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兵的江山
字体: 16 + -

第11章 打油诗中的天地至理

    夜色如水,潺潺荡漾。

    晚风如纱,缕缕丝滑。

    读书老爷的府邸再次掌起几盏明灯,茶也已经换过几次,武监军却丝毫不觉得疲惫。

    平心而论,若是不谈政治,这位老大人的文略真是令人敬仰。

    “老大人,刚才的两首诗确是神来之笔,即便说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也不为过,快快将第三首诗拿出来吧,我已经有些心痒难忍了。”武监军的年岁已过五十了,几十年的官宦生涯也令他有了不错的城府,奈何今晚之嘉文,足以击破所有文人骚客的心中死穴啊!

    读书老爷却很沉稳,微微端起茶杯,啄了一口杯中香茗,又缓缓放下。

    “立法,何必着急,不同于之前的《白雪歌》和《夏日绝句》,这第三首作品乃是一首长诗,字数过百。可惜,即便是我,也无法鉴赏其中真谛啊!”读书老爷说出此话之事,眉角不由得抽搐。

    何止是无法鉴赏?

    简直是乱七八糟!

    可是听到读书老爷如此一说,武监军反而更加好奇起来,究竟是什么样的秦诗,能让这位满腹经纶的老大人也无法品鉴?

    他当然不会想到,同一个作者做出的三篇秦诗,前两篇笔若神来,第三篇粗浅不堪?

    “老大人,您这是在折磨我啊!您迟迟不给我鉴赏,是在等什么?”武监军问。

    “等这三首诗的作者过来,我要让他好好解释一番,这第三首诗到底是怎么回事?”读书老爷回道。

    武监军一惊!

    这三首秦诗的作者在宁古塔?

    一位文采超绝的文士在宁古塔,他这个宁古塔监军居然毫不知情?

    今晚第一次,武监军感觉到了挫败感。

    想想也是,能做出《白雪歌》的诗人,必然对北方的胡人和军旅生活极度了解,岂是京中文士可为?

    强自沉稳下来心神,武监军再次品鉴起《白雪歌》,以打发时间。

    两首诗相对比,《夏日绝句》是那种初一听到,便给人雷惊颅内,血脉喷张的感觉,是一种锋芒毕露的直观体现,使任何人都会第一时间认为这是一首好诗。而《白雪歌》更胜在生活的描述,属于越品越有滋味的文章,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去品味他的余味无穷。

    时间过得不算太久,门口姗姗传来杂乱的脚步声,武监军祈盼的向外瞧去,却发现来人是自己手下的兵士,并且找到了老大人的家人。

    监军府的兵士很快回到武监军这里复命:“报告监军大人,王忠二人已经找到。”

    “知道了,下去吧!”武监军随意的应付了一句,就想回到座位,继续等待那位神秘文士的到来。

    转身之际,却突然发现,老大人也已经起身,手里拿着一根狭长的板子。咦?这东西怎么有些眼熟?

    突然,武监军心中一动!怎么会是这个东西?

    戒尺?

    老大人随身带着戒尺做什么?

    读书老爷在武监军向外走的同时,也发现了马远兮的身影。

    这个让他恨了一天的家伙,这一刻才姗姗来迟,读书老爷的戒尺早已饥渴难耐了!

    拎起早已准备的戒尺,夹杂着积怨已久的愤怒,对着马远兮怒斥。

    “伸出手来!”

    马远兮看着读书老爷怒气冲冲的模样,下意识的伸出自己的右手。

    “啪!”

    一声清脆的响声传入马远兮的耳中,随后是骨裂般的疼痛。他这才发现读书老爷手中,居然是一把戒尺,原来古代的戒尺打人这么疼!

    这是穿越之后第几次挨打了?

    这是今天第几次挨打了?

    马远兮已经傻傻记不清了。

    这样的地狱模式什么时候才算解除?

    见读书老爷扬起戒尺还要打,马远兮赶紧右手一缩,大声喊道:“老爷子,你要打,让我明白为什么挨打啊!”这几天经常挨打,马远兮真心够了!

    读书老爷一听,气得胡子都歪了!

