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
字体: 16 + -

第四十五章八字真言

    “子义啊,这些小兔崽子们这两天没再闹事吧?”

    宛陵城外的军营中,于淇终于将手头上的工作捋顺,这才有空来军营看望沉迷练兵不可自拔的太史慈。

    而于淇之所以会这么问,是因为前两天军营中闹了一起乱子,几个汉人新兵跟几个山越族新兵打了起来。根据事后监军的审问,貌似是在参军之前,山越新兵所在的部落跟汉人新兵的村落比邻而居,在参军之前有些恩怨,左右不过是你偷了我们的牛,我踩了你们的禾苗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军营相遇之后,也不知道是怎么怼起来的,先是起了口角,然后自觉练了几招有些膨胀的开始动手。

    其实这种事情在于淇向各部落首领发出募兵邀请的时候就预见到了,不过于淇在得知这个事情之后并没有出面,而是全程交由太史慈处理。于淇毕竟很快就要离开把宛陵交给太史慈坐镇,于淇总要看看太史慈的处理手段,而太史慈的处理结果也让于淇满意:由监军按军规军法秉公处置。

    不过作为主将,太史慈还是在处理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将以往恩怨带入军营,对同袍大打出手,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建议从严从重处罚。同时将处理结果通报全军,并抄送给士兵所在的村、落,若敢再犯,直接打回原籍,永不叙用!

    处理的很高明嘛,这就是太史慈的处理意见给于淇的感觉,虽然在事后徐庶向于淇坦诚了这是他帮太史慈出的主意。

    听到于淇的问话,太史慈挺胸腆肚满脸威严:“他们敢?!”

    说着,太史慈一指汗流浃背埋头苦练的新兵们:“主公你看,现在多听话。”顿了顿,太史慈感叹道:“真是些好兵啊。”

    兵自然是好兵,于淇心道:要不然在十年后也不会有丹阳精兵甲天下的美誉。

    于淇瞥了太史慈一眼,心说你这个心态有点飘,不行,我得刺激刺激你,给你找个目标。当即说道“既然是好兵,你这个主将就要好好练、用心练,把他们带出来,争取在你手里带出一支勇冠天下的丹阳精兵!”

    于淇的话音刚落,太史慈的眼中就冒出了精光,仿佛在憧憬什么了不得的画面,不过太史慈很快就反应过来,冲着于淇昂首挺胸的行礼,一副斗志昂扬的语气:“请主公放心,末将一定不负主公重托,让丹阳精兵之名传遍天下!”

    说完,太史慈转身冲着挥汗如雨的新兵们大吼:“我跟主公说,要让咱们成为名传天下的丹阳精兵,你们有没有信心?!”

    “有!”

    “要让咱们的敌人,听到咱们的名字就胆战心惊,有没有这个信心?”

    “有!”

    “信心是用嘴喊出来的吗?”

    士兵们一愣,随即跟打了鸡血一样怒吼一声:“杀!”更加激情澎湃的投入训练当中,

    哎呦,于淇这下真对太史慈刮目相看了:这几句话的效果胜过千言万语。仅仅用几句话就把全军的士气调动起来,让这些初进军营的新兵蛋子们在同一个信念、同一个目标下拧成一股绳并为之努力奋斗,太史慈这是大将之材啊。

    看着疯狂训练的新兵们,于淇敢断定:只要他们成长起来,绝对会是一支凝聚出军魂的强兵。

    要不要给他们授旗呢?于淇忽然想到这个:看来要早作准备了,等有一个合适的机会,就给这支军队授一面特殊的军旗。

    “满意吗?”看着红光满面的太史慈,于淇忽然调侃道。

    重重的点点头,太史慈肯定道:“满意!”

    “舍得吗?”

    听到于淇的问话,太史慈一愣,随即反应过来,露出苦恼的神色:“肯定舍不得啊。”说着,太史慈朝着于淇露出希冀的表情,讨好道:“要不主公你就把这这一批的装备都留给我得了。”

    “你想得美!”于淇毫不留情的拒绝了太史慈:“既定的政策怎么能随便更改?不过我可以给你出个法子,你附耳过来。”

    这一段对话可能在旁人听来有些迷糊,实际上还是要从于淇向山越诸部落首领发出募兵邀请开始说起。原定给太史慈两千人的募兵额度,因为山越诸族青壮的加入,已经超过了三千,再加上这些天陆陆续续从芜湖、溧阳等远处赶来宛陵投军的青壮,人数已经奔着五千去了。

    这么多人怎么安排?拒绝人家来投军是不可能拒绝的。从现在训练的情况来看,这些人都是合格的兵员,放弃哪一个都是舍不得的。再说了,哪一个将军会嫌弃自己手下的士兵多的?

    虽然都是合格的兵员,虽然任何一个都舍不得放弃,但是两千人的正规兵员额度是不允许突破的,这么高的粮饷负担,仅凭半个丹阳郡可供养不起五千人的正规军。

    所以多余的兵员必须被裁掉!

    “你知道我在鄡阳、鄱阳施行军屯的事情吧?”

    仅一句话,太史慈就明白了于淇的意图:是想在宛陵周边也实行军屯啊。

    不过仔细一想,太史慈就发现这个计划执行起来后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首先,于淇定下了对芜湖、溧阳两县轻徭薄赋的政策,指望这两个县正常的税收供养宛陵是不可能的了。溧阳还好说,山多地少无所谓,芜湖可是一片平原,那可都是上好的水田。

    要是把宛陵到芜湖这一大片田地当中无主的田地划为军屯,供养宛陵的正规军绰绰有余;而且可以减少芜湖的驻军,用屯田兵来防御芜湖,一方面可以增强芜湖抵御孙策进攻的能力,一方面可以把精锐集中到宛陵,最大的发挥他们的战斗力。

    而且说到底,这些屯田兵最终还是归于太史慈的领导之下,太史慈实在没有理由拒绝,只是该如何挑选正规军?如何让那些被踢出去当屯田兵的士兵没有怨言呢?

    这个问题对于淇来说那都不叫事,略作思考,于淇就告诉了太史慈一整套的操作流程,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优胜劣汰、末位淘汰。

    对太史慈来说,于淇就像是一座仰之弥高的高山,接触的越久,就越发敬佩。

    就拿这件事来说,本来是一件能让太史慈愁的掉头发的天大的为难事,到了于淇的嘴里不但被轻松解决,更是成了一个刺激士兵们奋进的激励有段。

    优胜劣汰好说,顾名思义,就是能者上败者下。末位淘汰厉害了,可以让想上进的屯田兵有个奔头,让选入正规军的士兵有点危机感。

    望着于淇的背影,太史慈的眼中满是崇敬: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啊,厉害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