发一眼。

毕竟是自己的恩人,铁之惺很怕纪发会因为太过丢脸而生气。

坐在上首的铁泰书未必认同儒家思想误国的说法,却觉得李广这个例子举得对。鲁迅书中的确表明了,想要革命成功,必须打破儒家的中庸思想。

既然这是铁一样的事实,纪发又如何反驳呢?

儒家思想是否误国暂且不论,此刻就事论事,纪发如何就鲁迅先生提出的这个话题,反驳李广,并令李广无言以对?这是一个难题。

纪发终究是个年轻人,与李广比学识与资历,尚有些不足。

庄红颜与黄莺莺都看着纪发。

庄红颜眼中有讥诮之色,黄莺莺眼里则有担忧之色。

在屋内众名

士面前丢脸,这件事只怕会让纪发“终生难忘”吧?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纪发无话可说的时候,他忽然笑了起来。

随着纪发笑出声来,众人的目光再次投到了他的身上。

李广面上的讥讽之意更盛,道:“你笑什么?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纪发摇头笑道:“我笑阁下无知。”

李广面色变得阴沉起来,道:“你凭什么觉得我无知?”

纪发再次摇头笑道:“你方才提及鲁迅先生说过的话,说想要革命成功必须打破儒家的中庸思想。我看过鲁迅先生的书,的确见过这句话,可是,有一点你没注意。”

李广微扬眉头,道:“哦?哪一点?”

众人的目光也都投到了纪发身上。

纪发不卑不亢,朗声道:“鲁迅先生说,革命想要成功,必须打破儒家的中庸思想,这是因为很多人在用所谓的中庸思想当遮羞布。很多人遇到事情,畏首畏尾,害怕了,退了回来,却不承认自己胆小,反而说自己遵循的是中庸之道,不能太过激。这是鲁迅在骂那些利用中庸之道掩盖自己懦弱不敢革命的胆小鬼。所以,鲁迅先生认为想要革命成功,必须打破这些遮羞布,必须打破这种将中庸思想当作遮羞布的风气!这才是鲁迅先生重点表达的意思!鲁迅先生只是想要打破这种懦弱而用遮羞布掩盖的风气,却不是要抛弃中庸思想啊。你连‘看书不能看死书,需得理解个中含义’之事,尚不能领悟,就敢大言不惭,妄谈鲁迅先生之言、呵斥儒家中庸之道,难道不是无知吗?”

纪发一席话掷地有声,解释得合情合理,引得一片惊哗声。

黄天涯浑浊的老眼顿时变得明亮起来。他平生只爱钻研古玩与历史,却很少读别的书籍,所以无从回答李广的话,此刻听纪发竟能说得头头是道,惊喜不已。

他万万没想到,纪发不仅有能耐、明事理,还对这些学术分析得如此透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