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纪事
字体: 16 + -

第四十章 上钩

    若抛开孟氏的背景,她的表现在赵枢眼中,不过是个迟暮的老妇人。

    与之交谈时,赵枢总能从她嘴中,听到一些道家的术语,这或许是她当年废皇后位时,被责令入琼华宫修行的关系。

    这琼华宫,可不是什么大内的宫殿,而是安置被废嫔妃的出家道观。

    赵枢因前世的经历,恰恰对古代的道学最是精通,更有一些明清才诞生的道论,与孟皇后说的不亦乐乎。

    不知不觉间,孟皇后看向他的眼神,也越发多了些亲善。

    她本是闲置在家的废后,因身份敏感,除了亲眷外根本不能接触到他人,严格意义上讲,赵枢是孟氏十多年来,见到的第一个皇族……

    显然,此时的孟家正处于落魄的阶段。

    这也让赵枢心中,对拉拢孟家更添了几分把握。

    不知不觉间,赵枢考虑问题的角度,已渐渐退去前世的奸猾,朝着政客的思维转变。

    为政者,首重权势,当以任何手段,拉拢一切可拉拢对象。

    “姨母若有闲暇,不如多出去转转,总是闷在家中也不好……”

    赵枢低头饮了口茶,笑语融融的道。

    孟氏摇了摇头,怅然叹息道:“人老了,哪里也不想去了,只想在家陪陪孩子……”

    她说着,慈爱的看了眼身旁侍立的孟函嫣,显然已经把对方,当做了自己生命的延续。

    赵枢心中一叹,他记得不错的话,元祐皇后孟氏曾有一女,乃是哲宗皇帝的邓国公主。

    可惜这位小公主虽有父母的宠爱,但活了两岁便早早的夭折,此事成了孟氏一生的心结,后来她被赵构立做太后,还特地追封邓国公主升为福庆公主,也难怪她会这么疼爱孟函嫣了。

    二人正在说笑,道堂的房门被砰砰敲响。

    孟氏眉头一皱,深深的叹了口气,对着孟函嫣道:“去给你父亲开门吧……”

    这丫头似乎对自己的父亲不怎么亲近,闻言只是怏怏的哦了一声,小步慢走的往房门行去。

    “其实你不该来的……”

    孟氏待孟函嫣走后,脸上终于露出复杂的表情。

    赵枢疑惑,拱手一礼道:“不知姨母何意……”

    “昔年你的母亲,便是不喜宫中勾心斗角,而我那兄弟又是个不安分的人……”

    孟氏说着,幽幽叹息一声道:“我便是怕你陷入朝堂的浑水,所以多年以来都不去寻你,也不许……那人寻你,可惜,谋划终究是一场空了。”

    若是旁人说了这话,赵枢定会觉得对方虚伪,什么多年不来寻我,还不是看我之前没利用价值么?

    但孟氏不同,他能清晰的感觉到,对方的心已经枯寂,所谓无欲则刚,这种人,是不会、也不屑用谎话骗人的。

    赵枢无言,有些为孟氏的想法悲哀,堂堂的一国之母,竟沦落到要靠别人遗忘,才能安心生存的地步……

    或许在对方想来,只要不谈政治、远离朝堂,安逸的生活便可。

    但孟氏却没想过,一个皇后,其本身的政治立场,便是朝野举足轻重的事情,若放权不管,与太阿倒持、授人以柄的典故何异?

    看着容颜萧索的孟氏,赵枢心中凛然,不断告诫自己,在这弱肉强食的古代,丛林法则远比后世来的更血腥,自己想要揽权,无论如何也不可仁慈大意!

    这一刻,心情抑郁的孟氏想不到,她对赵枢的劝诫,不仅没有起到任何的效果,反而使对方把自己当做反面教材,彻底认清了封建政治的残酷性……

    屋内二人一时沉默,恰在此时,孟忠厚迈着矫健的步伐进来。

    “殿下,您与家姐聊的如何?”

