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挽歌
字体: 16 + -

第三章 战争之盾

    回到搭建好的帐篷,饭菜已经摆好。

    “淑妃吃了么?”赵昰的声音依旧沙哑,他向身边服侍的内侍问道。

    “娘娘回自己帐篷吃了,昺哥儿已经睡下了。”内侍轻声答道。

    这是赵昰自己选出来的内侍,叫王道,因读书识字,又明辨是非,兼之赵昰观察略有管理才能,所以带在身边,算是自己的内侍总管。

    “内侍读书识字的事情呢?”赵昰已经极饿,不过口中还是问着自己交代下去的事情,只是手上已经开始夹菜吃饭。

    饭菜自然不如之前在皇宫那么丰盛,不过还是做了六菜一汤。

    “如今自愿读书识字的内侍已经达到五百四十八人,即便是行军,大家也没耽误,坚持识十个字再睡。”王道答道。

    赵昰点点头,道:“行军路上无事,要多看书,多学习,内侍数量庞大,读书识字后,将来都有用,为国效力也好,经营买卖也罢,总不至于都为了伺候我,我就一个人,哪用得那么多人伺候。”

    “圣明无过王爷。”王道小小的拍个马屁道。

    赵昰不以为意,拿出前世吃办公餐的架势,几分钟便吃完。

    “行军路上各种艰难,除了淑妃和昺哥儿,其余人的伙食都降下来,一人吃饭一菜一汤,两人吃饭两菜一汤,三人吃饭三菜一汤,人数再多,加量不加菜,我也在此列,有这时间,让大家多读书,多识字。”赵昰看着身前剩下的饭菜,下命令道。

    王道听了这话却不敢应下,急忙跪在地上,道:“王爷,天家之事,不能失了体统啊。”

    赵昰皱皱眉,他喜欢王道,便是因为此人并不一味谄媚,可此人,还是不能看清形势,眼界终究小了点。

    这般想着,不由的又嗤笑一声,一个太监,又能明白什么形势,自己对身边的人,要求太高了。

    有了这般想法,便又心平气和下来,皱起的眉头舒展开,王道小心的抬头见了,心情才放松下来。

    这位爷可不好伺候,三月前杖死的内侍,可是摆在他宫廷前三天不让人敛去,据说,只为了让内侍们心中留点念想。

    “你多教出一个能读书识字的内侍,多教出一个得力的可办事的人,比山珍海味更好,此事就这么定了,不必多言,把日记给我取来。”赵昰不再多言。

    王道跟了他三个月,也是了解了自家王爷说一不二的性格,不敢再顶嘴,起身为赵昰取来日记。

    日记这个称呼,自然是赵昰从前世带来的,他接过用牛皮作为封皮的本子,又接过炭笔,开始记录这一天的经历。

    除了大段的记录了今日演讲内容,其他都是言简意赅,这便于自己将来复读,否则篇幅太长,岂不浪费时间。

    写完日记,赵昰直接把本子倒过来,日记本的后面,是赵昰对自己最近所做事情的一些规划,直接翻到自己要找的内容,页面上是一个板甲的图形。

    板甲的出现,远于现在这个时代,如果剥离时代技术等问题,单独拿出兴盛于十五、十六世纪的板甲和这个时代的盔甲比较,后者自然远远胜于前者。

    可如果加上技术因素,那么十五、十六世纪的板甲在这个时代基本上制作不出来,不是手工技术的问题,而是炼铁技术。

    而一旦解决炼铁技术,以中国工艺水准,制作板甲并不困难。

    那么,问题又来了,何以中国一直以来没有兴盛起板甲呢?难道中国人没想到?或者是手工技术不行?

    这些显然不是问题,中国人向来以心灵手巧而著称,不可能想不出、做不出板甲,最大的问题是:不值当。

    同样生产一套铠甲,扎甲的工时远远低于板甲,因为板甲需要非常成熟的铁匠不停地大力锤炼,这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非常耽误工期。

    而板甲在西方,前期也只是兴盛于贵族之间,是贵族独有的铠甲,真正让板甲兴盛的,是水力锻机。

    以机器力量取代人力,是生产力的解放,同样也是生产力的提高。

    当贵族专用的板甲可以用低廉的成本大规模推广到普通士卒之间后,战争之盾,才真正的得以在战场上发挥力量。

    而对于板甲,赵昰并不陌生,毕竟多少算是影视从业者,也曾跟美工讨论过这样的话题,便又多多少少有些了解了,而这三个月,赵昰的心思同样在这方面发过力气。

    赵昰反复确认了一下自己在本子上记录下的要点,最主要的三个词:板甲、高炉、水力锻机。

    这些是真正解决问题的要点,确认没有问题后,赵昰对王道说道:“把三位大匠请来吧。”

