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16 + -

第六章 四达镇

    随后的半个多月中,于行都没有再次尝试去招惹天地灵气,有了上次的教训之后,深刻地体会到了自己的弱小,目前经脉实在是太脆弱了,遭不住再来一次上次的情形了。



    于行坐在山崖的石头之上,一遍一遍地吸气,吐纳,直到自己都数不清运转了多少个小周天。感觉到自己的精神力已接近枯竭,于行终于停了下来,身体却是说不出的舒畅和轻盈。经过这些天的修炼,于行感觉自身的经脉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相较以前越发的通畅,韧性十足,体力和体质也都上了一个台阶。



    征求了龚平武的意见后,于行第二天终于又重新开始了吸收天地灵气的尝试。



    轻车熟路地进入到感知状态后,于行很快地与天地灵气建立起了联系,然后熟练地运转起心法,于行的体内仿佛产生了漩涡一样,与天地灵气两极相吸,顺利地将天地灵气导入了体内。



    有了上次的教训之后,于行不敢冒进,只引导一小部分灵气进入经脉,按照心法的走行路径,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地通过各个穴位。每通过一个穴位,灵气就似乎变实质化了一点,于行似乎能感觉到穴位的震动和酸痛,仿佛一面鼓的鼓面被冲破了一样。灵气纷纷通过会阴、尾闾、命门等大穴后,于行已是汗如雨下,衣颊湿透,决不能在此刻放弃,功亏一篑!于行咬咬牙,再引导灵气夹脊而上,到达玉枕穴,于行身体如同被电击一般倏地笔直,感觉通背豁达,如同一条康庄大道。随后便来到了最关键也是最危险的一关,要将灵气直达脑海,与人体产生精神印记,化为己用。这一关不知道拦住了多少想要习武之人,可以说是真正的通往武者之路的门槛。成功则已,不成功则很有可能脑部重创,落下残疾甚至直接变成痴呆。



    龚平武知道于行到了最关键的一步,紧紧地盯住于行,避免可能的一切外在因素影响到他。



    于行深吸了一口气,缓缓打开玉枕穴,令灵气通过后直通大脑,“嗡”的一声,于行感觉自己的大脑炸开了一样,仿佛遭受了一记重锤,变成了一团浆糊,意识变得模糊,再也无法进行思考。



    “于行,打起精神来,不能让灵气控制你的大脑,组织精神力反击,打败它,控制它,否则一切都将功亏一篑!”龚平武见于行全身震颤了一下,知道灵气开始进入大脑了,连忙出声叫醒于行。



    听到龚平武的提醒,于行赶紧想要组织反击,却发现身体好像不是自己的了,被鬼压床了一样,完全控制不了自己,意识根本无法集中到一起。



    这样下去可不行!于行可不想自己的习武之路还没开始就这样结束了,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去完成,怎么可以在这样入门的地方就倒下。



    终于,在挣扎了许久之后,于行的意识慢慢恢复,已经可以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了,于行自己咬了一口舌头,鲜血从嘴里溢了出来,剧烈的刺痛感让于行为之一振,意识瞬间清晰。



    就是现在!于行集中所有精神重新控制住灵气,将横冲直撞的灵气也集中到了一起,然后引导其慢慢沉入丹田,走过这一关之后便差不多算成功了。



    灵气进入丹田之后,在丹田之内欢呼雀跃,仿佛一群刚刚被管教住的孩子。状态也变成了一股实质的气,可以被于行随心所欲地控制,像是成为了体内的一部分。这时已经不能称它是灵气了,而是属于于行的内力。



    但是内力只能在丹田内暂住,最后一步还要将其引入气海内,否则便会消散无踪。



    于行找到那微弱如一丝的气海,将这股内力注入其中,气海瞬间明亮了一下,就没有了反应,犹如一颗毫不起眼的石子投入湖中,甚至都没有惊起一点涟漪便又镜面如初。



    于行顿时傻眼了,自己千辛万苦修炼来的内力,就这么石沉大海了,还一点反应都不给,敢情这气海是个喂不熟的白眼狼啊!