    几步进了屋里,取过那副令武监军魂牵梦绕的书卷,缓缓打开,题目赫然是:《刀山火海》。

    “刀怒斩雪地雕,山豪迈冲云霄,火奔腾在燃烧,海掀起了万丈高……”读着读着,武监军“噗呲”乐了,这就是他祈盼了一晚上的秦诗?

    这特么是一首打油诗啊!

    即便在打油诗里,也只能算是下下之作,被老大人给骗了!

    “老大人,这首诗就是我祈盼了一晚上的东西?粗略读了一下,我怕是也无法鉴赏其中的真谛!”武监军略带自嘲的说道。

    这话说得读书老爷老脸一红。

    “马崽子,你给老夫讲讲,这诗是不是你做的?到底怎么回事?”读书老爷怒瞪马远兮。

    马远兮一看便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之前在读书老爷这里吟的诗都是传世之作,结果到了军营,因为某种特殊原因,他不得不拿《刀山火海》来凑数,结果被读书老爷拿到了。

    造孽啊!

    果然,每一个谎言的背后,必须有无数个晃眼去掩盖。

    承认这首诗是垃圾?

    这绝对不是读书老爷想要的结果,否则就不会有深夜质问这一幕的发生了。

    权衡利弊,马远兮心一横,大声回答:“这首诗是我呕心沥血之作,我敢保证,必然是前无古人的!”

    一边的武监军一听,“噗呲!”的又乐了。

    读书老爷听到武监军的嘲笑,面不改色,“确实是前无古人,老夫只看到了一首破烂不堪的打油诗,何来的呕心沥血?你速速给老夫说清楚!”

    “非也!非也!老爷,这可不是一首打油诗,这是一首进步诗,蕴含着天地至理。”马远兮好不嫌脸红的辩解着。

    读书老爷看着马远兮一副笃定的样子,急忙再次通读了一下全诗。

    进步诗?

    天地至理?

    再回想起当初的马车绝句,读书老爷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起来。

    “你给老夫说说,这个破打油诗,怎么成了天地至理?”

    马远兮趁着这点时间,仔细打量了一番四周,发现不远处站着一位穿着一身官服,看上去气宇轩昂的中年男子,也在炯炯的看着自己。

    “老大人,这首诗当然代表着天地至理,那就是因地制宜!”马远兮立刻将刚刚想到的理由讲了出来。

    “因地制宜?此句出自《吴越春秋》,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一边的武监军若有所思的说道。说完,武监军继续专注的看着眼前的奴兵,心中怀疑着,这小子会真是那两首秦诗的作者?

    马远兮却是一惊!

    这群古人果然很神啊,随便一句话,先说出处,跟这群人说话,须得小心翼翼。

    “同样的事情,因为发生的情况有所不同,必须因地制宜,才能化腐朽为神奇。我在军中,面对的都是粗汉马夫,若是跟她们说北风卷地白草折,他们必然一刀把我腿砍折!我跟他们说,刀怒斩雪地雕,他们却觉得我很有文化。”马远兮似是而非的说着,余光看向读书老爷,发现他的脸色越发阴沉起来,这样下去,岂不是又要挨打了?

    为了自保,马远兮心中生出一计。连忙问:“老爷,关于因地制宜,我有问题要问。我近日听闻,在我后秦律法之中,无意杀人之罪犯,会将犯人拉倒菜市场,当场斩下头颅,您以为此项刑法如何?”

    此言一出,场面立刻陷入沉寂。

    这说的是律法啊!律法由法家学者制定,武监军曾经就参与其中,质疑律法无异于挑衅武监军。

    武监军的心神立刻紧张起来,将头转向老大人身上,难道今晚的场面都是安排好的?这位老大人想要借助奴兵之嘴,向自己表达什么?

    殊不知读书老爷也是紧张的紧。如今满朝尽是儒法争锋,这可谓是整个后秦最大的矛盾了。天下之大,尽是儒士,可是后秦却是以法家为基础,才能打下这偌大的江山。

    连当今圣上一想到儒法争鸣,都是一筹莫展,一个奴兵竟然敢在两大派系巨头面前妄谈律法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