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文豪
字体: 16 + -

第六十三章 县试第十

    史凡和贾环、贾兰到达县试考场的时候,监考官已经开始对考生进行点名入场了。在考官的监督之下,三人更不敢插队了,于是排在考生的队伍里准备进入考场。

    县试全国统一进行,各县都准备有考场,因为报考人数众多,只能布置成普通的科考棚。考棚形制古朴、规整,由四栋单层建筑合围而成。南面为门屋,北面为公堂,各有五开间,相对而立。门屋和公堂之间是两排号舍,东西相向,各有二十五开间,南端各有一茅房。号舍与门屋间有一庭院相隔,两排号舍之间是一条用青石、卵石铺墁的甬道,南端有一座石门楼。

    考棚大小均座北朝南,最南有东西辕门,圈以木栅,有一大院,院北为正门,叫龙门。龙门为五开间三启门、前后廊式门屋,抬梁穿斗混合梁架,五开间的中央四榀采用减柱做法。檐柱及明间后金柱为青石柱,其余为杉木柱。脊柱间设板壁和门,将门屋分为前后二廊,上置轩顶。

    考棚一般多为临时性建筑,虽较为简陋,但必须设有公堂和考案。公堂为主持考试的知县和收卷阅卷等人的办公场所,堂内呈敞开式公共空间。两排号舍是考棚的主体建筑,它与公堂都为穿斗式梁架,前出挑檐,檐枋下置弧形撑拱。考舍廊下每间都有一匾即号数,如天字号、地字号等,内摆长条桌、长条凳,桌案上贴纸,上写某字几号。

    龙门后为一大院,供考生立院等候喊名,再北有三间大厅,中间为过道,考官坐西间,面东点名,再北有很多简易多排座位,供考生写作。考生由龙门进场,进场前先点名,后搜身,以防作弊。

    队伍很快前移,史凡和贾环、贾兰已经来到了考场的入口即龙门处。

    此时,贾兰突然问道:“怎么还有看到宝叔叔的身影,他要是再不来,恐怕就来不及考试了。”

    “想来他是不想考,在家装死吧!”贾环不客气地说道。

    史凡猜到是紫鹃惹的祸,说道:“宝兄弟今儿估计是考不了了,不过没关系,后面不是还有四场嘛,说不定哪一天他就好了,再考也可。”

    轮到他们进场,此处有专门的搜身人员,搜查着他们的全身,防止考生在衣服里面挟带抄写有文章的纸张入场。

    搜身之后,史凡他们来到了龙门后的大院里。考生们再次集合等候,由于已经预先分排,每排五十人,院中立有糊纸灯牌,所以容易看清。

    之后,县官开始点名,点到名的考生带着考篮,内装文具食物,戴校卡、准考证进入考场,依次渐行。

    先教官向考官一揖致敬,立考官背后,再集合做保廪生,次第向考官一揖致敬,立考官旁监视。

    童生点名入中厅大堂接卷,高声唱某廪生保,廪生确认后应声唱廪生某保,此为唱保。如做保廪生对考生有疑时,立即县官查察或扣考,大堂上有酒水伺候。

    考生按卷上座号,按号入座,史凡和贾环、贾兰他们由此分开了。衙役用牌灯巡行场内,考题贴板巡回展示,考生填涂准考证号,诸考生开始写作。

    答卷亦由县署礼房供给,各场卷子十数张,界红线横直格,另附空白草稿数张,考试文正、草要全,文字必填相符,卷面有坐位号,交卷后姓名弥封。

    史凡打开考卷,开始阅卷。

    未冠首题: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次题:是知也。

    已冠首题:君子乎;次题:勿施于人;

    通场诗题:赋得野有蔓草。

    阅卷完毕,这一场要求是,考生写两篇八股文,一首五言律诗。

    由于科举报考没有年龄限制,考场中会出现小孩和成年人同场竞争的情况。为了照顾年龄在十五岁以下的低龄考生,他们做未冠题。十五岁以上的考生做已冠题。

    史凡翻开答卷,每页十二行每行二十字,发素纸两张以起草之用,唯题目及抬头字,草稿中亦需填楷书,考生不得将答案写于密封线外,违者作零分处理。

    要写的两篇八股文是四书题,“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以及“是知也”都出自于《论语》,对于这三句材料的意思,史凡是熟悉的。而所谓八股文,对史凡而言,不过就是格式固定的材料议论文罢了。可是,要想写好八股文,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史凡是了解的。八股文通篇要求文意连贯顺畅,结构严谨细密,搭配整齐巧妙。八股文的命题,局限在《四书》、《五经》中,而答题议论内容必须仿摹以古人语气,代圣贤立言。

