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末当皇帝
字体: 16 + -

第245章 厉兵秣马

    “敬礼……”一声号令之下,

    刷……齐展展地一声之后,校场上,排列着整齐队伍的战兵们,举起右手,横在胸前,目光直视,精神抖擞地,看着从队列前,骑马走过的王延兴。

    王延兴一边走,一边朝众兵士挥手道:“将士们好!”

    众兵丁则齐声回答:“指挥使好!”

    走了数十步,王延兴又道:“将士们辛苦了!”

    顿时,又是震天的回答声:“为民众服务!”

    原来王延兴在雷郡没有更多地停留,是为了来儋郡,参加这次检阅!

    王延兴骑着马,缓步走过队列,又回到主席台之后,才又是一声号令声:

    “礼毕!”

    刷……

    又是齐展展的一声,众兵士才将右手放下。

    军容之整齐,或许不如后世天朝的土鳖,但是,在这个时空,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王延兴也是一脸自傲:这样一支雄壮的部队,可是自己一手打造的!

    校场上,此次接受检阅的是,散兵一营和新编的战兵一营的官兵。

    散兵一营还是由散兵都尉秦一秋兼领,是杨波军当前战兵的主力。

    经过在崖郡和儋郡招收黎人和汉家子补充入伍后,共有作战兵员三千二百余人。

    而新编战兵,却是刚从泉郡拉过来的。

    跟此前的散兵和阵列兵不同,新编战兵是全火器部队,由一个火枪散兵都、五个火枪阵列兵都和一个炮兵都合编而成。

    共有作战兵员七百人,配备隧发线膛枪一百支,景福一型隧发滑膛枪五百支,轻炮十五门,重炮三门。

    而新编战兵都尉由李继业任,现在,一共才编成了这一个营。

    还有将近两个营的兵员,在泉郡操练完毕,正在等待换装,再过三个月,便可成军。

    届时,火器兵,可达到将近两千人。

    看着眼下雄壮的队列,再想想接下来进一步的发展,王延兴胸中豪气干云!

    他振臂一呼:“将士们!”

    “今日,某很高兴!很高兴看到你们这样精神饱满,这样威武雄壮!某,王延兴!为你们而自豪!”

    众兵丁听言,登时齐声高喊道:“万胜!万胜!万胜……”

    一时间,豪壮的声音,在校场内外回荡,震耳欲聋。

    待到声音暂歇,王延兴才又继续说道:“某等,自各地而来,相聚在杨波军中,是莫大的缘分,但回想某等来时的路,莫不一路艰辛!”

    “你们,回头去看一看、想一想,在加入到杨波军之前,你们自己,还有家中的亲人,可都受过什么样的罪,吃过什么样的苦?”

    “如今,某等已经不愁衣食,却不要忘记了,在这大唐天下,还有多少民众,便如当年的你们,至今衣不遮体、食不果腹!”

    “为此!某!王延兴在此宣誓,某定要竭尽某之全力,让天下寒士,有饭吃!有衣穿!有遮风挡雨之所!”

    “你等,愿不愿意助某一臂之力?”

    王延兴话音刚落,台下立即响起一阵雷鸣般的声音:“愿意!”

    “就在离此地不远的交趾,那里的数万大唐子民,正在遭受来自当地土人和南诏外族的侵害!”

    “对此惨状,某不能视而不见!所以,某要求你们,随某一起,去往交趾,荡平不平事!”

    “你们,可否愿意?”

    又是一阵齐声答道:“愿意!愿意!”

    “自古男儿,便志在四方,征战疆场,立下不世功勋!”

    “你们可愿意随某去攻略交趾,博他个封妻荫子?”

    “愿意!愿意!愿意……”

    校场众多兵丁,被这一阵阵言语,激发起壮志豪情,扯直了脖子,高喊到。

    数千人汇集起来的声音回荡在四周,像是滚滚的雷声。

    当然,校场上的检阅,所鼓舞的,只是下层士兵的士气。

    真正决定征伐交郡的方略,还是要由王延兴与众将来决定。

    阅兵后,众兵丁各归兵营。王延兴则召集了陈继科、孟通、李继业和秦一秋过来决定交郡攻略的具体方案。

    先是由陈继科介绍,他这段时间获得的交郡方面的情报:

    “自咸通年间,高骈平定交郡后,天子在交郡设静海军,高骈便是第一位静海军节度使。”

    “然而,高骈不喜久居南方,便留下小将曾衮守交郡,乃是第二任静海军节度使……”

    “在曾衮治下,交郡粗安了一段时间,到僖宗广明元年,南诏再次扰乱交郡!”

    “曾衮不敌,逃至邕郡!交郡,便落在了南诏手中!”

    “然而,南诏并无力久据交郡,五年前,洪郡大族,曲承裕,乘机夺取了交郡……”

    “此刻,交郡便在曲家控制之下!”

    陈继科三言两语地交郡,这几十年来的风云变化,大略地说说。

    王延兴便问道:“交郡的汉家子,处境如何?”

    他以替汉家子打抱不平的的名义出征交郡,自然先要搞清楚,在交郡的汉家子的实际状况。

    “曲承裕自命是汉家子,因此,名义上,交郡还是汉家子的治下。但实际上,曲承裕是洪郡土人。”

    “他以静海军节度使自居,却并未获得天子的许可,因此,他最怕的,就是交郡汉族不服。”

    “所以,在交郡,正真的汉家子,大多是遭受迫害,反倒是众多沐猴而冠的土人,操着官话,掌控着局势!”

    “嗯!”王延兴点了点头,“那你的同宗呢?他们在交郡的情况如何?”

    陈继科嘿嘿一笑,说道:“他们能过啥好日子!”

    起初,陈继科对崔海龙说,要去交郡投奔同族,倒不是虚言,陈家确实有一支,在交郡的朱鸢安家落户。

    只是,那支的境况,跟当日陈继科困守浯郡的境况差不多,也就是有口饭吃罢了。

    所以,当他们收到陈继科想过来投奔的消息后,给的回信,让陈继科觉得满纸推托之言。

    这次,陈继科带人去了交郡,找到这支族人,实际看过之后,才知道,竟然当真是一幅惨兮兮的模样。

    孟通连忙问道:“那他们可知道,你现在的真实身份?”

    “尚不知晓。”陈继科摇了摇头。

    尚不能确认,这些陈姓族人,是不是当真可靠,也不清楚,王延兴的下一步打算如何,陈继科自然不会将自己的身份透露出去。

    “某只是跟他们说,某是过来打前站的,如果,这边有可居之地,再领族人们过来。”

    王延兴点了点头,再对秦一秋和孟通道:“情况便是这样,你们可有什么方略?”

    孟通躬身道:“是否可以请陈都尉再跑一趟朱鸢,请陈氏为某等内应?”

    “这是一条,可以考虑。”王延兴将这条用笔写下来,目光看向秦一秋。

    “指挥使!某以为,某军即便是对上了中原强镇,也不惧对手,对这曲家,大可碾压过去!”秦一秋拱手道,“若是再得陈氏为内应,必然一举破敌!”

    王延兴将这一条也记录下来,却没有立即回答。

    很显然,这两个办法,并没有错。可总觉得还是粗糙了些。

    若是孟咸在,套路,定然不会这般简单。

    他沉吟了片刻,说出了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