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器
字体: 16 + -

第二十三章:蔡太师

    蔡京官名虽不佳,但一手字享誉天下,与赵佶堪称书坛一时之双璧,君臣之间时有书和。

    看来人如其字多半是一谬论。

    过了一会,一副《龟虽寿》写毕。蔡京眉舒神爽,提笔微笑,对着墨香四溢的字帖看了又看,笑了又笑,方把笔轻轻搁在笔架上。

    盛章上前,深深鞠了一礼,说道:“学生盛季文拜见老师。”

    蔡京皓首一抬,笑眯眯的说道:“哦,原来是季文来了,快坐!”手指了指书案前一张红木椅子。

    “多谢老师!”盛章恭敬的坐下,双手搁于两腿上,背脊挺得如椅背一般笔直。两名仆人进来,一个端给二人各一盅茶,另一个小心翼翼的收走了那副满是墨香的字帖。

    蔡京坐在书案后一张铺着斑斓虎皮,名副其实的太师椅上,从容的端起茶盅呷了一口,轻轻放下,问道:“你公务繁忙,此番登门可有何事?”

    盛章道:“韦婉容和广平郡王今日在大相国寺拜佛,遭到一群扮作商人的刺客袭击。学生听到禀报立刻赶到现场,一直忙到了现在,深感此案干系重大,特来向老师禀报。”

    “现在案子办得怎样了?”蔡京神色自若,料是早已闻报。

    盛章道:“所有刺客无一活口,胸口都刺有狼头纹身,所携弩机和刀器经辨认皆出自辽国宫廷卫队苍狼营的飞蝗弩和断魂刀,除此之外再无任何有用的证据和线索。”

    蔡京银眉微微抖簌,一双老眼暗波流动,思谋片刻,问道:“你怎么看?”

    “学生愚钝,特来请老师指点。”

    “先说说你的看法。”

    盛章思量再三,小心翼翼的说道:“学生以为这明显是刺客使得反间计,他们必不是来自辽国,是蓄意破坏我朝和辽国的关系!”

    蔡京不动声色,又问道:“既不是来自辽国,那是来自哪国?”

    盛章道:“现在证据和线索都不足,学生不敢妄自揣度,坏了邦交大局,心中甚是迷茫,还请老师解惑!”

    二人都是久经官场的朝廷大员,心智眼界自然过人一等,三言两语就避开了刺客设置的迷雾,直奔幕后推手而来。

    蔡京轻捋银须,老眼微眯,一副老成持重的神态,片刻之后缓缓说道:“依老夫看来,这些刺客多半是西夏派来的。”

    盛章面色一喜,忙道:“学生也是这般认为的。”

    蔡京一听,老脸蓦的一沉,目中迸出两道摄人心魄的寒光,一指盛章,厉声喝道:“好你个盛季文,你既已知,何故还问,分明是故意套老夫话来的!”

    盛章大惊,立刻腾身而起,惶恐的摆手解释道:“没有,没有…老师误会了,误会了,季文确实在辽国和西夏之间犹豫不决,听老师言中西夏,脑中诸多缘由纷至沓来,顿时茅塞顿开,心有所悟,于是就回了这一句,并非事先就如此认为的……”

    蔡京寒目逼视,冷笑道:“你且说说,为何是西夏!”

    盛章眉宇紧锁,一边抹汗,一边整理思路。

    “别乱说,想好再说!”

    “是!是!”

    过了一会,盛章开口说道:“那西夏自古就是中原辖地,党项李元昊大逆不道,自立为皇,却能凭借偏狭之地,屹立百年而不倒,其实就是利用宋辽两个大国之间的芥蒂,从中谋得立国存活之机……”

    蔡京气定神闲,一边瞑目静听,一边用干瘦如竹的指头轻轻叩击案面。

    盛章一边观察他神色,一边继续说道:“政和四年,也就是去年,我大宋将士在枢密使童贯大人的率领下在古骨龙大败西夏,西夏元气大伤,举国震动,其天然防线横山已在我朝天子巡猎之下,如横山再失守,西夏将有灭国的危险。”

    “所以……西夏就故技重施,派人冒充辽国刺客刺杀我大宋皇室贵胄,目的是激化宋辽两国的矛盾,从而获得喘息休整之机……”盛章说完,诚惶诚恐的看着蔡京。

    蔡京开眼一愣,问道:“你说完了?”