    每篇八股文的结构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出题、后股、束股、落下等十个部分组成。破题用两句说破题目要义,往往是一篇八股文成功的关键,因为阅卷的考官工作量极大,他们首先最关注的破题是否有创意。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阐明之,进一步阐明破题的意旨,起到补充阐发主题的作用。起讲为议论的开始,需要开始模仿圣人的口气进行议论,进一步发挥题意。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是用一两句或者两三句过渡性的句子将文章引入正题。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后四个部分是全篇的主要部分,是正式的议论,以中股为全篇的重心,需要尽量发挥题目的意蕴。这四个部分中每一部分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文字,共八股。

    史凡这段时间一直在学习八股文的复杂文体,在考场上也写得认真,把两篇八股文都写好了,算是正常发挥了自己的作文水平。交卷后,考生完卷,分批开放龙门出场,谓之放排。考生交卷时,要向受卷官领取一张出门牌,出大门时交牌放人。

    后面的几场是否参加,由考生自己决定。正场之后是覆试,第一场为初覆,要求考生写两篇八股文,写一首五言律诗。第二场为再覆,要求考生写一篇八股文,阐发一段关于儒家的论述,写一首五言律诗。第三场为连覆,根据考生之前的排名,要求考生分别写一篇八股文和作一篇赋。第四场为招覆,这一场要求考生写两篇八股文,前一题不需要写全文,只要写到起讲部分,后一题要求写全文,写一首五言律诗。

    每场考试之后,都要发榜,称为发案,每次发案,鸣炮用吹手。前三场或四场榜文把考生的姓名编号写成圆形,称为圆案。取在五十名以内的为第一圈。圈分内外两层,外圈三十名,内圈二十名。也有不分内外,把五十名排为一大圈。圆圈中用朱笔写一“中”字,这个“中”字的一竖还要写成上长下短,好似“贵”字的上部,取吉祥之意。

    外层正中提高一字写的是第一名,其他名次,由左依次排列。因为卷上的考生姓名是弥封的,发案时只能写座位号,所以被录取的考生称为出圈或出号。最后一次发榜,才将所有的考生依名次横排,用姓名发案,称为长案。第一名,称为县案首。通常会某个名字之下,用朱笔画一钩,其形有如椅子的椅面和靠背,俗称坐红椅子。以示截止这前面的考生,都是具备参加府试资格的考生。

    史凡并不奢望可以斩获县案首的名次,只希望能够取得参加府试的资格,哪怕是那个坐红椅子的人也无所谓。

    几天之后,在等待最后的长案发布时,史凡问贾兰道:

    “兰哥儿,你觉得自己可以拿到哪个名次?”

    “说不准,不过我希望可以进入前十名。”贾兰想了想,说道。

    史凡并不感到惊讶,看贾兰那坚定的眼神,史凡觉得,保不准贾芝可以进入前三名。

    “史凡叔叔,那你呢?”贾兰反问道。

    史凡笑了笑,说:“能进入府试就够了。”

    恰好此时,考官们已经把名次排出来了。

    考官郑重宣布道:“此次县试的县案首是,吴杰!”

    考生们中间传来一阵欢呼声,并大喊道:“吴杰!吴杰!吴杰!”显然有许多考生都知道这个叫吴杰的。但这并不关史凡和贾兰的事情,因为他们根本不认识吴杰是谁。

    “其他名次都已经写在了长案上,其他考生们可以从上面看到自己的名字,在红笔记号前面的考生获得参加一个月后府试的资格。”考官继续说道。

    长案终于发布出来,贴在了礼房的大门口公示。早已经翘首以盼多时的考生们,纷纷围拢了起来,在长案上面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史凡和贾兰一起挤进人群里,站在最前排,仰头寻找着自己的名字。贾兰率先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叫喊道:

    “第二名!我是第二名!史凡叔叔,我考了第二名!”

    “恭喜你,兰哥儿,你如愿以偿进了前三名,快帮叔叔找一找名次。”史凡说着,不禁觉得心虚,他的八股文带着半文半白的语句,实在是非常一般。

    史凡不敢幻想,自己会拿到什么好的名次,可是他又非常渴望获得参加府试的资格,于是他选择从红色记号那里开始,往前查找自己的名字。

    贾环!只见贾环的名字在红椅子后面,可惜了,差一名!当初他第一场考得没有信心,但又不参加后面几场的复试,真是可惜了!史凡也不多管,先顾自己了。

    却见靠近红椅子的那些名字都没有史凡,史凡也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觉得可惜,贾兰继续怀着一点点的希望,往前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就在史凡感到希望渺茫的时候,身边的贾兰突然叫喊道:

    “第十名,史凡!叔叔,你考了第十名!”

    很显然,贾兰是按正序从前往后找的。史凡在贾兰的呼唤下,目光跳跃着,激动地看向了第十名的位置。

    史凡!没错,是他的名字,他真的考了县试第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