    孟忠厚大笑一声,便冲赵枢开口问道。

    赵枢挤出一丝笑容,朝对方点了点头,缓声道:“姨母的身体能够安好,本王还要多谢孟大人的照顾。”

    听到对方喊孟氏姨母,孟忠厚脸上的喜色更浓,连连拍着胸口说道:“殿下这是哪里话,所谓长姐如母,臣自然要侍奉她老人家了……”

    赵枢莞尔,传说昔年包拯年幼时,因身体太黑被父母遗弃,心善的兄长把他从外面捡了回来,此后兄长与嫂子一起,将年幼的包拯抚养长大,包黑子知道真相后,便传出长兄为父、长嫂为母的佳话,至于那句长姐如母,他却是第一次听说。

    孟氏脸上出现一丝厌恶,淡漠的扫了兄弟一眼道:“老身累了,你们出去谈吧。”

    “嘻嘻……”

    一旁刚跟来的孟函嫣听到这话,忍不住的笑出声来。

    银铃般的清脆笑声,直让孟忠厚脸皮一阵发烫,颇为狼狈的擦了下额头的虚汗,不由苦笑道:“家姐,现在都到中午了,难道您不和王爷一起用膳么?”

    孟氏听到此话,这才知道对方为何会来打扰,原来不知不觉间,两人居然聊了一个上午,只是她定定的看了赵枢良久,终究是无奈的摇头叹道:“你且去吧,老身不留你了……”

    赵枢见她果然如同说的那般,不想让孟忠厚影响自己,心中流过一丝感动,当下也不在多言,起身一礼道:“既如此,那侄儿只能下次拜访了,姨母保重……”

    言罢,转身便朝门外离去。

    “这、这怎么就走了……”

    孟忠厚急的原地跺脚,反复朝自家亲姐打眼色,孟氏却如老僧入定般,缓缓的合上双目,不再言语。

    孟忠厚心中大骂家姐迂腐,见赵枢已经到了门口,忙不迭的追出去喊道:“殿下慢走,臣送送你……”

    眼见两人的背影消失,孟氏这才失望的叹息,她不是笨人,自然感觉到了,赵枢那彬彬有礼的背后,隐藏着一丝不可察觉的野心。

    她心中一阵疲累,因爱护而多年不敢去见的后辈,依旧成长她最不想看到的人了。

    ……

    “殿下您留下吧,都中午了,吃个便饭再走也不迟……”

    孟忠厚随着赵枢一路小跑,依旧有些不死心的劝道。

    赵枢停下,笑着朝对方摇了摇头道:“本王府上还有事情,少监切莫挽留了……”

    他说着,便见孟忠厚脸上的失望神色,眼中闪过一丝讥诮的嘲讽,这种人的性格,和自己的便宜老爹何其相似,做事喜欢找歪门邪道,却看不清当前的局势。

    考虑到此人对自己的用处,赵枢无奈,只得回头又道:“本王有句话,不知孟少监能不能听进!”

    孟忠厚精神一振,慌忙做躬身受教状道:“王爷请说。”

    “一朝天子一朝臣!”

    赵枢淡淡的抛下这句话,转身便朝府门前的马车走去。

    其实孟忠厚的心思,他来的时候就已经猜到。

    不过是见自己受宠,便想搭上自己这条线,与便宜老爹缓和下关系,但孟忠厚就没想过,他身为哲宗朝的国舅,赵佶哪怕在缺心眼,会放着自己的心腹不用,而转用他?

    论才,他比不上蔡京、王黼、白时中。

    论德,他比不上李纲、张商英。

    论亲厚,更有杨戬、梁师成、高俅等人排队!

    一句话,你想要在赵佶朝受用,凭什么?

    孟忠厚定定的站在原地,嘴里不断咀嚼着‘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七个字,原本红润的脸色也逐渐变得苍白……

    “走吧!”

    赵枢上了马车后,看了眼府门前的孟忠厚,终是失望的叹息一声。

    虽然自己手上缺人,但也不想找个没眼色的废物。

    李忠点头,手里马鞭高高扬起,大喝道:“驾!”

    孟忠厚闻言,不由吓了一个激灵,看着缓缓要走的马车,电光火石间,他的脑中闪过一丝明悟,赵佶不行,但他的儿子可以啊,凭借雍王的声势,以后说不准能……

    想到此处,孟忠厚心绪再次激动起来,迈开步子朝马车急奔,同时大呼道:“雍王稍待、雍王稍待……”

    听到传来的大喊,赵枢的嘴角终于翘起,这厮所幸不算太笨……

    “停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