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业包青天
字体: 16 + -

第十九章 明珠唱曲

    包拯与柳三变、高长卿二人相谈几句,越发投机,高长卿本就是包拯的铁哥们,而柳三变则是为人洒脱热情,而且才情双绝,包拯与他饮茶聊天一番,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赵怀则是属于慢热的那种,初时腼腆害羞,与包拯熟悉后,也渐渐开始插话搭茬,四人一面听书饮茶,一面谈笑风生,正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派北宋名流闲适风光。

    忽地,雅厅内稀稀拉拉响起一阵掌声,原来是说三国的中年大叔讲完一段,转身去后台休息去了。

    此时,台上换上一位身穿青衫罗裙的貌美姑娘,手捧琵琶上来鞠躬作揖,而后开口说道:“列位爷,小女子明珠在此行礼,咱们说话儿的郭先生此刻去行个方便,便容明珠上台献丑,为诸位带来一首上月新出的曲子,说起来,这曲子还是咱合肥人作得,名唤《送别》,请列位爷细听。”

    明珠言罢,抬手轻抚琵琶,一番轻拢慢捻抹复挑,其琴声悠扬,凄婉动听,小段前奏弹罢,明珠玉唇轻启,缓缓唱道:“长亭外,古道边……”

    明珠的声音甜美细腻,别有一番滋味,如果说包拯唱这段曲子是学生送老师时,豪放苍凉的离别之情,那明珠唱来,便是小女儿送情郎时,低调凄婉的哀怨之情。

    台下,高长卿笑嘻嘻的与包拯道:“希仁弟,是你的曲儿,你还不知道吧,托为兄的福,你已经在庐州府出名咯。”

    “你干啥了?”

    包拯捡了颗绿茶抹蜜糯果子塞在嘴里,白了高长卿一眼,刚才明珠一开口,他便猜到这里有高长卿的事,那日践行酒宴时一共有八人,无论是金知县、黄县丞,还是马叔明、山长都是洁身自好的大儒,不会轻易接触风尘女子,当日有机会接触风尘女子的,只有高长卿与欧阳鹤两个小年轻,欧阳鹤又不会傻了吧唧的替自己扬名,排除所有不可能后,剩下的就只有高长卿这货。

    果然,高长卿继续讲道:“嘿嘿,那还是上月老师刚走不久的时候,我偷偷溜出县学去勾玉楼玩,彼时兴起多唤了几位歌姬,结果结账时少些酒钱,便拿你的词抵押了,你是知道这群歌姬的本事,但凡有个好曲好调落到她们手中,不日便会传遍整个庐州府,乃至大宋,为兄也算是替你扬名吗。”

    “这倒不假,我在来庐州的路上,便常常听人谈论此曲,说是千古第一送别词呢。”柳三变插嘴道。

    “哼,臭不要脸。”包拯佯装生气,怪高长卿道。

    “希仁弟,莫生气,咱俩的交情还抵不上一首词吗。”高长卿哄道。

    “我生气是因为你拿我的词出去抵押吗?我气的是你去勾玉楼居然不带我。”

    包拯一本正经地讲道,然后与高长卿、柳三变两位损友相视一笑,在座四人只有赵怀没有参与这个猥琐的话题,而是低下头用蚊子般细小的声音自语道:“一群臭流氓。”

    几个老爷们正说笑着,高长卿忽然起身道:“你们先聊着,我去行个方便。”

    “快去快回。”

    包拯与柳三变不约而同送了高长卿一个嫌弃的眼神,高长卿则对二人讪讪一笑,转身离开雅厅。

    台上,唤作明珠的歌姬还在唱曲,唱罢了包拯的《送别》,又接连唱些当时比较流行的小曲小调,可台上两三首唱罢,高长卿仍未回还,包拯便觉着有点古怪了,开口道:“长卿哥怎么还没回来,不是尿遁跑了吧,你们且等着,我下去寻寻他。”

    “嗯。”柳三变与赵怀应道。

    包拯便也离开雅厅,穿过一条长廊,走到楼梯口,顺手拽住一个茶博士,却正好是之前招待过他的六槐,见包拯如此,六槐苦道:“客官,你咋出来了?这又是做甚呀?我还要去给说话儿的郭先生沏茶去呢,若是耽搁了,又要一顿臭骂嘞。”

    “没什么,只是问下茶楼的茅房在何处?”包拯道。

    “哦,原来如此,那茅房正在楼下后院,恰好与沏茶的茶房不远,客官随我来即可。”

    六槐言罢,便在前面引路,一路将包拯引到后院,然后指了指茅房的方向,就告辞离开,去给郭先生沏茶。

    包拯顺着六槐的指引找过去,却发现茅房空空如也,根本没人,便打算回二楼雅厅,哪想一转头正和一人撞了个满怀。

    “抱歉,抱歉,借过借过。”

    那人约有三十来岁,是个斯斯文文的男子,包拯见他神色慌张,只当他是尿急憋得,也道声抱歉,然后离开院子,回二楼去。

    等包拯回到二楼时,却发现高长卿已经回来,正坐在那和柳三变、赵怀聊天,见包拯回来,高长卿便要扑过来抱他,然后打趣道:“没想到咱家小希仁对为兄的感情如此之深,竟然连我出恭片刻都等不得,还要去寻我。”

    “你个臭不要脸的死兔子,给我上一边儿去。”

    打掉了高长卿伸过来的双手,包拯在原位坐好,然后下意识看了眼台上,此时上面已经不是那位弹琵琶的明珠,而是换了另一名姑娘弹七弦琴,唱清平调。

    “怎么还在唱曲儿,不说书了?”包拯问道。

    “按规矩,说话儿先生会休息两刻钟,这会儿才过了一刻,还早呢。”柳三变答道。

    “这样呀,那我也去办点事。”包拯闻听,心想说书先生还有十五分钟的休息时间,这倒是个卖话本的好机会,因此也告罪起身,再次离开雅厅,找个机会奔着后台而去。

    到后台门口,包拯正要进去,却见明珠红着眼挑起帘子出来,一抬头瞧见包拯,先是一愣,便小跑溜走了,包拯也没在意,俯身挑帘进了后台,只见里面不大的房间中摆满了假刀假枪,且挂着十几件行当戏服,看来这雨前居的小雅厅不光是经营唱曲儿、说话儿,还有杂耍把式等等,倒真是品种齐全。

    说话儿的郭先生,全名郭德光,正坐在后台里面的一尊几案前闭目歇息,他身前散落了一地瓷盘碎片和几块桂花糕,闻听有人进来,也不睁眼,骂道:“你个瘟死的咋又回来了?”

    包拯知道他不是在说自己,便回:“郭先生,怕是认错人了吧。”

    听见是个男人声音,郭德光不禁一个激灵,坐起身来,瞪着眼睛打量包拯,惊道:“你是何人。”

    “在下包拯。”包拯微微一笑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