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纪事
字体: 16 + -

第三十一章 康王来袭

    接下来,父子二人又是一阵闲聊。

    只是多数时间里,都是赵佶再问,赵枢在答。

    他深知说多错多的道理,故而赵佶问他梦中情形时,他总是给些似是而非的答案,就这样让对方自己去脑补。

    而赵佶则因对方说他是长生大帝的关系,心情显得非常愉悦。

    事实上,早在数年前,江南道士林灵素便给他进言说:天有九霄,而神霄为最高,其治曰府。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长子,主南方,号长生大帝君,陛下是也!

    赵佶封的金门羽客不少,这些人都是他所看重的道士,然而随着他道经的不断钻研,再能入他眼的道士已经不多,这林灵素便是其中之最!

    而赵枢的话,显然已是和林灵素行成互补……

    “皇儿,既然你说朕是长生大帝的转世,那朕现在改皇帝称号如何?”

    赵佶说着,眼中的喜意怎么也掩不住,他不自觉的摸了下唇上的八字小胡,挑着眉道:“你说,朕若是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如何?”

    赵枢身体一抖,下意识有些惊恐的看着对方,没想到‘教主道君皇帝’从这里面来,如果此事被别人知晓,恐怕一百个郭诗人都不能把自己洗白。

    当下便出声反对道:“不可!”

    说着,他的眼珠快速转动,迎上赵佶不悦的眼神,硬着头皮道:“父皇虽是仙界大帝,然而您已经入了人间,那便是人间至尊,怎么行仙界法则?”

    赵佶见他反驳自己,颇为不悦的说道:“朕既是长生大帝,那就为昊天大帝长子,大宋首重孝道,自当以人道入仙道,以衬仙界法度!”

    妈的,你还记得大宋最重孝道啊!

    赵枢不由替自己的便宜祖父默哀。

    话说宋神宗赵顼也够倒霉的,生了这种儿子,连累他后来断了宗庙不说,对方还不认他这老子了……

    赵枢无奈叹息,苦口婆心的说道:“父皇乃是至尊,人道天下的楷模,岂不知入天为仙,入人为凡吗?当年太上老君下凡时,不也只能做个周朝的博士……”

    赵佶听他把自己与老子相比,脸色这才稍霁,却还是有些悻悻的道:“老君乃上帝之师,朕不过是上帝之子,岂能与他相比……”

    赵枢嘴角抽搐,没想到赵佶入戏这么深,真把自己当太一神的儿子了……

    好在赵枢能看得出来,这便宜老爹似乎中断了改皇帝号的念想,他知这种人的性格,一旦想做某事必定念念不忘,要不然也不会在历史上,多次掀起对西夏的战争,为的就是想青史留名。

    当然,赵佶以后会不会改皇帝号就不关他的事了,不过这么大的事,他必定要和心腹商量,到时候就看是蔡攸、李邦彦还是王黼了,如果是自己政敌的话,他决不介意踩上一脚的……

    恰在此时,杨戬弓腰走了过来,低声对赵佶说道:“陛下,韦婉容与康王来了……”

    赵佶停了,脸上明显的闪过不悦,不过还是淡淡的说了一句道:“宣……”

    赵枢闻言立刻站到了赵佶身后,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所谓韦婉容,其实说的就是赵构的老娘,后世鼎鼎有名的显仁皇后韦氏,一个心机与手腕都很深的女人。

    不过她在徽宗朝可不受宠,当初还是郑皇后身边的小侍女,被赵佶宠幸后才做的珺君,而后生了赵构那小子,一步步被提拔到婉容的。

    如果不是金兵围城时,赵构自告奋勇去与女真和谈的话,恐怕韦婉容的称号也就伴随她一生了,因为赵构和谈的事,她被意外提拔成了贤妃,可惜没当一年,就被虏到了北地,貌似还给金人生了俩大胖小子……

    韦氏与赵构进来时,立刻跪下对赵佶行礼道:“妾身(儿臣)恭请圣安……”

    “圣安?”

    赵佶冷笑,面上露出不耐烦的表情道:“你二位不气朕,朕就安了!”