    “学生说完了。”

    “坐!”

    “多谢老师!”盛章大舒了口气,如释重负的坐下。

    蔡京一指他面前的茶盅,“喝口茶,润润嗓子。”

    “多谢老师。”盛章端起茶,大喝了一口。

    蔡京眯眼睨着他,问道:“盛大人,接下来这案子你打算如何办理?”

    盛章又一惊,慌忙道:“老师如此称呼,让学生如何承受得起。”

    “嘿嘿!”蔡京皮里阳秋的说道:“你乃堂堂朝廷任命的开封府尹,老夫叫你大人,有何不妥。”

    盛章诚恳的说道:“季文当年会试时,老师正是主考官。没有老师就没有季文的今天,一日为师终身为师,老师尽管直呼学生名字就好了。”

    蔡京微微一笑,神色温和了许多。

    “回老师的话,西夏幕后主使明显符合作案动机,下一步就是找出可信的证据来。”

    “然后呢?”

    “自然先禀报老师,得到老师认可,再上书圣上了。”

    蔡京追问道:“如果你找不出可信的证据来呢?”

    “这个……”

    蔡京诡异的一笑,悠然叹道:“老夫已年至古稀,官场沉浮五十春秋,从王安石到司马光,再到章惇......历经多少人事,多少险风恶浪,如今位极人臣,手握国柄,放眼朝廷已无对手,人生如斯,夫复何求啊!”

    “老师巍巍高山,学生只能仰止!”

    蔡京摆了摆手,说道:“老夫一生诗书风流,胸中自有三十三别样洞天,对世间宠辱得失,功名利禄早就不挂于胸了。只是还有一小小夙愿未了,你可知晓?”

    “老师天人之境,俯瞰尘世,非学生这等凡夫俗子可妄自揣之!”

    蔡京低声道:“就是征服西夏,让党项一族重归我华夏统治之下!”说着,干硬的手指重重叩击桌面。

    “老师人在天境而不忘社稷,学生敬服!”

    蔡京笑了笑,说道:“如今天下,仍是宋辽夏三国鼎立之势。辽国大而不强,后方被又一群女真野人捣乱,西夏刚刚惨败,国内动荡,我朝兵强马壮,士气正旺,这可正是千载难逢的用兵良机啊!”

    盛章连连点头,“大宋能有今日盛世,全仰仗老师之功德!”

    “呵呵,你这拍马屁的功夫愈发了得了啊。”

    “学生肺腑之言,绝无虚作!”

    “好啦,好啦!”蔡京顿了一顿,惋惜的叹道:“老夫和童贯大人屡屡进言对西夏用兵,唉,可惜圣上总是态度暧昧,一时说什么出师无名,一时又说担心辽国干涉,瞻前顾后,摇摆不定,想来是被王辅,李邦彦之流糊弄蒙蔽,只知寻欢作乐,贪图安逸,失去了进取之心了。”

    盛章一副深有感触的模样,摇头叹气。

    蔡京又说道:“太祖皇帝留有遗旨,谁能收回幽云十六州,当封王爵,封疆裂土,世袭罔替,那李邦彦不是一直惦记着么,如今辽国受困于女真,不正是他眼中的所谓良机么?”

    盛章义愤填膺,忿忿道:“宋辽两国和睦相处,乃真宗朝起就立下的基本国策!李邦彦见识浅陋,品行卑劣,乃一跳梁小丑尔!”说着,手指狠狠一戳地面。

    蔡京仰首赫赫大笑,白面荡漾,银发银须颤抖不止,活如一只深山老林里钻出来的修炼千年的老妖物。

    “请老师放心,学生一定竭尽全力,定能找出西夏主使的证据来!”

    蔡京深深望了他一眼,又看了看渐渐灰蒙的窗外,微笑道:“天色已晚,到了吃饭的时候了,就请你留下来陪老夫吃顿便饭吧。”

    盛章大喜,忙道:“忝陪老师用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