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枭
字体: 16 + -

第二十三章 甘露寺故事

    这话胡三寿真是越来越不懂了,他可没听说过还有笔外债在顾家啊!

    再说了,干他们这行,虽说逍遥自在,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朝不保夕地过活,因此做买卖从来都是钱货两讫,概不赊欠。

    毕竟谁也不知道明天的太阳能不能升起,更加不知道还有没有命去花那放出去的债……

    李慕华理解胡三寿的疑惑,不过他并不打算过多解释。

    因为这其中的内情,还不足以向任何人透露半点。

    临走时谢和曾经交代过他两件大事,第一件便是找镇江顾氏收债。

    虽然李慕华和所有人一样,都不了解这顾家真正的底细,但他很清楚顾家的起家史——八年前,谢和把他走南洋积攒下的第一笔万两银,交给了镇江府一个毫无本钱的小小丝商。

    此人名叫顾诚。

    这顾诚本是松江一户书香世家的子弟,可惜文章平平,屡试不中,到四十岁连童生的名分也没落下。

    于是,就在嘉靖十七年愤而弃文从商,经营生丝。

    谁知流年不利,接连几手买卖都是功亏一篑,到了嘉靖二十四年便已蚀本殆尽。

    就在顾诚穷途末路之时,谢和相中此人,并且慷慨资助一万余两。

    这顾诚得到贵人相助,竟然就此咸鱼翻身,一发不可收拾,短短几年时间,那一万多两的本钱便翻了数十倍,终于另立门户,成就如今鼎鼎大名的镇江顾氏。

    当然了,这少不了谢和不断的支持和帮助——比如顾诚每年收购来堆积如山的生丝,就全靠谢和在倭国和南洋的销路,才有如此十倍之利!

    而这两人合作中的关键之关键,是当年谢和与顾诚订下的一份约定:八年后,顾诚当以一半身家,还给谢和,酬谢赞助之恩。

    现在李慕华的兜里,就揣着当年顾诚亲笔写下的契书。

    谢和之所以用当时的全部身家做这场豪赌,绝不是突然发了善心,也不是靠顾诚这支潜力股赚长线,而是要借顾诚的手,在大明的土地上

    ,堂而皇之地把走私而来的白银变成干干净净的实业,作为日后退回大明的根基……

    这就是谢和的长远眼光,他也赌对了。

    李慕华看着将信将疑的胡三寿,唯有笑而不语。这些事谢和只对自己一个人说过,别的人,就连程米虎那般亲信,也未曾与闻,又怎能体会到谢三哥的手段,和良苦用心?

    很快华灯初上,两人就在金城客栈简单吃了一顿晚餐,饭后李慕华简单收拾一番,便拉胡三寿出门。

    胡三寿背着两只红布包裹的礼盒,急急忙忙地问:“咱们真要去找顾诚?”

    “不。”李慕华边走边说,“顾老爷子从去年开始,身体便一直抱恙,如今搬回华亭休养了,也不知顾家的产业如今是谁在掌管。”

    金城客栈的二狗在临山埠很有手面,极快地替李慕华雇到一辆马车。

    胡三寿依旧是一身随从打扮,上车便报了个地名。

    赶车的是个老把式,一听“城南顾府”四个字,顿时肃然起敬,说道:“老客坐稳!”

    挂车的老马唏律律一声,撒蹄便出了临山埠。

    从临山埠到县城约莫六里路,胡三寿掀了窗帘向外边瞧去。

    此时夜幕初降,窗外已没什么景致好瞧,只有北固山上一小片灯火,正不知是什么去处。

    他看了许久,不无感慨地说道:“前前后后来过四次,还没机会正经瞧瞧风景名胜。”

    李慕华笑道:“那我明天带你去北固山上,拜甘露寺。”

    “甘露寺?好像听说过……”胡三寿挠挠头。

    “你怕是听说书的讲了三国。”李慕华道:“《三国演义》里有一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说的就是甘露寺招亲,刘玄德娶了孙小妹,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

    虽然如今的世界和李慕华经历过的那个世界相差数百年,不过甘露寺对于明朝和现代来说都是一样的,它是名胜古迹,一千年还是一千五百年,对它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

    山还是那座山,江还是那条江。

    因此李慕华用他在那个世界的认知,来套用如今的甘露寺,并没有什么突兀,反倒消除了胡三寿对他身份仅存的疑虑。

    胡三寿听了一拍大腿,笑道:“哈呀,不错,就是三国!”他把李慕华上下打量一通,啧啧赞道:“秀才就是秀才,过目不忘,一座庙还能说出这么多花样来。”

    李慕华笑了笑,说道:“咱们今晚上门,就是效仿刘皇叔故事,不拜孙权,先拜吴国太!”

    这一下胡三寿又不懂了,挠头道:“怎么讲?”

    李慕华嘴巴一努,指了指那两盒礼物,压低嗓门,故作神秘地说:“这两份礼,都是送给老太太的。”

    基于现代人对数千年历史的总结与经验,有一条道理似乎是亘古不变的。

    那就是搞定女人往往比搞定男人更简单,而且通常也更有效。

    可是这一次,李慕华失算了。

    就在两人说说笑笑,马车穿过城门的时候,坐落在城南的顾氏府邸,却刚好发生了一件翻天覆地的变故!

    顾氏家主顾诚的两个儿子,顾明德、顾明贵,正在老太太面前吵得不可开交。

    可是这一切,都只局限在城南顾府那座六进院中,顾府之外的街道照样车水马龙,瓦肆勾栏照样灯红酒绿,外表看来,今时与往日,没有任何区别。

    李慕华的马车,在大街上寻了个巷口一转,两边嘈杂的人声顿时像被一扇无形的大门拦在外面,只听见马蹄嘚嘚哒哒的声音,和车辙吱吱嘎嘎的响动。

    不一会,马车终于停了。

    李慕华刚要下车,却被胡三寿拦住。

    胡三寿抢先下车,从车夫座边上取了四脚凳,放在车门下,然后装模作样地大声吆喝:“公子,顾府已到——”

    李慕华这才记起自己的身份,连忙整顿衣冠,脚踩在那四脚凳上,从容走下了马车。

    转眼望去,一座敞着院门,挂一“顾府”匾额的高门大院,便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