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业包青天
字体: 16 + -

第七章 八极拳法

    包拯家雇佣包山、李婶夫妻二人做长工之后,包拯的日子可就轻松了许多,每日里不是在院子中练拳,就是躲在书房中编写《西游记》的话本。

    在八极拳的练习方面,因为已经有过前世十数年的经验,所以这一世包拯重新练习起来,颇为得心应手,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就将几路小架打得行云流水,八极小架,是八极拳的拳法套路之一。

    古语云: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

    八极拳,全名为“开门八极拳”,源于汉代《淮南子·坠形训》载“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寓意“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地”。

    其拳法以刚猛、朴实、迅捷著称,脱胎自明末军队当中的六合枪法,据说当年的军队条件极差,所铸造的铁枪远远达不到人手一把,所以在练习六合枪法的时候,只能让士兵以木棍代替,甚至空手练习枪法的架势以及套路,久而久之,空手练习的六合枪法被军队里的武术高手加以改良,就变成了现在的八极拳法。

    因此,凡是八极门人,必会六合枪法。

    清末民初的时候,八极拳高手的绰号,多为“某某枪”,而不是“某某拳”,譬如当时极为出名的八极拳高手李书文,其绰号就是“神枪李”。

    神枪李书文或许很多人并不了解,但其弟子所保护过得人物,必定是世人耳熟能详的,其大弟子霍殿阁是末代皇帝溥仪的武术老师兼护卫;其晚期弟子刘云樵曾在民国总统府侍卫室担任安全顾问,负责保护常凯申;其另一位晚期弟子李玉海,是刘云樵的同村,曾担任过中央领导警卫队武术教官,负责保护太祖……由此可见当年八极门鼎盛时期,是多么辉煌,可惜一入太平盛世,英雄再无用武之地,八极拳也渐渐势微。

    此刻,北宋夏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

    包拯在自家的小院当中,将八极拳的几路小架分别打上十来遍后,依旧面不红气不喘,出拳、跺脚之时颇有气劲,虎虎生风,可谓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脚如钻。

    尽管已将拳法套路打的纯熟,但是在包拯看来,这些都没有什么卵用,所谓“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

    包拯之所以选择先练习套路,一来是怕从基本功开始练习,日子久了有可能会把前世的拳法套路忘记;二来是因为包拯原本的身子太过孱弱,如果直接使用八极门的练功方式进行训练,怕是会因为过度训练,而给身体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因此,包拯才会选择先以拳法套路入门,其锻炼原理就和前世的广播体操差不多,而日后,单纯的拳法套路练习已经无用,还需要不断练功,进行实战,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提高包拯的八极拳水平。

    “现在的身体素质才算勉强达到入门标准,可以正式练功了。”

    包拯缓缓收势,自顾自地说道,刚巧包山端着一个大铁盆从院外进来。

    “大山叔,我要的东西准备妥当了吗?”包拯询问道。

    包山一路小跑过来,将手中的铁盆递给包拯瞧了一眼,里面是半盆黄土。

    “备好了,就是不知道小黑老爷要这土疙瘩干啥?”包山不解的问道。

    包拯神秘一笑,说道:“当然是撒尿和泥咯。”

    言罢,包拯要包山放下手中的铁盆,再去取些碎麻和水来,不多时包山将两样东西取来,包拯再让他把东西都放入铁盆之中,然后自己蹲在地上,用碎麻与黄土和泥。

    包山再一旁看的发楞,他以为包拯只是说说,没想到真的蹲下和泥,不禁问道:“小黑老爷,你这是?”

    “你且看吧。”包拯说着,将黄泥取出一捧捏成馒头似的半球形状,然后放在一旁晾晒,再回头又做了个一模一样的,最后趁着还没晒干,用手指分别在两个馒头状的黄泥球上,插出五个指孔。

    待东西差不多成形,包拯才与包山解释道:“这东西名叫刁球,是我八极一门练习上肢力量的神器,你在这帮我好生看着,别让桃夭夭那个小丫头给我踩坏咯,等它干的差不多,再来书房叫我。”

    包拯说完,就离开院子,去书房继续编写他的《西游记》话本。

    约莫过了三个时辰,时至下午,包山才来书房寻包拯:“小黑老爷,东西差不多晒干了。”

    “是吗?一起去院里看看。”

    包拯便带着包山来到早上制作刁球的地方,一看之下果然已经晾晒的差不多了,包拯便把两只馒头模样的黄泥刁球抓在手中,掂量了一下,因为是初次练习,所以包拯并没有选择太重,一只也不过四五斤的样子。

    把玩观察了一会儿,包拯觉着这次的刁球制作的很成功,算起来他还是第一次亲自动手做这东西,以前他练武的时候,都是他师傅谢孟山给他弄的。

    拿好刁球,将五指分开,分别插入事先弄好的指孔内,包拯便来在庭院正当中,开始练习刁球的套路:

    合举再分走三遭,开臂转身出右球。仰首向右拨转腰,一顺一背转三回。

    转腰俯手刁十遭,仰起旋臂不间断。左右三换指上翘,双臂平托与地平。

    突变俯刁球莫掉,双臂并拢前直刁。俯身放球不急躁,气随球走体松沉。

    其实,刁球的练习与后世的哑铃操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若追究其细节,还是有两点很大不同,一是练习刁球所追求的是上肢力量的不断增加,在练习过程中,有每日在刁球上多抹三钱黄泥,不断增重的规矩,而哑铃则是用来健美塑形,刺激肌肉生长的;二是练习刁球需要五指分开抓球,而不是握拳练习,因此在锻炼上肢臂力的同时,也可以锻炼到手指、手腕的力量。

    八极门刁球的练习,始于霍殿阁立下的一则门规,便是“刁球不到四十斤者不上擂”。所谓“一力降十会”,在霍殿阁看来,套路与技巧固然重要,可是力量也同样重要,这也是为什么现代拳击比赛需要分重量级的缘故,一个人若是单手能把刁球练到四十斤以上,那么此人上了擂台就算不赢,也不会输的太惨。

    霍殿阁及其几位亲传弟子都曾将刁球练到四十斤以上,那可真是说丢人就丢人,一抬手就能把一个大小伙子丢出去丈许远。

    当年,岛国人在东北设立伪满政权,每次进宫开会都跟回家一样,根本不鸟溥仪的面子,有一次更是开着轿车长驱直入,霍殿阁一怒之下单手抬起轿车尾部,使得轿车后轮悬空,难以前进,可见其手劲。

    现如今空手打几十趟八极拳小架都不累的包拯,只拿着不到四斤左右的刁球练了两遍刁球的套路,就已经胳膊酸痛,上肢力量一直是所有拳师最为重视的,却也是包拯的短板,就算是前世的他,在离开沧州去北漂之前,也不过只把刁球练到单手二十来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