    赵昰的声音沙哑中透出疲惫,双眼微微弥合,这身体才九岁,确实经不起他如此过渡的使用。

    不过他还是鼓起心力,不让自己睡去,这件事不安排好,他还是不放心。

    之前不能确认三位大匠是否会跟自己南行,因此不敢过多透漏自己的意图给三人,只是模棱两可的下了一些命令,如今开始南行,他便迫不及待的安排下去,便如今日这般演讲一样。

    “参见益王。”三位大将走进来,行礼参见。

    赵昰抬起头,望向身前这三人,三人具是精神嚯嚯,他们的身体精神都是巅峰期,又都是操持体力活的工匠,赶路并未让他们太过劳累。

    站在最左面的,是身材最魁梧、体格最庞大的王魁,他是锻铁大匠,专注于铠甲打造工艺,据说可以通过铁锤敲击铠甲发出的声音,判断铁皮厚度。

    中间这位,身材消瘦,手指纤细,名字唤作赵木喜,是工匠大匠,据说年轻时因酷爱木雕,曾雕刻三日不休,雕出名动杭州的侍女调琴。

    最后一位,身材矮小,肤色黝黑,名叫茂村西,是专注于炼铁的大匠,据说可入沸腾之水而无伤,一身皮肉极其抗热。

    三人都是自己在杭州精心寻找的大匠,除了茂村西是军匠出身,其于二者都是自由职业者。

    “找你们来,是为了板甲的事情。”赵昰喝着水,让喉咙不太难过“我之前跟你们交代的,都是为了制作这板甲。”

    赵昰把手中的日记本递给三人,三人上前观看,赵昰画的图形简单,但板甲相对于步人甲更加简单,所以三人一看便知。

    “比步人甲简单很多,可是打造这样一个板甲,需要成熟铁匠反复锻造,虽然现在不知具体要耗时多久,但要达到步人甲的防御能力,相信耗时只会更长。”王奎率先发声,打造铠甲是他的专长,所以他最有发言权。

    其余二人也点头称是,他们对铠甲也略有涉及,两人又具是大匠,所以不难看出问题所在。

    “益王莫非是要用筒车之力,锻造板甲?”木匠大匠赵木喜好奇的问道。

    筒车,是唐宋以来水车发展的新技术,优于水车的水利设施,赵昰之前让他思考过如何把筒车之力发掘出来。

    赵昰点头:“正有此意。”

    “如果用筒车之力,那么就不能反复锻造,如此一来,对生铁材质的要求就会更高,所以,益王着我提升铁质,可是此意?”炼铁大匠茂村西紧跟着说道。

    赵昰微笑,用力点头。

    两位大匠师能想到这一步,让他非常惊喜,古人的智慧,让他惊艳。

    “如果铁的材质提升,又有筒车之力代替人力,那么益王设想出来的这个板甲,岂不是可以量产?铁匠只需要略一加工,便能生产出不下于步人甲的重铠?”王魁惊讶。

    “能不能做成我不知道,这其中的困难太多,无论是炼铁,还是筒车之力的转化,还是最后板甲工艺的制作,缺一样,都是纸上谈兵”

    赵昰说完,抬起头望着三人,眼中透漏期盼之色。

    “能成,我宋军全军着甲不是问题,那时,我军战力一定大大提升,恢复中原亦不是梦话。”

    三人都是大匠,自然明白盔甲兵刃对战争的作用,具是认同点头。

    “我也是因此,才深夜召集三位大匠师来此,我不需要诸位给我一个肯定能完成的答复,我只希望三位大匠师召集同僚,努力专研,若能成,三位大匠师功在社稷。”

    “无论如何,为了驱逐鞑虏,恢复山河,请三位大匠师一定尽力。”赵昰起身,恭敬的向三人拜倒。

    “益王,使不得,我等一定做到。”

    “益王,我等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益王,我下军令状,一定做到。”

    三人赶忙跟着拜倒,具是应承下来。

    等到三人离去,赵昰已经困得睁不开眼,退坐在椅子上,本想静坐几分钟,不想直接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