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纪事
字体: 16 + -

第二十一章 算计

    二人一路沉默,车厢中只余车轱辘碾压地面的声音。

    正当陈康伯羞愤欲死时,赵枢的声音传来道:“适才长卿所言,太学里有许多人都认为邓飞是个无能之辈?”

    陈康伯讪讪的点头,这时他不敢多说什么,心中打定主意,以后若非有真凭实据,再不可人云亦云时,赵枢突然开口道:“此事事关重大,哪怕是风闻奏事亦不可不重视!”

    赵枢思索片刻,看着陈康伯沉声道:“若是我欲联合上书,长卿可敢去太学找些学子共同署名?”

    他这么做,倒不是真的相信陈康伯的话,而是他知道宋江的匪乱影响极大,第一次还是被名臣张叔夜扑灭的,绝不可能随便出来个都虞候,就能把宋江给灭掉!

    陈康伯闻言悚然而惊,抬头看了赵枢一眼,却见对方表情沉重,似乎是完全处于公心的样子……

    历来皇子不甘寂寞者,多喜做些出人意表之事,三皇子考科举如此,这位五皇子难道也要活动了?

    陈康伯心中拿捏不定起来,只是如那赵枢所说,此事事关重大,若是不能让官家重视,到时京东路一旦糜烂下去,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家破人亡,他正处于愤青的年纪,深受范仲淹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影响,只是考虑片刻,便心头一热,直接拍板道:“若有殿下牵线搭桥的话,那学生必当联络太学的诸位同志!”

    同志?

    赵枢表情怪异,心知对方所说的是志同道合之意,不过怎么听、怎么感觉别扭,干干的笑了声道:“如此,那便最好了……”

    很快,二人便商定好上书的相关细节,马车也行至太学的门口处。

    陈康伯一拍大腿,发出愉悦的笑声道:“我太学中,不乏慷慨报国者众矣,如那秦桧、陈东、赵奉之流,都是一时俊彦!我只要联络好他们,便大事可期了!”

    说罢,竟是不理惊愕的赵枢,转身便跳下马车,朝太学方向跑去了……

    秦桧、陈东……

    赵枢倒吸一口凉气,呆呆的看着陈康伯离去的背影,心中突然生出一股骂人的冲动。

    盖因这两人都不是善茬,秦桧自不用多说,那是千古有名的奸臣,碰一下都嫌臭的人物;而这陈东同样不简单,历史上给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邦彦等人,起名‘六贼’的就是他,不管后世对这个人有多大的赞美,什么学生运动的杰出领袖,伟大的爱国者、民族英雄等等,在此刻赵枢的眼中,对方那华丽的名声,无疑让他越发厌恶。

    前世赵枢翻阅史书时,看到陈东力劝宋高宗回汴京抗金后被杀,当时还觉得这是忠言逆耳,赵构恼羞成怒才把对方宰了的;然而屁股决定脑袋,当他真正做了皇族后,再想这段历史时,只觉里面满满的都是套路!

    先不提陈东一个太学生,凭什么号召数万人替他陈情,单说那会的金兵已有席卷天下之势,他还一个劲的劝赵构回京,难道他是瞎子,看不出赵构已经被吓破了胆?

    赵枢不是个好人,往往考虑问题时,总喜欢往坏的一面考虑,他思来想去后,发现这里面只有一个解释,那便是陈东是赵桓的人!

    若是按此假设的话,那一切都能说得通了!

    当金兵袭来时,陈东公车上书赵佶,痛斥‘六贼’的为非作歹,因这六人都是赵佶的心腹,此举无异于骂赵佶也是个昏君,让赵佶在尴尬中退位,赵桓才能轻而易举的登基;所以靖康之耻发生后,陈东才会不顾一切的怂恿赵构夺回汴京,要知道那会的靖康二帝,还没北迁到五国城,一旦赵构真的夺回开封,那他皇位的合法性就没了!

