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三国
字体: 16 + -

第四十八章大匠郑浑

    刘琦作为一个享受过科技便利的现代人,深刻的体会到科技生产力的重要性,有可能就是一个小发现或者规律就可以改变人的生活。

    伟人就曾提出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当今的汉末依旧适用,刘琦也曾派人去找铸造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的那个铁匠,无果。

    当然也不排除刘琦的性格使然,比起秀操作,刘琦更喜欢装备碾压,一力破万法,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再多的阴谋诡计也毫无用武之地。

    大匠郑浑刘琦倒不认识,不过他的兄长那就很熟了,侍郎郑泰,乃是朝中不多的耿直之辈,像他这样的不多,想不认识都难。

    三国志及其他记载都只注重他在地方实行仁政和兴办水利设施,陈寿也说他抚恤有方,却都忽略了他最根本的的身份,他乃是一名工匠,最后被封的也是将作大匠,而非什么三公六卿。

    对于他的匠艺说的寥寥无几,主要还是因为匠人的地位低下,就算封赏成为最高的匠官,也不能摆脱这个职业在当时的地位。

    另外一个就是给诸葛亮铸三千七十二炼刀的蒲元,是一个将铸刀融入到自己生命中的一个人,宋代记载这个人是最先将铸铁时的水质的影响都计算在内的人,恐怖如斯。

    邓浑今日已到新野了,蒲元没有找到,刘琦对于那些生卒年不详的人是一点脾气都没有,这个只能靠召唤曹操大法,没准哪天就突然出现了呢……

    工坊的条件应该整个新野最好的,刘琦将自己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其中,也引得伊籍不停劝谏自己切莫因为女色而浪费财务,就差点每天早上堵门,最后还是刘琦写保证书才把伊籍劝回去。

    伊籍是对刘琦关怀备至,自小跟着伊籍的时间比刘表还多,在刘琦孤独幼小的心中早就将他当做亲人,每天起早贪黑从无怨言,刘琦几次劝伊籍交给其他人,而他说的最多的就是自己做放心。

    颇有才学,却不得重用,刘琦来到新野之后,尽心尽力,如果不是伊籍的话,新野的发展早就停滞不前,术业有专攻,刘琦郭嘉皆不是内政的人才。

    工坊在新野西郊,周围被军队包围,里面还有刘琦收拢的铁匠木匠,流民众多,将他们按以往职业分开,重新安排。

    现在的经济还没有大幅度崩坏,也没有到三国时期各国有自己的政权,现在汉室积威善存,所以物价保持稳定,没有到后期的通货膨胀的情况。

    刘琦早就在屯积铁器,西汉的时候盐铁只能是官营,不过东汉后,铁器的管制越来越松散。

    到了刘宏这位皇帝时候,基本就没有管制,原因主要是世家的地位提高,监管铁器的官员也是世家一员,就算想要管,也不敢,牵一发而动全身,哪个官员干满天下大不违,大汉八成的官员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此跟了一个又一个丞相。

    郑浑虽说出身儒学世家,不仅对于儒学有所研究,建筑以及冶炼也都颇有心得。孔武有力,又有才学,对于行军打仗也有所涉猎,平定过凉州梁兴,而且廉政爱民,是不可多得全能型人才。

    郑浑之所以会来新野,主要是月前刘琦请求刘表写信请当世名儒郑泰来此探讨学术,不过郑泰由于公事繁忙,只得拒绝前来,派遣他的弟弟郑浑表达歉意,代替他前来。

    刘琦的本意就是直指郑浑,现在伊籍正在接待他,到时郑浑正向伊籍询问清茶一事,没办法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直接取叶冲泡太过新奇,特别是伊籍还向他言明需要特殊的茶具以及喝茶的方式,顿时觉得自己见识浅薄。

    这话是伊籍说的,如果是普通农户向他说,郑浑可能不予理会,这就是名人效应,不然花钱请明星代言干什么,现在郑浑被说的一愣一愣的,再配上伊籍一脸严肃的讲解,刘琦心中对于伊籍点了个赞。

    有些是会被淘汰掉的比如用来书写的竹简,打仗的冷兵器,交通耕作的马牛骡驴,可是文化从来都在传承,酒水刘琦暂时不想碰,粮食都不够吃,又怎么拿来酿酒呢,荆州其他地方未被开垦,浪费了荆州先天的水利优势,北方的技术也没有向南方传授,这些都限制刘琦对于酒水提纯的想法。

    米酒也就将就着喝喝吧,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民以食为天,这可不能舍本求末。

    刘琦打量着郑浑,郑浑也在打量着刘琦,郑浑不似其他文士那般精廋,可以明显看出身形魁梧,想来也是没有一定的力气也挥不动锤子。

    “今日得见郑公真是三生有幸,郑公兄长为国尽心尽力真是官中楷模。”刘琦向郑浑行了一礼,作为晚辈是不能让长辈先开口的,这礼数贯穿整个汉代,往后也被一直沿袭。

    汉代打的口号就是以孝治天下,汉孝文帝,汉孝武帝,汉孝灵帝都带孝字,只不过称呼时省去罢了,对于礼法可以说到了苛刻的地步。

    郑浑起身回礼说道:“公子,我乃一介白衣,又怎配的上公,吾只是沾了兄长的光罢了。”

    “郑公年长,又有仁行,称公又有何不可。”

    郑浑见刘琦执意如此,也就不再言语。

    三人边饮茶水,一边研讨儒术。

    “主公,工坊已经按照您的新型铸钢方法将刀铸好,锋利无比,又坚固耐用。”突然门外有人急报.

    刘琦会心一笑,终于来了,收复郑浑这样的匠人,没有比新奇的器物以及技术更能让他心动的了。

    郑浑脸色一变再变,最后第一个冲了出去,急切的问道:“在哪?还有新的铸造方法是什么,快点告诉我!”

    刘琦看着他一脸急切的样子,就知道此事已经成功一半,投其所好,接下来就看刘琦的发挥了。

    “郑公莫要着急,我带你去看便知。”刘琦上前引路,郑浑看了一下侍卫,并未细想,快步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