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雨神
字体: 16 + -

第三十六章:袁天罡转世!

    秦风正坐在一堆麦垛上,手里揉搓着一颗麦穗,一个麦穗只有十颗左右的麦粒,出身农家的秦风很清楚在前世一个麦穗至少也有二三十粒麦子。

    由于没有化肥,没有农药,再加上落后的耕种方式,现在的产量也就能赶上前世的三分之一。亩产300斤已经是高产了。

    吱呀吱呀……

    石磙的滚动声再次响起,秦风一惊。

    想把耕牛累死啊!

    他迅速地起身,看到秦叔正赶着耕牛在秦六家的打谷场上碾压。

    不过显然这不是刚才的那两头牛,那两头牛正趴在地上啃着草根。

    秦叔学的也是有模有样,很快就掌握了技巧。

    第三天秦家堡的打谷场上又多了两个大石磙,农户们一个个满脸堆笑,大家还在回味着石磙碾在麦秆上的场景,干净利落,速战速决。麦子顺利的收完,一个丰收的好年景,这是作为一个农民最应该高兴的事情。

    好年景,好收成,预示着一年的好日子。

    大家兴高采烈地把麦子装进麻袋运回家晾晒,没有收割的庄户们终于开始收割了。

    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

    第二天,天空开始断断续续地飘雨,没有开始收麦子的农户心里咯噔一下子,但仍然存在着侥幸心里。

    第三天依旧是细雨绵绵,虽然雨势不大,但显然已经无法下地割麦了。

    “或许这是巧合吧。”他们还在心里安慰自己。

    但是当第四天雨势突然变大时,有些人家终于坚持不住了,看着成熟的麦子在大雨中东倒西歪,无法收割,心痛啊!

    “臭婆娘,你哭丧什么?这才下了两天,说不定明天就雨过天晴了,到时候麦子会收成更好。”

    第五天忽然雨势渐小,天空隐隐放晴。

    “看吧,我说吧,老天爷不会一直下的,秦家小子就是危言耸听。”高兴的气氛很快又开始抬头。

    有些把持不住的趁着难得的天气,冒着地里的泥泞艰难地收割。

    但雨只停了一天,第二天开始下了起来。

    而且雨势很急,黑蒙蒙的天空没有一丝停的迹象,雨已经让不少麦子折断,减产是肯定的。

    没有收麦子的农户终于坐不住了,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原本一个大丰收年,因为自己的错误,眼看就要遭殃了。

    已经收过麦子的农户正坐在自家门前,嗑着瓜子说笑,“多亏听了大郎的话,不然咱家现在也一样。”

    “谁说不是呢,这秦家小子简直神了,说雨就是雨,说晴就是晴。这老天爷像他婆姨一样,听话的很呐。”

    “呸呸,快别瞎说,冒犯了神仙咱可吃罪不起。”

    几个老媳妇高兴地在一起说笑。

    然而李大嘴家传来了打骂声。

    “你个天杀的,让你听大郎的话早点收割,你就是不听,这下可好,都烂在地里了,接下这一年一家子可要怎么活啊。”

    “你个臭娘们,还说呢,当初是谁嘲笑人家秦公子?要不是你,我们家的麦子也已经收到家里了。”

    “你个腌臜玩意,你不是个男人,该你拿主意的时候像个女人。”随后就是一阵杀猪般的打闹声。

    吵闹声让嗑着瓜子的几个婆娘感到爽快、解气,心里也是幸灾乐祸。

    “秦公子告诉他们有雨的时候是怎么说的?不信也就算了,还骂人家秦公子多管闲事。活该!”

    秦风叹了口气,小农思想的农民就是如此。

    更让他发愁的是未来两天还是阴雨连绵。

    地里的麦子很多已经开始发芽了,生了芽的麦子不仅难吃,对身体也有危害。

    更让人揪心的是很多麦子在雨水的冲击下落入了泥土中,损失无法挽回。

    “伟大的树神,救救我们吧。让雨快点停下来吧!”

    “如果雨停了,以后每年都会给你烧香磕头,送大钱,‘割大刀头’。”

    一大早,村中央的大槐树下,有人正在烧香磕头,祭拜树神。

    祈求大雨赶快停止。

    秦风皱了皱眉,这一场景让他恍如隔世,这棵大槐树在他小的时候还活着。

    在他刚记事的时候,村里有人生病,家里的老人都会在大槐树下烧香磕头,求树神保佑得病的人快快好起来。

    直到八十年代末这个陋习才渐渐消失,大槐树也随着村里的建设被砍掉。

    “求神不如求秦大郎。”不知道谁喊了一嗓子。

    跪在地上的村民愣了一下,很快认同了这个说法。

    “对啊,找秦公子。”

    “求求秦公子,施个法让雨停下来吧!”

    秦风一阵苦笑,迷信的思想还是改变不了。

    还没有收麦子的村民们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想到了能“呼风唤雨”的秦风。

    秦风无奈地摇头,此时真不想搭理这些人,牵着不走打着倒退。

    但看着这些可怜的农户,又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一年的辛苦打水漂。

    “两天之后就会雨过天晴,大家准备好工具和耕牛,趁着阴雨天多做几个石磙。待天晴,火速收割麦子。”

    听到秦风说两日后天晴,大家都高兴的手舞足蹈。

    “真的吗?”

    “太好了,有救了。”

    有些村民还有点不敢相信。

    众人都答应着回家准备农具,随时做好收割的准备。

    两天后果然雨过天晴,庄户在感谢和惊叹中开始收割麦子。

    又一轮忙绿的收割开始了。

    “这秦风公子难道真是袁天罡转世?预测的准确无误啊。”

    然而更让他们惊奇的是,第二轮麦收刚结束,新一轮的降雨又如期而至。

    大家对秦风更是感恩戴德。

    还好秦家堡的麦子都已经安全地收回了家。

    虽然后收的人家损失了两成,但总体还是一个丰收的年。

    麦收事件之后,村里人都不再叫秦风秦大郎,都自觉地改叫秦公子。秦风呼风唤雨的传闻也在长安县传开,秦家堡的麦子没有多大损失,而其它的地方却是遭了殃。

    很多县的麦子或烂在了地里,或霉变生了芽。

    好在这是盛唐时期,田多地广,并不会形成太大的影响。

    “快看,那个就是秦风公子,啧啧,真是少年才俊。”

    “哎,可惜咱们没有这样的福气,没有如此神奇的邻居。”

    “你看人家长得,天庭饱满,唇红齿白,体态神骏,真如天神下凡一样。”一个婆娘眼羡地说。

    “怎么滴,你看上人家小郎君了,可惜你那残花败柳,人家小郎君要囫囵的黄花大闺女。你就做梦想一下吧。”另一个婆娘打趣道。

    “啐,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难道你有机会,可惜你那炕头不够软和,肚皮太肥腻了。”

    哈哈哈哈,两个婆姨的荤段子惹得大家大笑不止。

    这几日每天都有外村的村民慕名来到秦家堡,就是特意来看一眼传说中能呼风唤雨的少年。

    秦风感觉自己随时都被人盯着,不禁感慨唐人都做有狗仔队的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