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三国
字体: 16 + -

第四十九章封闭式管制

    要想到刘琦所建造的工坊区域,必须是刘琦本人带领,不然谁都不让进入,外面全天都有军士巡逻,分明哨与暗哨。

    这里的守卫比刘琦住所还要严格十倍,工匠的家人在里面有专门的地方,衣食供应都是郡府直接提供。

    在刘琦请刘表写信时,刘表就让南阳南部,原章陵南部整合成了现在的新的章陵郡,由刘琦担任郡守,治所就在现在的新野,官位升了,周围的县也明正言顺的归于刘琦统领,对此刘琦也很是满意。

    郑浑跟在刘琦身后,看着周围的士兵,也觉心惊,本来刘琦是让伊籍也是可以自由进入的,不过当初被他拒绝了,没办法就算看到成果,伊籍也对这个工坊初建的原因,有所芥蒂,对此刘琦也是无可奈何。

    分为四个区域,东南为制铁,主要兵器铠甲,东北是木工,还有就是手工,现在的铠甲都是通过一个个长方形的小的甲片串在一起的,前后各一整块,主要是用来防御箭矢弓弩,前方制甲,后在这里连接。

    弩比弓箭更为流行,主要是成本,这个成本倒不是武器的成本,而是培养一个弩手只需几月甚至更短,而培养一个精湛的弓箭手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运用弓弩最多的乃是蜀国,三国弩制造工艺的巅峰还是武侯改良的连弩,十只具发,不过携带不便只能守城,而马钧往后改良诸葛连弩,让它的功效得到提升,小巧可以单兵作战,可以连续发射50只,不过制作工艺复杂,普及困难。

    西南是匠人家人的生活区,刘琦并不信任所谓的忠心,实行封闭式的家族传承制度,及工匠世家子承父业,从小就学习技术,这只是初步试验,刘琦是准备建一个工匠城,实行封闭式的城市生活,与外界的交流只有通过军队传递。

    乱世用重典,刘琦从来就没有想过就凭两三句话,就让这些人归心,这样做有可能绝了他们后代的仕途或者从事其他职业的想法,不过刘琦本就不认为自己是善人,衣食无忧稳定的工作,已经是刘琦最大的慈悲。

    西北乃是专门给黄月英的发明工坊,刘琦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去,自从刘琦向她解释元戎弩的设想之后,就专心研制。

    直奔东南,一路的见识早已让郑浑大开眼见,不停拉着刘琦问东问西,刘琦也乐的解答,郑浑可不是他的兄长身居要职,他现在也就是有点名声兴趣是工匠的儒生罢了。

    由于这里实行严厉的等级制度,普通工匠房挂着白旗,前有一匠字,下有上中下三字,有足够经验之后可以通过考核红旗,最后还有黑旗巨匠,档次越来越高,条件也越来越好。

    白旗红字,红旗黑字,黑旗白字三档,这是一种常见的激励制度,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这种空想主义是非常愚蠢的。

    郑浑看到周围皆是敲击金属的声音,小声向刘琦询问道:“公子先前侍卫所说新的铸造方法是什么?”

    铸造只是收复郑浑的手段,刘琦要的主要是他的建筑才华,钢谁不能炼啊,可是大坝水渠河道改建是谁都能做的?以小搏大,投其所好,只要是匠人都会对新的技术有兴趣。

    刘琦并未答话,只是领着郑浑来到最南边的一排,只见铁匠把液态生铁浇注在熟铁上,不断熔炼。

    “郑公可看明白?”刘琦问道。

    郑浑摇了摇,有点了点头。

    刘琦转过头看向郑浑笑道:“郑公谦虚了,作为有名匠师,这些粗浅技术入不得法眼。”

    郑浑连连摆手说道:“公子莫要乱言,我那本事又何足挂齿,能否让我与那大师交流一番。”

    “交流倒不必了,你可以去试试。”说着就让铁匠停手,让郑浑上前。

    郑浑也未拒绝,经过几番熔炼,成形之后的钢,材质比之其他的有巨大改善,而且工艺简单。

    郑浑一脸激动的仰天长啸,周围人皆是看向这方,被随行的典韦一瞪,都不敢再看。

    刘琦吩咐侍卫:“去把做成功的那把刀带过来。”

    侍卫抱拳退后。

    不多时带着一把无鞘的长刀,向这边走来,而郑浑在不断实验生铁与熟铁的比例,刘琦顿时觉得郑浑很有灵性。

    郑浑也看到过来的侍卫,停下手中的动作,嘱托了先前的铁匠几句,铁匠看向刘琦,见刘琦点头,才回到原来的位置,郑浑也将这一切看在眼里。

    “恶来,拿柄侍卫佩刀过来。”

    典韦就近一抽,将拿着刀的侍卫的佩刀取出,横握站于刘琦身侧。

    刘琦取刀砍向典韦脸面,众位侍卫皆是一惊,只有典韦无动于衷,在接近典韦鼻子的时候,刘琦微退,砍向典韦手中长刀,佩刀刃口顿时崩坏。

    众位侍卫皆是冒冷汗,不知是为刀锋利还是其他什么。

    刘琦见典韦依旧未动说道:“怎么刚才那么安静,不怕我杀了你?”

    “主公眼中没有杀气。”典韦平淡的说道。

    “那现在呢?”刘琦面露凶恶,将手中刀扔在一旁,取出赤霄。

    典韦看了一眼刘琦说道:“请主公将我葬于卧室门前。”随即闭目。

    刘琦展颜一笑,朝身侧的伊籍说道:“机伯叔,现在可是放心。”

    伊籍从愣神中醒来,机械的点了点头,伊籍一直建议刘琦不要让典韦守着或者说不要让他一人守着。

    郑浑没有理会发生一切,捡起扔在地下的刀,仔细端详,又用手摸摸刀刃和刀背。

    上前说道:“将军可否将手中有缺口的刀让我一观。”

    典韦睁开眼,看到刘琦向自己一笑,也咧嘴回应,随后将刀交给郑浑。

    刘琦看着郑浑满脸欢喜的样子说道:“加入牲尿和牲脂二次淬火即可让刀刚柔并济,不过对于温度的把握只能靠经验,这些都需要更多的练习。而我今日是想聘请先生做我章陵的长史,主管我章陵的匠造水利城建如何?”

    郑浑犹豫不决。

    “郑公,灌钢法乃是一老者相传,希望我能发扬光大,我又不可为匠,对此也不甚精通,这发杨之愿望郑公接受,也不枉老者心血研究。切莫让此法蒙尘。”刘琦头微扬好似陷入回忆。

    郑浑叹了一口气,向刘琦拜道:“公子将此法传授,我必不负公子所托。”

    “我有两事交于郑公,一是希望可以稳定生产这种长刀,让此刀可以配备军队,其二是希望郑公可以根据章陵水利兴建水渠,便于百姓灌溉。第二个是章陵的重中之重。”刘琦拉起郑浑说道。

    郑浑点头称是,想要前往工坊,不过被刘琦拉住,刘琦说道:“在郑公来此之前,我就为先生专门建造一个,还有专门的绘制水利图纸的地方,包含整个荆州的水路分布图。”

    “公子你啊早就准备好了?”郑浑哑然失笑说道:“公子既然厚爱,我就却之不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