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业包青天
字体: 16 + -

第三十三章 诗词春秋

    包拯的伤足足养了半个月才痊愈,伤好之后,他重练饮酒功,这一次他彻底学乖了,不敢再用黄酒,而是托包山找遍整个县城,买下全县城度数最低的一种米酒。

    当包拯第一次品尝过这种米酒的时候,他发现这玩意儿已经不能再称之为酒了,只能叫做酒精饮料。

    包拯利用这种酒精饮料练习饮酒功,成效显著,待八月十五他再上锦屏山,与衣悲酒学艺的时候,已经可以单手轻松耍三十斤左右的刁球,而放在前世,包拯想要练到这种程度,至少需要两年半的时间。

    八月十五,既是包拯学习饮酒功第二部分的日子,也是柳三变乡试的日子。

    柳三变出生于官宦世家,祖父柳崇当过沙县县丞,父亲柳宜曾是南唐的监察御史,就是那位写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南唐后主李煜手下的官员。

    南唐灭亡后,柳宜追随他的老大李煜,一同供职于北宋,任雷泽县令,不久,改任费县县令,柳三变就是在其父亲任职期间,于费县出生的。

    柳三变自幼天资聪颖,熟读四书五经,于科举考试自然不在话下,但可惜他生**漫,志不在官场,只喜欢饮酒作乐,流连于烟花之地。

    三年前的那场乡试,柳三变因为在青楼宿醉,而错过了考试,他父亲柳宜为此大发雷霆,停了他的零花钱,可柳三变这小子也是牛逼,凭借自己超一流的诗词天赋,依靠卖词而生,竟能在青楼妓院这等销金窟常驻下来。

    柳三变的诗词也不卖给别人,单卖给青楼的花魁、淸倌儿,然后再把这些润笔费取之于风尘,用之于风尘,形成了一个令所有男人都羡慕的良性循环。

    今年六月,柳宜派了两个大汉将柳三变从杭州的青楼抓出来,一番威逼利诱下,才令他答应参加今年的乡试。

    当包拯再度见到柳三变的时候,已经是九月初。

    时值秋日,天气转凉,柳三变因为无心官场,所以在乡试答卷时,只不过随便写写,但即便如此,仍是考了个第七名。

    柳三变毕竟中举,而且不日便要启程去开封,参加明年春天礼部的省试,因此包拯、赵怀、高长卿、柳三变以及多位县学同窗,在柳三变临行前聚了一次,一方面庆祝他高中,一方面有送别之意。

    酒宴选在高长卿家的酒楼——醉仙居,酒菜钱由高长卿出大头,包拯次之,其余同窗则或多或少,聊表心意。

    年轻人的聚会就明显比上次在山外亭送马叔明时,要放开很多,酒令划拳,吟诗作对,聊天打屁,无话不谈。

    席上,诸人怂恿包拯与柳三变作词,包拯当即赋诗一首: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此诗乃是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原名《赠刘景文》,其创作过程可谓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基情故事。

    当年,苏轼在杭州初遇刘景文时,刘景文已五十八岁,仕途极其不顺,苏轼便写这首诗来勉励他。

    全诗一句不提鼓励,只是单纯的描写秋天的景色,先说夏天的荷花都谢了,再说秋天的菊花开的正艳,最后总结,一年最好的景色,还在秋天。

    其寓意无非是,夏天夏天悄悄过去,啥也没留下,你老刘虽然已经五十八,但也不用丧,正如四季之中,秋天才是最好的季节一样,五十八的你,在我眼中,正值最好的年华。

    随后,苏轼向朝廷大力举荐刘景文,刘景文随之升迁,可惜好日子只过了两年,刘景文这货就挂了。

    包拯选择这首诗进行抄袭……啊呸,是借鉴,无非出于三点考虑,第一,这是一首勉励诗,送给即将去参加省试的柳三变刚刚合适;第二,现在正好是九月初,就算抛开全部的寓意不谈,这一首也是极好的秋景诗;第三,打脸欧阳鹤那种贱人自然要火力全开,可是和好朋友一起玩,还是要给对方留一点薄面的,假如包拯一下拿出一首千古经典,你让柳三变一会儿收场,当然,以柳三变的实力,也有可能一激动,当场写出另一首千古经典,但概率毕竟极小。

    正如包拯所担忧的一样,在他作诗之前,柳三变的心底确实怂了一下,和写出《送别》以及随口吟出“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的包拯同台飙诗,如今才二十来岁的柳三变还真没有这个底气。

    但是,当柳三变听到包拯吟出《赠刘景文》时,他的一颗心便放进了肚子里,这首诗不可谓不妙,但也只是妙的中规中矩,柳三变打死也不信这是包拯的全部实力,看着傻白甜赵怀、公子哥高长卿、以及诸位县学生一个劲儿的给包拯的新诗捧臭脚,柳三变不禁轻轻摇摇头,这群人大概还没看出来,包拯并没有使出全力,而是在让自己吧。

    想至此,柳三变向包拯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

    包拯见状,也回他一个会心的微笑,二人一来一往,不禁产生更为浓厚的基情……啊呸,是惺惺相惜之情。

    柳三变毕竟和包拯这个挂逼不同,人家是凭实力的,故此需要时间遣词造句,沉吟半晌,方道:

    “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当上苑柳秾时,别馆花深处。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精妙绝伦,大家风范。”

    “好,这个比希仁的好。”

    “这个寓意好,我也祝三变兄来年高中。”

    ……

    柳三变一经吟完,诸多县学生便纷纷拍手夸赞。

    诸多夸赞害的柳三变不禁脸红,朝包拯致以歉意的眼神,明明是包拯相让,却要自己捡个便宜,心下自然十分过意不去。

    柳三变却并非有意如此,包拯毕竟是熟读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本的男人,好诗坏诗他都可以信手拈来,可柳三变不同,他实际作词水平摆在那里,想好也做不了更好,想差也做不了太差。

    包拯也很大度,朝他摇摇头,示意他无所谓,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包拯可以为朋友放弃很多东西,譬如虚名。

    而且,柳三变此词确实极为精妙,此刻正值秋日,包拯写秋景并不稀奇,但是柳三变承接包拯写景的路子,吟了一首春景词,这便精妙的很了,须知宋代以来,历年省试都在春天举行,也称春闱,柳三变此刻吟诵春天景色的美好,让人不知不觉间仿佛看到明年春天,高中进士的柳三变得意洋洋踏青游玩的画面。

    而且,词上阕问,谁主园林之春呢?下阙便大肆描写黄莺的风流倜傥,自在逍遥,颇有以黄莺暗喻自己的意思。

    同时,在词的结尾处,柳永还特意加上一句,这个时候燕子特别多,可惜它们把时间都凭白浪费,小小嘲讽一下跟他竞争的其他举人是在浪费时间。

    整首词简单翻译下便是:

    谁特么是春天花园里的老大?

    我黄莺(柳三变)最骚最牛逼,不是针对你们哪一只燕子(其他举子),我是说,在座的燕子都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