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雨神
字体: 16 + -

第四十二章:中书令张九龄

    那老者和中年男子刚一出门,秦风立刻叫来了李嗣业。

    “派人跟着这老者,不要惊动他,查看他去了哪里。”

    李嗣业应了一声,随即跟了上去。

    半个时辰后李嗣业急匆匆地跑了回来。

    “秦公子,已经查清楚了,那老者进了始兴开国伯府,也就是张中书令府,然后再也没有出来。”

    “什么?张中书令府。”

    秦风一下子跳了起来,然后悲催地抱着头蹲在地上。

    刚刚太过惊讶,跳得太猛,头一下子撞在了门框上。

    他忍着疼痛,急切地问。

    “你说他进了始兴县伯张中书令府?”秦风真有点不敢相信。

    “对!没错。”李嗣业毫不犹豫地答道。

    哇靠!难道是张九龄!张中书。

    我的嘛嘛啊!

    秦风一声惊叫。

    张九龄是秦风最敬佩的历史人物之一。

    他可是唐玄宗时期的一个大bug,会做官,会写诗,还会做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就是这老小子的名句。

    不仅诗写的好,官做的也大,做人也是一级棒。

    史书记载:举止儒雅,风度非凡。

    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人选,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翻遍历史,众多诗人文人当中做官最大的张九龄那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可以说,他是诗人当中官最大的,是官员当中诗写的最棒的。

    不过很悲剧的是他是玄宗时代的最后一位贤相,在他之后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开始粉墨登场。

    不过秦风很快又意识到另一个问题。

    那刚才和张九龄一起的肯定也不是等闲之辈,我的妈啊!

    想起自己的刚才的言行,冷汗就下来了,这要是不小心得罪了哪个大人物,以后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啊!

    草,做人莫装逼,装逼遭雷劈。

    果然应验了,这比装的有点过头了!

    这报应来的也挺快!

    不过转念一想,管他是谁呢!

    这张九龄可是实实在在的大人物。

    这一发现让秦风兴奋不已,这远比认识寿王李瑁还要惊喜。

    “此事千万不要说出去。切记!”

    “公子,你什么意思?”

    “你的意思是……那老头是张丞相。”李嗣业此时才反应过来。

    “不会吧,张丞相登门造访秦公子?”李嗣业大叫道。

    “你说呢!”秦风卖萌地说。

    这由不得李嗣业吃惊,此时的张九龄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可谓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官。他怎么可能造访一个普通的农家?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吃惊的事情,当然到访自己家那更应该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情。

    这老者是张九龄的事实,让秦风还是有点不淡定了。

    这个事情需要他好好思量一番。

    ………………

    太极宫内。

    李隆基端坐龙椅之上,张九龄,太子李瑛、高力士侍立殿下。

    “你们都看看这个火柴。”

    李瑛上前拿了一盒火柴,观察了片刻。

    一个小小的纸盒子,推开纸盒,里面排放着几十根木棍,木棍头上黑乎乎地火柴头。

    李瑛看的疑惑不解,也不知如何使用。

    “父皇,这就是那少年秦风制作的火柴?”

    李隆基没有搭话。

    张九龄答道,“殿下,正是。”

    “这火柴怎么使用?”太子李瑛疑惑地问。

    张九龄拿起火柴,他还没看清楚怎样点火,火柴已经在张九龄手中燃起了火苗。

    李瑛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

    “果然有点意思。”

    高力士眼中也露出疑惑的表情,凑上来看个究竟。

    太子李瑛把玩着手中的火柴,此时他已经被这火柴吸引了,没有了开始的质疑和冷嘲热讽。

    “果是精妙!”李瑛赞叹道!

    高力士却是不置可否。

    故意拿着火柴不断的观察,还时不时地观察李隆基的反应。

    跟了李隆基几十年,时刻在身边陪伴,哪里能不明白李隆基的心思。

    故而他始终没有发话。

    这也是他能一直陪在李隆基身边几十年,始终被信任的原因。

    历史上名声最好的内官绝不是吹出来的。

    李隆基面色冷峻。

    “精妙什么!奇技淫巧,不值一提。竟然还大言不惭地说,此事为民不为君!”

    “哼!口气不小,朕倒要看看他怎么个为民法。”

    李瑛和张九龄面面相觑,高力士也是低头不语。

    “不过这小子倒也胆色过人,不畏惧权势。”张九龄说道。

    “什么胆色过人,我看他是狂妄自大,野蛮无礼。”李隆基气呼呼地说。

    其实张九龄的意思是秦风声称要赚取王公贵族的钱。

    但明显李隆基还在为秦风顶撞他的事情生气。

    虽说不知者不怪,不过那小子确实太过鲁莽了。

    “罢了,你们都退下吧。”李隆基似乎要着急干什么事。

    “陛下,这火柴之事如何处置?”张九龄问道。

    “此乃便民之事,如这火柴真能遍及我大唐,也不失一件好事。交由那小子自己处置吧!”

    张九龄长出了口气,这就等于准许了火柴的生产和售卖。

    “落衡……爱妃……”

    一进后宫李隆基就大喊武惠妃的名字。

    武惠妃闻声迎了上来。

    “爱妃,快看朕给你带什么好玩的了!”

    “什么宝贝让陛下这么高兴?”

    李隆基拿出一个小纸盒,从中拿出一根火柴,轻轻一划。

    一个红焰焰的火苗燃烧了起来。

    武惠妃面露惊色,“陛下,这是什么如此神奇?”

    “哈哈哈,这叫火柴,取火之物。每个人都可以轻松的用之取火。”

    “真奇妙也,让臣妾也试一下。”说着武惠妃也划燃了一根火柴,看着眼前燃起的火柴,红红的火焰让她竟然有点迷醉。

    李隆基看着火焰的映照下的武惠妃,脸庞红艳娇媚,美丽不可方物,李隆基也是看醉了。

    这个他一生中最爱的女人令她神魂颠倒,就算后来的贵妃杨玉环也没有完全取代她的位置。

    “陛下,这是哪位能工巧匠制作的?”

    李隆基回过神来,“这个嘛,一个少年。”

    “一个少年!天下竟有如此能耐的少年?陛下是否应该招用?”

    “哼,招用!他可是狂得很呐,此事为民不为君。这就是他说的话。”

    “为民不为君!口气倒是不小。”武惠妃思索着这句话。

    “陛下,不必生气,少年人年少轻狂,可谅也!”

    “哈哈哈,爱妃说的对。乳臭小儿,不值一提。不过这火柴倒也神奇。”

    说着拥着武惠妃走进内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