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纪事
字体: 16 + -

第四十九章 趋炎附势

    赵佶指尖敲击案几,目光反复游移于赵桓、赵楷之间。

    群臣不敢吭声,都在等待皇帝的选择。

    他们都是这时代最聪明的人,自然知道,经过这么多日的纠缠,皇帝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早以不止是简单的剿抚问题了。

    而是在考虑王、李两党应亲近谁,大皇子与三皇子之间,应该看重谁……

    最为着急的,还是一些中立的墙头草们,他们不如真正的士大夫那般节操够高,对皇子党们视而不见;又不想贸贸然选择为日后招祸,故而只能是两边讨好、却两边讨不好,今天赵佶的选择,显然是个不错的信号,可以让他们加重一方下注的砝码。

    权势本就如此,趋炎附势为人之本性,无外乎道德的高尚与否……

    赵佶眼眸幽深,淡淡的扫视殿中群臣,那些臣子们自是眼观鼻、鼻观心,反而是自己的儿子们,一个个热切的回望自己。

    与赵楷相比,赵桓的劣处实在太多,相貌不好、文采不好,最让赵佶不满意的,就是这儿子的心机!

    赵佶看重的子嗣不多,在他眼中,三子赵楷虽然性格张扬,但他的学识却远超同龄人,有点心高气傲也正常,但这个大儿子……却是无法看透!

    话说做了多年官家的他,自诩是个颇有识人之明的君王……

    但这个大儿子,任他赵佶如何冷漠以对,对方永远都是那副怯懦仁孝的样子,可惜从杨戬那传来的情报,赵桓私底下又是另一种形象示人,故而近几年来,他也越发防备赵桓,生怕前朝玄、肃二宗之事重演。

    当年的唐肃宗李亨,可是玄宗屁股后面的乖宝宝,认玄宗李隆基如何调教凌辱,这位当时有名的大孝子都能甘之如饴,然而安史之变后,玄宗外逃蜀中,肃宗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基,将他那个跑路的老爹遥尊为了太上皇,收复两京后,打着孝敬上皇的名义把李隆基骗了回来,接着就给扔到西宫含凉殿里软禁,临死前,玄宗还想看看自己最喜欢的孙子,唐代宗李豫都不行,下场可谓是极其凄惨……

    赵佶越看,就越感觉这个大儿子像极了唐肃宗,一样的恭谦唯诺、一样的有个自己喜欢的长孙、一样的性格阴沉,他深吸口气,缓缓的将目光转移到了三子身上,眼中不由露出满意的神色。

    赵桓脸色越发苍白,他没想到赵佶会如此绝情,看着与三弟眉来眼去的父亲,他宽大袍袖下面的手,不由紧紧攥了起来……

    “或许,招抚也可以……”

    赵佶声音悠长淡漠,但他话音落下,却让赵桓猛地失去力气,双腿一软直接跪倒在地。

    赵枢眉头皱起,他记得不错的话,赵桓才是后来的钦宗,但从现在这种局势看,他这太子位说不准哪天就被摘了,难不成因自己的出现,历史发生了转变?

    思索间,赵枢猛然想起,自己历史上的王爵应是肃王,要说历史改变,其实早在献上丰亨豫大四个字时,许多人的命运便已改变,自己若还按照固有的思维考虑问题,恐怕最后死都不知怎么死的!

    他深深的吸了口气,看着面露得色的赵楷,心中不由升起一丝警惕,如果让这家伙入了东宫,恐怕就真没自己的戏了,他上面有便宜老爹宠爱,下面有王黼一党拥戴,名声上,又是历史唯一的皇子状元,天然的与士大夫阶级有层纽带……

    这种人,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只要有太子头衔,除非暴毙,不然就算便宜老爹欲废他的太子位,都很难!

    历史我都能改变,你赵楷又算老几!

    赵枢心中升起一股不服输的念头,迈开步伐朝赵桓走去……

    “吾皇英明!”

