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纪事
字体: 16 + -

第三十章 巧言令色(下)

    赵枢将孙膑兵法一点点的默写下来。

    看着宣纸上那令人愉悦的字体,赵佶脸上冷漠的表情,也渐渐变得凝重起来。

    作为一个文人皇帝,赵佶虽然不喜兵法,但也知道一本兵书有多珍贵,当年汉朝号称以一敌五、唐朝号称以一敌三,凭借的,就是先进的兵法与器械。

    孙膑兵法分上下编,各十五篇,共一万一千余字,赵枢显然不能在短时间内写完,当他写到《陈忌问垒》时就被叫停。

    “好了,朕相信此为原本……”

    赵佶不耐的摆了摆手,他只以为这书是赵枢从哪得来的,借个名头献给自己。

    只是令他郁闷的是,这儿子也太不懂事。

    哪怕你编个仙人传书的瞎话也好,就算其他人不信,但有了这古籍,自己照样能宣扬本朝是文教盛世,结果倒好,你来个兄长赐书,真当世人这么好骗,都是傻瓜么?

    越想越是憋闷,赵佶没好气的说道:“你那两个兄弟也是,既有这等机会,不传点仙法典籍、弄些乱七八糟的兵书是什么情况!”

    赵枢闻言一笑,他当然听出赵佶是意有所指。

    对方显然不信什么双子托梦的鬼话,话语间的机锋都是在敲打自己,不过他可不想让话题仅止于此,既然开始忽悠,怎么也得把对方忽悠瘸了,要不这万岁山,岂不是白来了?

    当下起身一礼,然后他四顾环视了一眼,方道:“其实昨天我也问兄长了,毕竟做儿子的,又岂能不想让君父长生,只是他们告知我些事情,还需单独禀告……”

    赵佶摇头,以为这儿子又在故弄玄虚。

    只是他也想看看对方怎么说,方才献上失传已久的孙膑兵法,那现在呢?

    如此想着,心中不觉意动起来,冲着周遭摆了摆手,宦官、侍女立刻躬身退下。

    然而赵枢依旧没有开口,而是笑吟吟的看着杨戬。

    此刻杨戬听得入迷,也想看看这雍王还能拿出什么东西,但对方的眼神,显然是让自己滚蛋,杨戬当即腆着脸皮,嘻嘻一笑道:“奴才跟官家多年,雍王殿下不必起疑……”

    赵枢闻言没有说话,只是笑着看向赵佶,显然是不把这阉人弄走,他不会开口的。

    赵佶叹气,冲杨戬没好气道:“赶紧滚一边去,朕要和皇儿密谈!”

    杨戬无奈,心里虽恼怒赵枢的驱逐,但面上却是笑着躬身道:“如此的话,那奴才就先退下了……”

    说罢便转身离去,只是在他转头的瞬间,脸上的笑容立马变得淡漠。

    等杨戬离去后,赵枢这才弓着身子,靠着赵佶道:“昨夜里,儿臣多次向皇兄讨要长生术法,”

    赵枢说着,语气渐渐变得飘渺不定,似是呢喃、又似叹息道:“他们说凡人是无法长生的,况且父皇乃是长生大帝的转世,又何必心急?”

    他的这种语调,是当年训练过的,语气里的阴阳顿挫,融合了后世些许的催眠手段,可以让毫无防备的人,在不觉间认同他的话。

    赵佶听他说自己是仙人,心中不知怎的,竟是下意识的点头,脸上还露出了一丝微笑。

    “说完这些后,皇兄们又是叹息,说当年艺祖对士大夫太好,导致大宋现在的武备匮乏,燕云十六州还未收复,来见我前,艺祖就安排他们把孙膑兵法送来,言极勒石三戒,早知不如不立……”

    赵枢说罢闭嘴,这也是为何他宁愿冒着得罪杨戬的风险,也得让他滚蛋!

    他的这些话,不亚于往现在的文官阶级身上泼粪,一旦传出去,恐怕所有的文人,都会视他为寇仇!

    可惜此事又不得不做,若是不先打好预防,那以后赵枢又如何插手军务?

