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魏蜀吴
字体: 16 + -

第四十七章 月旦评杀机

    不久后,人群中一阵骚动,是主持月旦评的许邵、许靖兄弟来了,这两兄弟身着一身干净朴素的浅色汉服,身上无一件多余的饰品,虽衣着普通,但两人英气不凡,气场强大,颇为与众不同。

    两兄弟不时左右作揖回礼,脸上未因是月旦评的主评者,而有一丝傲慢之气,待众人让出路来,两人并未直接上台主持月旦评,而是快步到刘协跟前,深深的施了一礼,刘协要亲自前来的事他们早听说了,因此丝毫不敢怠慢。

    “渤海王亲临,真是让我等诚惶诚恐,我们兄弟二人定尽心竭力的品评天下才俊,不使英才流于荒野,不使无学之辈滥竽充数。”许氏两兄弟道。

    刘协看着二人,笑了笑,将二人扶起道:“两位长者气度不凡,不必过谦,品评事宜为重,开始吧。”

    “遵命。”二兄弟徐徐后退,开始往台上走。

    这些才子为了参加月旦评,很多都是匆匆赶路,亦或者是埋头苦读,勤加练习,根本不知道渤海王刘协要来,方才见刘协簇拥在兵士中央,以为只是哪个官吏,听许氏两兄弟这么说,也都纷纷往前凑着施礼。

    “我等见过渤海王。”

    “止步!苏陌看着这些靠近的青年才俊,眼神犀利的喝道。

    众人一愣,转而缓过神来,他们倒也理解,毕竟是皇帝的二儿子,寻常人是不能随便近身的,他们也不再往这边靠,而是转向月旦评的台子,很快围起了一个大圈。

    许氏兄弟站在正中央的台上,看了看众人道:“来的皆是学富五车的才子,我们兄弟二人不才,斗胆在此品评,若品评得当不必赞誉,品评有失公允也请海涵,品评依次从书法、画作、诗赋、品格开始点评。”

    虽然在场的大都是第一次参加月旦评,但规矩早清清楚楚,一方面对欣赏好的作品充满憧憬,一方面又十分期待自己的名字被点到,一个个全神贯注,上千人的月旦评会场内,几乎鸦雀无声。

    苏陌手按着长剑,东看看,西望望,除了这些青年文人,便没什么别的人了,不过月旦评要持续几个时辰,苏陌知道不能放松警惕。

    “说到书法,当今一位才子可谓声名鹊起,他临池学书,池水都被染成了墨色,他别具一格的草书可谓笔走龙蛇,变幻莫测,他便是凉州大司农张奂之子张芝。”许氏兄弟念到张芝的名字,众人发出一阵阵心服口服的感叹,因为张芝的书法他们不少人见过,个个都自愧弗如。

    张芝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带着他的《淳化阁帖》,不急不躁的走上了台,和许氏兄弟一同将《淳化阁帖》展开。

    众人见了,抚掌赞叹,因为张芝的草书,比之前写的更好了!不仅笔老墨秀、一字见心,而且横姿、劲道、饱满程度都更上了一层楼。

    “真是好字啊!”刘协见了这书法,也不禁发出感叹。

    苏陌听刘协这么说,抽空瞅了一眼,被他们夸上天的书法,在苏陌看来简直就像是鬼画符,连写的是啥都不知道,也许这就是草书的魅力吧......

    许氏兄弟最后给张芝的评语很简单,只有四个字,不过非常有力度,那就是草书圣手。

    张芝之后,也有几个书法功底不俗的年轻人上去被点评,只是许氏兄弟给的评价都很一般,丝毫没有张芝那种力度。

    书法点评很快结束了,众人的情绪也一点点被点拨到了高潮,他们比张芝相差甚远的书法都有展现的机会,对自己的期待就更高了。

    月旦评由于在城郊,没有命令不许百姓围观,因此驻足观看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不时的交头接耳,别人没发觉,苏陌已经察觉气氛变得越来越诡异。

    参加书画品评的人比书法的更多,有画山水的、有画人物的、有画花鸟鱼虫的,画的最好,名气最大,好评最多的是一个叫赵歧的人,他将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结合了起来,甚是独领风骚。

    苏陌再抬眼望去,一群人相比之前,离刘协这里更近了,他们表面上在看月旦评,可一个个都五大三粗,人高马大的,丝毫不像是寻常的百姓,倒像是行伍士兵。

    “公子,气氛好像不太对,我们回宫吧。”苏陌一边望着那些人,一边说道。

    刘协好不容易出来一次,又见识到了精彩绝伦的月旦评,哪舍得走,连连摆手道:“少保,稍安勿躁,还有很多才子的佳品我们没见识到呢。”

    苏陌眉头一皱,只能直言相告:“公子,此处人多眼杂,十分危险,还是尽早离开,免得遭受祸端。”

    刘协听闻一下子警觉起来,毕竟他从小就被董太后教导,要时刻提防身边的人,时刻记得亲近的人的提醒,望了望四周道:“就依苏少保所言,速速回宫!”

    苏陌传令一百重步兵,护送刘协回宫,可他们的归路都被人群给拦截了,在不知哪群人心怀不轨的时候,贸然通过人群显然是十分不利的,刺客最喜欢的就是趁乱行事。

    在苏陌进退两难的时候,月旦评依然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已经进行到诗赋点评,陈琳先是一番侃侃而谈,随后亮出自己的赋作,引起惊叹连连。

    月旦评场内的躁动越来越大,刘协和苏陌的一百军士被围的越来越紧,此时月旦评的台子上上去一个叫徐干的人,东拉西扯说了半天,最后道:“《西游记》想必大家已然看过,此书便是我写的。”

    苏陌望向月旦评的场地一皱眉,忽的身边喊杀声四起,那些身强力壮的路人转眼间变得凶神恶煞,面目狰狞的将藏在袖里的长刀短刃取了出来,快速的往刘协这里冲,一边冲一边还大声喊着:“为大贤良师报仇!”