    王黼表情愉悦,当先带领党羽恭维起皇帝。

    李邦彦看了眼瘫在地上的赵桓,眼中闪过失望的神色,与身后白时中对视一眼,同时黯然的摇了摇头。

    此时官家做出选择,哪怕他们心中不愿,也不敢像以前那样怒怼赵楷了。

    他们都是聪明人,自然知道经此事后,赵楷必定更加得宠,螳臂当车的事情可不是智者所为,当下便带着手下弯腰,齐齐与王黼一起恭维。

    赵桓眼中流出绝望,他的党羽虽然还没改旗易帜,但与之前怒怼赵楷的态度,已是明显不同了……

    看着朝自己微笑的赵楷,赵桓心中第一次对这三弟生出了畏惧,只觉对方似乎已站在高处,连看向自己的眼神也充满了俯视。

    慢慢的,赵桓眼帘垂了下来,低头再不敢与赵楷对视……

    赵楷强忍心中的狂喜,看了身旁的王黼一眼,朝他微不可绝的点了点头。

    渐渐的,整个喧嚣的朝堂安静下来。

    赵楷嘴角含笑,缓步从朝臣中走出,对赵佶施了一礼说道:“三代圣王以百里诸侯之地而取天下,所行不过仁义之术,父皇手握乾宇,却能不忘仁心,实乃天下黎民之幸……”

    赵佶听儿子将他比作夏禹、商汤、周文那种圣君,虽然极力保持平静,但那嘴角上的小胡子,已是微微耸动,认谁都能看的出来,皇帝此刻的心情极好。

    赵桓瘫倒在地,如同一条散家之犬般可怜。

    但不管是赵佶、还是一旁群臣,都仿佛没有注意到他,而他也开始胡思乱想起来,心中慢慢升起恐惧,回想历朝历代的废太子中,基本上没一个有好下场的,恰如本朝太祖的两个儿子,一个自杀、一个病死,那自己的下场……

    正当赵桓自哀自叹时,他的眼前,突然出现一道黑影。

    “大哥,你还是先起来把。”

    赵枢笑着冲赵桓点头,伸手将对方从地上搀扶起来。

    “五弟,我们输了……”

    赵桓苦笑,见对方居然还能笑出来,也是暗自佩服他的豁达。

    “输了么?我却不这么认为!”

    这么说,到并非全部是安慰赵桓,而是赵枢记得清楚,北宋对宋江招抚多次,直到宋江跑到张叔夜的地界,才被这老倌儿一耳刮子抽醒,知道自己做不成皇帝、也打不过宋军,最后才被迫诏安的,至于此时朝廷的还想诏安……

    呵呵,人家宋江连破两城,正是气势如虹的时刻!

    说不准这胆大包天的泼皮,已经做起了觊觎天下的美梦,大宋凭什么让他接受诏安?一张纸、还是那虚无缥缈的荣华富贵?

    赵枢用屁股想想都知道,不把这个狡诈的巨寇打疼,对方怎么可能接受朝廷的诏安?

    到时诏安失败、耽误的时间又足够宋江再破几个城,赵桓此时受到的委屈,势必引起满朝的同情,即便便宜老爹到那时候也得想法弥补,别说废他的太子位了,恐怕让他入住东宫都有可能!

    只是,这些与自己何干?

    自己的目的是夺储,而不是帮赵桓稳定储君,说白了,没必要为他摆这么大的局!

    “皇儿过誉,朕虽自认丰亨豫大,却比之上古三皇,还是差那么一点点的……”

    赵佶解决多日闹心的事,这会又被心爱的儿子吹捧,得意了好一会儿后,才咳嗽一声谦虚道。

    只是他右手食指,却总不自觉的摩擦唇上那撇小胡子。

    熟悉皇帝性格的大臣们都知道,陛下这是又膨胀了,昔日他显摆丰亨豫大的匾额时,便是如此……

    “父皇英明,此番招抚定让那宋江感激不尽!”

    赵枢的声音出现在殿中,所有人都将目光转到了他的身上。

    赵楷等人纷纷皱眉,而更多的人则是露出感兴趣的表情,想看看这个一入大庆殿,便搅动风云的皇子又有什么高论。

    “儿臣猜测,昔年那朱全忠面对前唐诏安时,也一定是这样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