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造化
字体: 16 + -

第七章妙春谷

    



    跟随着韩大夫一路无话,出了树林就是山路,山路上奇松怪石、杂花小竹使山里长大的钟离都觉得是一番妙景。峰回路转,来到了一个叫妙春谷的地方。后来才知道这妙春谷是多么奇妙的地方,山谷三面为五丈高的悬崖绝壁,其余一面是绝壁之下就是绝壁下的巨大凸台,若不是一线天的铁索桥,这里基本上是处绝地了。



    过了铁索桥就看到了被竹篱笆围着的三座青石楼阁,一主二次,主楼是韩大夫的书房和卧室所在,右次楼悬崖下是药房所在和杂物间,左边背靠竹林平分两间。院内满铺青石砖,右边有棵老杏树,树下摆有光滑的大石台加三圆石凳和大逍遥椅一张,台上摆石雕茶具一套与本看了一半的药书,还有十余个三层三脚架,远远就能闻到浓浓的药味。



    “我姓韩单名晏,你们两可以叫我韩大夫。咳咳……”韩大夫躺下逍遥椅,有道:“虽说是记名弟子,叫我师父也可以。”



    “是,师父。”钟离道,张铁牛也顺着叫了声师父。



    “嗯,这两间屋子是空的,一人一间自己打扫一下,然后去门内领些日用品回来,也好熟悉一下本门。”韩大夫倒杯冷茶喝了口茶润润喉道。



    “请问韩大夫在吗?奉师父之命,将二位师弟的全部日用品送过来了。”这时院子外传来两人声音。韩大夫并没有回答,摇了摇逍遥椅旁边的小钟。两位师哥才敢进来,恭恭敬敬的行大礼道:“拜见韩大夫”韩大夫只是嗯了声没多说话。原来紫色衣服亲传弟子,估摸是第三关测试长老的弟子,钟离已经猜到八分了。



    “见过二位师弟”两位师兄既然行同级之礼,当然钟离和张铁牛不知道这些学着师哥会了同样的礼数。



    见韩大夫不语,两位师兄连忙齐道:“弟子任劳差遣,紧遵韩大夫之令。”



    “这也好,你们把这两间空房打扫干净就回去复命吧。”喝了口茶,起身道:“你们两个跟我来,趁着有时间就安排一些以后必须做任务给你门。”起身带着两人去了后院,再也没有理会两位师兄。两位师兄自然不敢多说什么,只有乖乖打扫房子,更不敢乱走动。两位师兄在聚玄门待的时间不短自然知道规矩,到这妙春谷,第一规矩:没有得到韩大夫的同意或听到钟声是不可以踏院子半步,没得到韩大夫的同意不可进入任何房间。



    之前就有位长老无意在外面吃坏了肚子其痛难忍,急于求医没听到钟声或同意进院的话语只是踏进了一步,就马上退了出来。正好被韩大夫发现了,肚子两三刻钟就医好了。回去就领了五十大板,好在韩医生托人送了药,不然得躺半个月。后来聚玄门弟子中传的好肚子坏屁股事件就是说这件事,从此再无人敢破规矩。



    沿着峭壁绕过过主房后面就是二十几棵挑花树林,林子后面用石头和竹子围起来的药园子足足有一亩三分地。种植着各种奇怪的花花草草小树木,两人本以为是花园,没想到是药园子。园子旁边有个清澈见底小水池,水池中有荷叶半池,几朵荷花莲蓬,十几条大小鱼戏耍,有山泉从鱼头流入高出两尺又有两尺石雕大圆盘,上有小亭子遮挡。这里原来是某代门主退位后看上了这里清净,所以在这里起了几间房子,并开荒了后面田地回归田园生活。后续也有两代门主退休后也曾经住过这里,后来就荒废了一直荒废着。



    直到十年前,聚玄门门主博姚梁被仇家使阴计陷害身中奇毒,几乎方圆几十里敢称医生的人都被请上山了,没人能医救。直到遇上路过的韩大夫,把一只脚已经踏入鬼门关的博门主拉了回来。在金刚三寸不烂之舌头的博门主劝说下,总算把韩大夫留下当供奉。后来韩大夫就看上了这个山谷,期初还是有些长老反对,只是一年后韩长老小露几手妙手回春的医术就让所有人哑口无言。所以干脆把就这翠竹谷改名为妙春谷,十年以来更加证明了他高超的医术,使任何人敬佩。



