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
字体: 16 + -

第三十八章山清水秀好埋骨

    临近晌午时候,黄盖找到了一处还算宽敞的河滩,一面派人去后面通知孙策,一面让士兵们埋锅造饭。

    就在这个时候,刚才他们经过的路上忽然传来隆隆的响声,随之而来的就是一阵地动山摇。

    黄盖不愧是跟随孙坚南征北战过来的老将,骤逢惊变,没有惊慌失措,而是第一时间稳定军心,让士兵们结阵以待。

    果然,随着隆隆的声响逐渐平息,从旁边的山林里冲出大批战士,有装备精良的士兵,也有裹着兽皮拿着乱七八糟的武器的越人,为首的一共有四人,两名一看就是越人的武将被黄盖一略而过,真正被黄盖重视的是另外两人,确切的说,是两个人当中的太史慈,至于太史慈身边的于淇,则被黄盖当作路人一般的忽略掉了。

    太史慈早就盯上了黄盖,有心在于淇面前表现一番,两条大长腿迈的比车轮还快,举着长刀一马当先,嘴里兀自大喊:“黄盖老儿,受死吧!”

    黄盖并没有出阵对战太史慈,而是谨守本阵不为所动,眼见太史慈等人从山上跑下来,逼近官道,一挥手道:“放箭。”

    可惜原本士兵们都已经放下武器准备做饭了,仓促之间拿起来的武器不全,五百人的队伍一轮箭雨,只射出了稀稀拉拉的几十支箭。

    长刀连挥,将飞到自己跟前的几支箭矢拨飞,太史慈已经跨上官道,一声大吼:“杀!”顿时激的黄盖的军阵一阵骚乱。作为刘繇麾下唯一武力过九十的一流武将,太史慈在曲阿根丹徒之战中数次冲阵,在普通的孙策军士兵眼中,他就是一个威慑力十足的杀神。眼见这个杀神又来了,而且带的人更多,那漫山遍野冲过来的士兵无形中又给太史慈平添了几分气势,在这样的汹汹气势下,这些普通的孙策军士兵不骚乱就怪了。

    作为经验丰富的老将,黄盖敏锐的察觉到部下的士气在迅速下降,当即大吼道:“身后就是大河,退则必死,战还有望,唯死战耳!”

    在黄盖身边的几个亲卫的带领下,五百士兵一起大喊“死战!”“死战!”士气瞬间被提升起来。

    眼见军心可用,黄盖一挥长刀,厉声呼喊:“杀!”当即率先迎上太史慈。

    于淇本想着有太史慈压阵,他跟黄盖试试手,用黄盖来称量自己在三国武将中的武力到底能排到哪个层次。不想没跑过太史慈,让太史慈把黄盖给抢了。

    岂有此理。

    于淇也明白太史慈想要表现自己的心理,毕竟自己刚才许诺了接下来让他坐镇宛陵,没有过人的功绩可不行。罢了,黄盖的人头就让给他吧,就当做太史慈投效自己的进身之礼吧。

    于淇越过太史慈,挥刀杀向身披铁甲的黄盖亲兵。

    甫一交手,于淇就发现黄盖的的亲兵实力很强,比夜袭宛陵之战中韩当的战斗力还强。

    于淇就惊诧了:不是吧?韩当跟黄盖不是一个档次的吗?为什么黄盖的亲兵比韩当本人还强?

    幸好后续的大部队都跟上了上来,旁边有士兵协助,于淇三两下将这个亲兵放倒,转身扑下下一个亲兵,他倒要看看,黄盖的亲兵是不是都这么强?

    黄盖的亲兵还真就都这么强,这下可是刷新了于淇对亲兵的认识,为以后于淇建立了一支威震天下的亲兵部曲埋下了种子。

    当于淇砍死第二个黄盖亲兵的时候,最先交手的太史慈跟黄盖也分出了胜负,跟意料中的一样,黄盖不敌太史慈,被太史慈一刀枭首。沾满血污的脑袋被挑在刀尖上,太史慈大喊:“黄盖已死,降者免死。”

    这边包括于淇在内的众将士都跟着太史慈大喊,那些山越族的战士可不管,只要没放下刀枪跪在地上的都是他们的猎物,不过他们的凶恶也促使了黄盖部下的投降,很快,除了仍旧负隅顽抗的少量黄盖亲兵,剩下的百余士兵都放弃抵抗投降了。

    于淇招呼过一个亲兵过来:“给你留下一百人,你看住他们,并把这里打扫干净。”

    冲太史慈一竖大拇指,于淇毫不吝啬的夸赞道:“斩将夺旗,干的好!”

    说完,于淇环顾四周道:“行了,都收拾收拾,咱们赶快去支援元直。”

    吃完烧烤之后,于淇等人兵分两路,于淇带领太史慈和那两个山越部落头领,率领主力来全歼作为前锋的黄盖所部,力求速战速决,徐庶则率领五百精兵到预定地点滚石推树,堵塞官道,并负责阻击孙策主力直至于淇率领主力来援。毕竟黄盖所部离着孙策主力的距离不过五里而已,孙策得知这里出现的情况后,抛下辎重轻装上阵的话,很快就能赶到,所以现在于淇就是在跟孙策抢时间。

    事实也确实如于淇所料,在听到前面的官道上发生意外情况之后,孙策毫不犹豫的抛下主力,亲率一部精兵快速前进。

    于淇跟徐庶所选的这个地点,正好处于官道的一个拐弯点,靠近山壁的一侧相较于其他地段显得比较陡峭,可以用相对少量的山石树木就能把官道给堵上。

    当孙策领着一部精兵赶到这个地方的时候,面对的就是尘土飞扬的混乱场景。要是零星的几块山石或者树木还可能被当成是意外,但这么多,把官道都给堵上了,这明显就是人为的啊。所以孙策并没有贸然上前,而是观察了一会,又让部下射了两拨箭矢,见没有人露头,这才派人上前,想爬上去看看到底什么情况。

    见那几个士兵缓缓上前,孙策则紧张四顾,虽然他们现在立足的地方还算宽敞,就算有人在山上埋伏也能有足够的时间跟空间供他们反应,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可不是孤身一人,在他的身后还有数千儿郎,更有孙氏几乎全部的精英,虽然在战场上他霸气无匹,但现在,他却不得不谨慎小心。

    果然,当那几个士兵小心翼翼的爬上那堆由山石树木组成的小丘时,突然大喊:“有人”,“有埋伏。”

    他们的作用也仅限于此了,当他们喊完之后,小丘后面冒出了密密麻麻的身影,一个年轻的声音回荡山间:“孙策,这里就是你的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