    韦氏母子似乎很是害怕,闻言身子一抖。

    韦氏更是磕头不止的说道:“皇儿不懂事,为陛下惹麻烦了,臣妾知道后,立刻拉他来给陛下赔罪……”

    一旁赵构见母亲这么说,也赶忙将头深深埋入地底。

    赵枢看的暗爽不已,不过他也知道,这母子二人趁着他在的时候过来,目的显然不只是道歉。

    赵构虽是跪在地上,但腰板却是突然挺直,抱拳对赵佶施礼道:“父皇,虽然儿臣年幼,但身为皇子,怎可见社稷遇险而不救?”

    “遇险遇险?汝仅凭风闻便想奏事,难道想去御史台么?”

    赵佶一听对方还在说早上的事,不由没好气的骂了一声。

    御史台,便是朝廷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在宋朝权职极大,凭街边传闻,无需证据便可上报天子,并且有审案断案之权,多和谏议院一起被称做‘台谏’,这便是风闻奏事的由来。

    这二人一听赵佶的谩骂,身体不由一起颤了下。

    而赵构,更是拿眼偷瞄了下赵枢,脸上的表情满是疑惑。

    赵枢似是感受到对方的眼光,突然将头抬起,正好与赵构相互对视,吓得对方立马低头,不敢在看向赵枢一眼。

    渣渣!

    赵枢心中不屑,这人连面对自己都不敢,也配和自己抢功?

    此刻的他已经确定,自己这九弟是从太学里听到的风声,不然不会冒冒然参与,若他知道自己找过赵桓的话,恐怕再借他一百个胆子,也不敢过来抢食。

    毕竟太子虽然羸弱,但人家当了数年的储君,又岂会没有丁点班底!干不倒圣眷正隆的三皇子,难不成还整不了没后台的九皇子?

    韦氏似是看出什么,拉着赵构的衣袖说道:“皇儿别说了,你父皇都生气了……”

    虽然被父母训斥,但赵构咬了咬牙,依旧硬气的说道:“此事已被太学诸生传的沸沸扬扬,父皇不可不察啊!”

    他说着,小心翼翼的看了赵枢一眼,突然再次拜倒高声道:“五哥,难道你就不说句话么?”

    此言一出,周围人都把视线转移到赵枢身上。

    赵佶闻言一愣,将嘴中的训斥咽了回去。

    他心里感觉此事有些蹊跷,当下也不再发言,只是坐在石墩上冷眼旁观,看看这两个儿子,到底打的什么机锋。

    此时的赵枢依旧面带微笑,暗叹对方已经入坑,恐怕打死赵构都不会想到,自己来万岁山这么久,居然还没有上奏。

    他眼眸神光如湖水般深不见底,面对赵构的质问,只是淡淡一笑反问道:“九弟让我说什么?我都不知你和父皇为何争吵……”

    赵构身体一抖,下意识的抬起头来,看向这面带微笑的兄长,只觉对方的笑容虽然和煦,但眼中冷芒却甚是阴森。

    他毕竟只是个十三岁的小孩,心脏忍不住砰砰直跳的同时,想到父皇还在此处,若不把此事办成的话,偷鸡不成蚀把米不说,凭白还让父皇厌烦自己。

    一念及此,赵构再也不管内心的紧张,咬着牙说道:“难道五哥忘了吗?就是您给父皇上的奏疏!”

    “奏疏?”

    赵枢闻言,脸上先是露出诧异的表情,接着似是不敢相信一般,直步走到了赵构的面前停下,脸上的表情有些变幻莫测。

    “你、你是如何知道的……”

    赵枢颤抖的声音,在这碧水浮花的太液池中响起。

    “皇儿真的有奏疏?”

    这时,赵佶诧异的声音也跟着响了起来。

    只是让他更加疑惑的是,赵构怎么会知道,而且来的这么巧?

    想到此处,赵佶脸上闪过一丝阴霾。

    一直没做声的韦氏皱眉,猛地抬头看向赵枢,只见对方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而自己的儿子,居然还傻乎乎的露出得意表情……

    (求收藏,求推荐!新书数据靠各位大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