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魏蜀吴
字体: 16 + -

第四十六章 月旦评前的著作

    董承和孔融得知皇帝要刘协参加月旦评后,每日长吁短叹,忧心忡忡,在他们看来,刘协的安全可比去见什么世面重要多了,孔融就是从月旦评里走出来的才子,因此月旦评对他来说没有丝毫神秘感,有的只是人多眼杂的不安。

    他们将此事奏与董太后,可刘宏根本听不进董太后的话,觉得刘协养在深宫,也该出去透透气了。

    刘协是个孩子,没有想那么多,从小到大他都没怎么出去过,因此异常的兴奋,想象着天下才子究竟是什么样的,想象着外面的天地是否大有不同,学习开始变得格外卖力,生怕在月旦评上出丑。

    而苏陌,既没有董承和孔融的紧张兮兮,也没有刘协的兴奋异常,在他看来不过多了项任务,那就是在月旦评的时候保护好刘协,刘协若有个三长两短,那他这个少保就是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这些日子,苏陌的酸梅汤卖的越来越好,陆郁生的肚子越来越大,刘协也一天比一天更加依赖他,不过苏陌闲下来的时候总会想起以前打仗的时光,想起以前的兄弟们,为了避免在闲暇的时候变成一个多愁善感的惆怅之人,苏陌效仿古人著书立说,写起了小说,还是连载的。

    苏陌一向是注重原创的,因此他写的小说非常原创,名叫《西游记》。

    《西游记》通本苏陌看了无数遍,早就滚瓜烂熟,写完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的时候,还特意拿给陆郁生看了看,陆郁生抚着自己的肚子,笑道:“怎会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呢?以这种行文方式讲故事,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苏陌笑笑道:“这种故事,在以后称为玄幻,喜欢的人可多了,至于行文方式你自然没见过,因为这叫小说。”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但小说真正是直到唐朝时期,唐代之前勉强可以称为小说的,无非是《孟子》、《庄子》、《韩非子》这样的寓言故事,亦或是《左传》、《战国策》、《史记》这样的史传,故事性和趣味性相比后期的小说,根本没法比。

    陆郁生虽然第一次接触小说,但已经被《西游记》里的故事深深吸引,只要苏陌一闲下来,就立刻催苏陌继续写,苏陌想断更都难。

    苏陌写完前十回之后,就交付印刷坊摹印,这个年代没有调版印刷术,更没有活字印刷术,连纸都是几十年前蔡伦刚刚发明的,因此制书速度不仅慢,成本还非常高,苏陌才印了一百本,就有些吃不消了。

    印刷坊的掌柜大概瞧了两眼苏陌的书,呵呵一笑道:“这位大人,小的说句实在话,您大费周章的印这些书大可不必,这世人啊,除了四书五经一类的圣贤之书,大概就看宫闱中的春色之图了,我劝您还是少印些吧,没人看的。”

    “有人看没人看,过几天不就知晓了。”苏陌道。

    反正是自己图个乐,苏陌也没想那么多,留了几本在府上,其余的都投放到市场上,想看看东汉的人看到《西游记》会是什么反应。

    一本,两本,三本,买书的大都是些达官贵人,毕竟普通人也看不起书,不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很快一百本书被抢购一空,一传十十传百,没看过《西游记》的也听别人绘声绘色的讲述,只几天之后,《西游记》便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唯一的谈资了。

    当人们讲到孙悟空偷吃蟠桃,大闹天宫的时候,会兴奋异常,好像自己也身临其境一般;而讲到孙悟空因为偷吃蟠桃,被压在了五行山下,也会为之惋惜。

    人们不知作者真名叫什么,只知他的笔名叫苏大爷,对于这个苏大爷大家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他写出这么精彩的故事,恨得是只有十回,实在太短了。

    “我长大了也要当齐天大圣孙悟空。”

    “我才是孙悟空,你当王母娘娘差不多。”

    苏陌回府的路上,听着小孩们的争论,不禁笑了出来,这有什么可争的,以后的角色还多着呢,八戒可也是个讨喜的角色。

    刚到家门口,苏陌就被堵住了,堵他的是印刷坊的掌柜,他见《西游记》这么火,一天到晚的就蹲在苏府门口,等着苏陌给他一个承诺,那就是继续写《西游记》,制书成本他分文不要,只求书籍在市场上售卖的时候分些薄利。

    掌柜的不傻,他知道即便是薄利,也能让他赚的盆满钵满。

    苏陌望着掌柜的笑了笑:“不是说只有圣贤书和黄书有人看吗?”

    掌柜的一脸尴尬,轻抽自己两个嘴巴,赔笑道:“那是小的有眼无珠,这《西游记》,如今可是千金难求啊,小的只盼着您能快点继续往下写,顺带着让小的蹭口饭吃。”

    苏陌看了看掌柜的问道:“本月快过完了吧?”

    掌柜的以为苏陌下面的书已经有了计划,赶忙道:“已然二十九号。”

    苏陌点了点头道:“等月旦评之后再说。”

    掌柜的满脸失望,还想说什么,苏陌已然离开了。

    很快,月旦评的日子到了,这天阳光明媚,万物生机勃勃,到处都是花红柳绿的,来自各地的才子佳人都聚集到了洛阳西郊,这里正是举行月旦评的地方。

    正评还没开始,人们已经兴高采烈的互相品评着对方的画作、书法、诗作,有些也会交头接耳的谈论《西游记》的情节,总之这个月旦评大家都牟足了劲。

    月旦评何为这么受重视?有一句话就能说明问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就是曹操月旦评上得到的评价,但凡是得到主持月旦评的许劭兄弟评价,不管是书法、字画、诗作,亦或是人物品德,大都能名噪一时,甚至是东汉官员选拔的标准之一。

    苏陌现在可没心思附庸风雅,跟这些文人才俊交流切磋,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保障刘协的安全。

    要说汉灵帝昏庸无道,还真没冤枉他,他儿子处境这么危险,却只给苏陌这个少保调遣了一百重步兵保驾护航。

    不过苏陌已经里里外外都排查过了一遍,哪怕是树上、水里、草丛中也都没放过,即便这样,苏陌还是命人把刘协挡了个严严实实。

    会场内的文人墨客远比他这些士兵多,苏陌的眼睛像鹰一样,捕捉着每个人的小动作,有人往这里多看两眼,他都有冲上去问你瞅啥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