    窥一斑而知全豹,赵枢想通这些事后,不由倒吸一口凉气,若一切都如自己所想的话,那赵桓在里面又扮演什么角色呢?!

    想及那张憨厚、怯懦的脸,赵枢皱眉,他不信赵桓的演技如此高超,真能骗过自己眼睛!

    想想也是,一个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废物,就算生在皇室又如何?能做到赵构那种喜怒不形于色就算顶尖了,还想让他学做影帝,这不是搞乱画风么!

    “李忠,去太子府!”

    赵枢说罢,缓缓地吐出一口浊气。

    不管如何,他都得去见见自己的好大哥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对方真有如此心机的话,那他也不介意来个叛变,先找老三把他弄死再说!

    对于一个以诈骗为生的神棍来说,他的节操比后世的政客还低,所谓情义,不过是拿捏在手中的牌,若是需要的话,直接扔了便是……

    太子府就在内城,马车入了朱雀门后,不过直行片刻便到了。

    赵枢阔步从车上跳下,也不让人通报,就往府里面跑去。

    所幸门房昨天见过他,也没做出拦人的笑话,匆忙安排个小厮传话的同时,自己则是跑过去喊道:“殿下,您来怎么不让下人通报一声……”

    “通报什么!我与大哥情同手足,哪来这么多生分!你往前面带路就是!”

    赵枢看出对方似在打掩护,当即哈哈大笑,哪里管他废话。

    两人说话间,已经穿过了前院,直朝王府前厅走来。

    或许是因赵枢走得太快,先前那个小厮还在向赵桓汇报,赵枢的后脚已经跟了上来。

    不巧的是,前厅中,除了赵桓外,还有两个身穿常服的中年人。

    “啊,大兄你在会客啊,真是不好意思,小弟太冒失了……”

    赵枢脸上表情似是尴尬,但眼角的余光,却在偷偷的打量对方。

    只见这二人一胖、一瘦,年龄似乎也就四十左右,胖的没什么特点,圆滚滚的面相很是和善,那个瘦子却是不凡,身上的有股洒脱的气质,面相极为俊逸不说,让人有一见便难忘的感觉。

    两人此刻的表情都是不悦,毕竟他们来这里还穿常服,就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与太子有瓜葛,却没想到这个皇子如此冒失,连通报都不通报一下,直接闯了进来。

    若是换了别人,恐怕赵枢这样做,已经能让主人心生不快了,遇到脾气不好的,更会直接撵人,不过赵桓却没这么做,原本还因有人闯入生出的不快,一见赵枢后,却立马露出了笑意。

    经过昨天夜宴的解围,赵桓似乎对赵枢更加亲近,他摆了摆手示意门房退下,然后拉着赵枢的手便道:“你我兄弟,何必拘泥于虚礼,以后你便当这里是自己家,想来就来,不必通传!”

    说罢,这才笑呵呵的对之前二人道:“两位先生,这是孤的五弟雍王赵枢,他性格一向莽撞,还请不要见怪……”

    两人对视一眼,虽然心中对赵枢不满,但太子都赔罪了,难道还能继续纠缠下去?

    当下只能回礼称道:“殿下说笑,臣下不敢……”

    赵桓满意的点了点头,指着身材稍胖的人介绍道:“五弟,这是中书门下侍郎白时中、白侍郎,他乃是兄之肱骨,以后你若是在宫内有不懂的,大可去中书省找他……”

    白时中听太子说自己是他肱骨,心中那点不快顿消,笑着和赵枢点头示意。

    赵桓说罢,又指了指那个美风姿的瘦高个道:“这一位,乃是当今尚书右丞李邦彦,李学士!”

    赵枢心头一跳,终于明白赵桓背后出谋划策的人是谁了,难怪历史上陈东痛斥六贼时,李邦彦的名声都已臭大街,却依旧没被赵桓赐死,想来便是有这点香火情在了。

    至于陈东为何要在六贼里加上李邦彦,这就让赵枢有些想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