    满身狼藉的于行把眼见的情况愤愤不平地跟龚平武说了之后,龚平武不以为然地拍了拍于行,“路还长着呢。”便装作一副高深的样子背着手下山吃饭去了。



    于行在背后动了动嘴皮子也不知道骂了什么,也带着江童一起回去了。



    吃过晚饭,龚平武又拿着张板凳架起脚来,一边喝酒一边吃花生米。见于行逐渐走上了正轨,他终于也可以放下心来了,仿佛又变回了以前在酒肆刚见面时的那个大老粗。



    收拾完之后,李大勺看着龚平武说,“宗里物资用的差不多了,明天得去镇上置办一些才行。”



    “这不是有两个新来的吗,他娘的就知道使唤我去。”龚平武撇了撇嘴,继续喝他的小酒。



    龚平武这么一说,李大勺又把目光看向了于行和江童,江童率先摇了摇头,似乎并不想到镇上去和外人接触。



    “勺叔,我陪你去吧,天天待在这山上属实也闷得慌。”于行也确实想出去看看。



    “行,那明天就我们俩去。”李大勺笑了笑。



    第二天一大早,李大勺就推了个小推车,叫上于行一起下山去了。



    下山的小路上积雪消融,树木开始发出新芽,花花草草也开始冒出了头,表明着春天快要到来了。等到了山脚下,就已经完全是一副绿意盎然的春的景象了。



    于行两人来到了山脚下的一个小镇,叫做四达镇,别看它是个小镇,其实说不上小,行人熙熙攘攘。因为地扼交通咽喉,去往各地的旅人皆在小镇此歇脚,从而得名四达,即四通八达的意思。



    李大勺带着于行来到一个茶馆暂时歇息,茶馆老板似与李大勺相识,过来上了一壶茶。“大勺来啦,这回怎么没见你龚大哥一起来啊。”老板笑眯眯地给两人倒上茶。



    “他啊,这会儿估计还没起,在偷懒呢。”李大勺不忘抱怨龚平武两句。



    “那我可亏了一笔买卖啊,每次他来我这准是得喝上几碗酒才走,要不今天大勺你代他喝了。”老板开起了玩笑来。



    “你这好好的茶馆不好好卖茶,惦记着他几碗酒赚钱,得了,我等下回头来你这捎两坛带回去给他。”



    听李大勺这么一说老板直乐呵,转眼目光移到了于行身上,“这位小兄弟以前没见过啊,是你们山上新招的弟子啊?”



    于行点了点头,李大勺接话道,“没错,刚来没多久,还没到过四达镇,这不带他出来转转。”



    “也难为你们招得到人,现在练武的啊,都是挤破了头地想去那些大门派,人家根本都不乐意收。没点名气的门派又压根招不到人,两极分化太严重了。我看啊你们来来去去也就那么几个人,还不如下山来做点生意算啦。”老板语重心长地跟李大勺说道。



    李大勺赶紧打了个哈哈,把茶钱结了便拉着于行走了。



    被茶馆老板这么一说于行才想起来,怎么堂堂一个流云宗,刘云峰和龚平武看起来也是高手,为何门下的人手这么稀少?



    李大勺给于行解释道,因为流云宗明面上与朝廷作对,所以敢加入的人没几个,而且为了不让被扑蛾司一锅端,流云宗经常换地方,这次待的山头算是最久的一个了。因为敢正面对抗扑蛾司,所以流云宗在江湖上的名气还是挺大的,不过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外面最好不要提自己是流云宗的人。至于人手,不在多,而在于精。流云宗内虽只有寥寥几人,但都是能独当一面的高手,现在除了龚平武,大都出去历练或者积蓄自己的势力去了,等待一个最好的时机,大家就将自己的力量集结起来,给予扑蛾司痛头一击。等有机会或者缘分到了,于行就可以见到宗内的其他人了。



    原来如此,于行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怪不得连个茶馆老板都看不起他们,原来是以为他们是个小门派,却不知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流云宗。



    随后于行跟着李大勺一起去购置了大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买完这些之后李大勺觉得难得下山一次,便又带于行去庙会逛了逛。庙会的东西可就多了,吃的玩的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卖艺表演,于行长这么大从来没来过这种地方,所以玩得很开心,将一切烦恼都抛之脑后,回归了最童真的于行,这一刻所表现出来的才是他这个年龄所该有的。最后还买了糖人和一只机关鸟准备带回去送给江童玩,想着下次一定要带他一起来。



    玩过之后,李大勺估摸着时辰差不多了,便推起小推车叫于行坐在车上,推着于行和一车的物资准备上山回宗内去了。就在此时路旁的一家兵器铺将于行的目光吸引住,于行心想,练武之人没件趁手的兵器可不行啊,于是便征求李大勺的意见。



    之前对于行百依百顺的李大勺这回竟然犹豫了,似乎并不想进兵器铺,但最终熬不住于行的请求,还是陪着于行走进了这家铺子。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