    人数之多,苏陌根本数不过来,也没机会数,反正要凭他的一百军士抵挡这些人,只怕是十分困难,尤其是此时月旦评场地已经乱作一团,甚至根本分不清哪个是刺客,哪个是慌乱逃跑的人。

    许氏兄弟见状操刀奔至跟前,苏陌怒目圆瞪,正要将二人斩杀,只见他们左冲右挡,不停的击杀刺客。

    刘协根本没见过这种场面,早已经吓的脸色苍白,说不出话来,一个身手敏捷的刺客几个翻滚,躲过重步兵的人墙,窜至刘协跟前,腰间的匕首颓然而出,闪出阵阵寒光,猛地刺向刘协。

    苏陌手持长剑,猛地挥向这刺客,刺客一个闪身,轻盈躲过苏陌的攻击,向蛤蟆一样蓄力一蹲,又猛然刺向刘协。

    这刺客的身手十分不俗,况且苏陌又要不时格挡左右冲击的刺客,保护刘协越来越力不从心,苏陌杀的眼红,看着幼小的刘协,心里叹息道:“难道历史在今日,就将改写了吗?”

    除了身后敏捷的这个刺客以及身边的一堆尸首,苏陌的兵士死伤极为惨重,能力战的只剩下几十人,这西郊地处偏僻,朝廷的援军要来少说也得一个时辰,到那时恐怕刘协的尸体都凉了。

    更糟糕的是,除了这个敏捷的刺客,苏陌身边又多了一个高大强壮的刺客,这刺客已经杀的浑身是血,蒙着面悄然走到刘协身后,正要一刀将刘协杀死,却看到力拼那敏捷刺客的苏陌转头绝望的眼神。

    飞刀的亮光闪过,鲜血四溢,浸透衣裳,不过不是刘协或者苏陌,而是那个身手敏捷的刺客!

    苏陌诧异的看着这个蒙面刺客,只见他将面罩摘下,竟然是甘宁!

    甘宁跑至苏陌跟前,眼泪都下来了:“苏大哥,苏将军,老甘想死你了,你怎么也在这啊?”

    苏陌喘着气,手已经杀的发麻了,看着甘宁问道:“你如今在谁的帐下?听谁指使刺杀渤海王?”

    “听说是何皇后,她命人在城北驻军中挑选武艺高强的军士,说是要杀一个恶人,老甘我武艺高强,稀里糊涂就被选进去了,他们说杀了这恶人,官升三级。”甘宁道。

    苏陌看着甘宁道:“杀了这孩子,你可以官升三级,我便要人头落地,你怎么选?”

    甘宁擦了擦泪痕,搀扶着疲累的苏陌道:“去他吗的官升三级,只要大哥一句话,我他娘把何皇后那娘们砍了都成。”甘宁现在见了苏陌分外亲切,已经不想以将军相称,而是直呼大哥。

    苏陌笑了笑,拍了拍甘宁的肩膀,兄弟还是以前的兄弟!

    甘宁不仅和苏陌一同左冲右杀,还命令以前的旧部和关系好的刺客倒戈杀贼,很快局势扭转,刺客们被杀的所剩无几,负隅顽抗的几个,见大势已去,不想牵连家人,在脸上抹了泥和血,掩面自杀了。

    月旦评惊慌奔走的文人墨客们,这下才心神安定了些,战战兢兢的踢了踢刺客的尸首,苏陌忽然想起还有一件事没办,走到月旦评的台上,说道:“方才是谁说《西游记》是他写的?给老子站出来。”

    下面的文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都指向了徐干,徐干心里发虚,不过方才已经在众人面前显摆一番,此刻否认不是打自己脸吗?于是站出来道:“是我写的。”

    苏陌呵呵一笑,命徐干上台,对他说道:“既然是你写的,那你便在场续作《西游记》的第十一回。”

    苏陌倒不是非争个高下,只是对滥竽充数的事情,十分嗤之以鼻。

    徐干脑袋哪有那么灵光,吞吞吐吐的说道:“玄奘每日为皇帝诵经......直到八十,临终告诫世人,切不可学悟空大闹天宫......”

    众人听罢,连连摇头,那么精彩的故事,怎么画风突变,草草之间就了解了,不过他们觉得,徐干也算个才子,可能是因为紧张,才把故事说的这么失水准。

    苏陌看了徐干一眼,知道他也说不出个一二三,于是道:“第十一回为还受生唐王遵善果,度孤魂萧禹正空门,唐太宗来到六道轮回处,崔判官送他到超生贵道门还阳并叮嘱他回去了要开水陆大会,超度那些无主的孤魂......”

    众人听罢,拍手称秒,也知道了徐干只是为了在月旦评上出风头,牵强附会的说《西游记》是他写的。

    “这位大人,快快接着往下写啊!”

    “是啊,是啊,我等参加月旦评,就是想见见这《西游记》的作者啊!”

    许氏兄弟在不远处看着苏陌微微一笑,放下了手中的刀,擦了擦身上的血,走上抬拉着苏陌的手道:“苏太保尽忠护佑渤海王,又是旷世佳作《西游记》的作者,可谓文武双绝,天下无双!我们两兄弟宣布,此次月旦评最佳者,便是苏太保!”

    众人听了,纷纷欢呼雀跃,心中没有一丝妒忌不满,有的只是佩服,即便是张芝、陈琳、赵歧这样的佼佼者,也都对《西游记》的后续期待不已,满眼热切的瞧着苏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