    而所谓的艺祖,其实就是讲的赵匡胤。

    因他当年在建隆三年时密镌一碑,放在太庙寝殿的密室中,只有太庙四季祭祀和新天子即位时方能开启。

    谒庙礼毕后,天子还要奏请恭读誓词,那时只有一名不识字的小黄门跟随,其余皆要远立庭中,不得靠近,而天子所默念的内容,一直是宋朝历代皇帝的秘密,直到几年后靖康之耻发生时,人们才知道碑石上的内容:保全柴氏子孙;不杀士大夫;不加农田之赋。

    此三条,便是有名的勒石三戒……

    原本赵佶的表情还很得意,然而听完赵枢的话,他的脸色立刻变得骇然,有些惊慌的看了眼赵枢,不可置信的说道:“皇儿真是这么说了?”

    如果说孙膑兵法,他还只当笑话来听。

    那勒石三戒可就不同了,这东西只有赵佶知道,尤其是近几年,他对天下各地横征暴敛,虽然厚着脸皮自诩明君,却早就不好意思进太庙密室了。

    如果赵枢不提的话,赵佶都忘了有这东西!

    难、难道他说的都是真的?

    赵佶看向赵枢的目光有些惊恐,如果这都是真的,那是不是意味着,他做的事情,也被先祖们看在眼中?

    赵枢深吸口气,勒石三戒是他穿越者特有的福利。

    若不早点抛出来,难不成像历史那样,等到金人破城后大白于天下么?

    心里飞快的算计其中得失,他面上却是叹息道:“儿臣也知此事匪夷所思,所以才纠结说不说……”

    赵佶摆了摆手,有些失魂落魄的摊在石墩上,不断呢喃道:“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赵枢眼见对方已经失态,心里偷偷的松了口气,这才走向前去,轻轻拍了下赵佶的背部,宽慰道:“父皇何必忧愁,艺祖即让兄长赐书,也是希望父皇能重视武事……”

    谁知这一劝诫,似是把赵佶惊醒过来般。

    他身体一震,睁开了迷茫的眼睛,突然抓住赵枢的手问道:“你那两个兄长,难道真没说别的么?”

    “父皇的意思是?”

    赵佶双眼冒光,表情一扫方才的抑郁,语气变得格外激动的道:“就是仙家法门啊,难道真的没留一个?”

    赵枢无语,只觉此刻自己的脑门上,应该都是黑线。

    虽然刚才他的话都是编的,可这便宜老爹已经信了!

    好嘛,你知道有先祖传话,生出的想法不是愧对先祖,而是问有没有修仙的功法。

    赵枢无语。

    说实话,他前世从最底层爬上来,什么样的人他都见过,然而似这家伙一般的……奇葩,还真是第一次遇到……

    “父皇贵为长生大帝的转世,不需修行,那个……后自然会成仙。”

    赵枢无奈,只能将方才的话在重复一遍。

    “这样啊……真是太可惜了,那两个逆子……也不知给朕带些好东西……”

    面对这样惫懒的人,赵枢已经懒得多说,苦笑着摇头,却看到远方站着的杨戬。

    原来这厮怕赵佶召唤,故而一直没有离去,只是站的较远无法听清二人的谈话,但他还是能见到赵佶脸上似悲似喜的表情,心中不由对这雍王暗暗佩服。

    “这雍王的年纪不大,但论起揣摩官家的心思,竟比我还厉害!”

    杨戬心中暗暗思索,正好看到赵枢朝这边看来,立刻谄媚的冲他微笑,同时还报以佩服的表情。

    赵枢面上回以点头,心中却是一凛。

    这两日他又是献‘丰亨豫大’匾额,又是假托神鬼之事献书,可以说把历史上王黼、蔡京做的事都做了,如果在这么玩下去,那他的名声可就完蛋了……

    如此想着,赵枢心中对报纸的期盼更加迫切起来。

    此时的他,还只是朝堂上的无根之萍,就算有人对他不满,估计也懒得弹劾,然而随着他日后的势力兴起,这种事必是一个黑点,但他想要发展,忽悠讨好便宜老爹又不得不做!

    “看起来,以后得找几个类似于郭诗人的精英,给自己洗地了……”

    赵枢心中苦笑,一不小心,居然成第二个林灵素了。

    ——————————

    注:林灵素,《宋史》称惑众僣妄,众皆怨之。在京四年,恣横不悛,斥还故里。多有厌恶语,但当时以及后世许多非官方的文章,则对其颇有嘉奖,与宋史中的描写,形成了鲜明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