    韩大夫依靠在大青石上,静静地看着书偶尔用手指舔舔舌头翻了一页,偶尔用小石杯喝山泉,“咳咳”又瞄了眼地里满头大汗干活的两个孩子又回神看书,视乎觉得很满意。此时已是两个时辰后了,两人已经大汗淋漓,在小心翼翼的挖草、松土、围土偶尔用竹夹子把叶子上的小青虫夹到竹筒了,又生怕弄伤草木半点。



    韩大夫足足用了半个小时教导他们打理种养草药,哪种草药该这么打理怎么种,浇水少水,施肥几种多少量等等一一细说。两人自然不敢怠慢,细心听说,说到草药韩长老顿时来了兴趣,又给他们两解说了药名药性功效用处等。钟离自然知道其中的重要性,紧记心中。二人同时擦了擦汗,互相看了眼露出洁白牙齿傻笑了一下又继续干活。此时钟离心中偶想作诗:



    《种药》



    颖萃,



    童子眼药日当午,



    汗滴园子药下土。



    谁知碗中救命药,



    药药艰难皆辛苦。



    直至晡时,韩大夫才让他们停下。当回到房中时两人都惊呆了,铁牛小骂了句:“我靠。”房子已经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擦得一尘不染。一床两柜、两桌两椅、一架子,一张挂两纱布层大床,上等纯棉枕被,竹席下还垫又布裹藤仔;柜子整叠四季帮服蓝衣个三套,便衣服几件;窗下桌子文房四宝齐全,又有小架子上医书简要几本,靠墙半圆桌子上有茶具一套下有小碳炉,门旁三脚架洗漱用品齐全。铁牛和钟离都是乡下孩子出生,家里穷得叮叮响见都没见过更别说住过这么好的地方。钟离最喜欢的自然是他梦寐以求的文房四宝了,以前在乡下老先生那里远远见过。人虽然辛苦了一天但是心里也美滋滋的,二人都明白打着记名弟子的名号、拿着门内弟子的俸禄、享受着亲传弟子待遇,整个门派估计只有他们两个才有这样的生活了,心中更加崇拜韩大夫了、



    两人一身臭汗,没舍得乱摸乱坐,拿起衣服就跑到一线天下的小溪中,恨恨地洗一番。这里奇石较多不平整但是也有一处小潭,这里是极少人会来这里。倒是离妙春谷三里地左右的山下有处小瀑布,那里有练功台石头又平整,倒有不少人在那里习武练功,练完功夫后又可以跳水凉爽一番。



    两人学着师兄的样子穿着打扮,又互相整理一番。



    “你小子,还挺俊的,可惜了黑不溜秋。但和我比有差了一节。”张铁牛站在水边边照着边自恋道。



    钟离顿时就翻了白眼,还正想一脚就把他踹下水中,道:“行了,走了。”



    刚回到铁索桥就碰到送饭的记名弟子,得知两位就是这韩大夫的新收弟子,把饭送到二人手中然后兔子般溜走了,后来这去食堂取饭的活就落到了二人手上。托韩大夫的福二人与韩大夫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饭,晚饭时间韩大夫细问了两人许多问题,都是些年龄啊,会不会写字,懂不懂药材啊,会不会武功啊一些问题。两人自然不敢有所隐瞒更不敢反问,只有一一回答。由于答应赵老头子的事自然没有和韩大夫说,而且也没问。



    原来今年十二岁张铁牛比钟离大一岁多,是钟离隔壁镇的也是农家穷孩子,他们村的地主收的佃租极高,基本上过着有这顿没下顿的日子。本来就有三个孩子已经难养了,就在今年又多了一个妹妹,他知道肯定养不活,或会要被送人。他太喜欢这个妹妹了舍不得,就一个人带着几个饼就离家出走了。不会写信就用碳在木板上画了七八个图案,表示他要离家出走,去闯荡江湖,要娘好好养妹妹。



    年少轻狂自然不知道江湖不好闯,饿了几天吃了几顿野草野果,又迷了路,走了一个月走无意来到连城。被个有钱人家收养做书童的,没几天就被送上山来了。原来是这有钱人家答应护法把自家孩子送上山测试学艺的,可是家里的少爷死活不肯上山,只好把这年龄正好的张铁牛送上来了。倒是韩大夫一脸无无所谓点了点头。



    韩大夫也是为大概了解两人,然后和他们两个说了在这谷中生活必须紧记的规矩,之后一夜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