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虎臣
字体: 16 + -

第七章 合伙人

    儿子获得知府大人如此盛赞,郑埙自是自豪不已,笑呵呵的客气道“明府过奖了,只希望我这孩儿莫要眼高手低,好大言,轻务实,日后我会严加看管,务必让他克己务实,为我大宋效尽绵薄之力。”

    “虎臣,还不速敬明府一杯,以谢明府之心!”

    刚才一番话,足足思虑了一晚上,才组织起来的,耗费了他不少脑细胞。要想干成大事,噱头很重要,通过刚才的发言,从在座各位的动作表情上,可以得出,效果非凡,就连他老爹郑埙,也是惊叹连连。

    再过不久,祖先英明论和狼狗理论,就会传进官家和边军将领的耳中,再随之辐散开来,出一些热血粉丝,也就理所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粉丝只会更多,声望也会更盛。

    蒙元的铁骑啊,等我郑虎臣为大宋多准备些“扎马钉”和“绊马索”,定让你有来无回。

    崖山之后无中国,那都是放屁,我天朝之民孟强,就是中国热血青年的一员,这不也跑到大宋来了,如今化身郑虎臣,我郑虎臣要是控不住自己的火爆脾气,小心山东之东无东瀛。

    “郑大哥,我从小就佩服我爹爹敢打敢拼的勇气,没想到你的豪气和我爹爹相差无几,大伯,赵府尊,郑世叔,恕青山无礼,这个训狗员,我赵青山当定了,至死不渝!”

    赵董哈哈大笑,赵氏一门若是没有这样的的魄力,怎么能够长盛不衰,后继有人啊!

    郑虎臣见铺垫的差不多了,打算抛出自己的最终目的。前面的铺垫,只是为了对赵与筹或者皇家表个忠心,这也是和郑埙郑老爹谈过的,郑老爹特意强调了铺垫的重要性与必须性,谁让郑老爹没个进士身份,干事掣肘太多!

    正题则是三家一起发大财!从哪里发大财?,当然是世家大族。

    要想让世家大族花钱花的心甘情愿,甘之如饴,乐此不疲,奢侈品就是撬开他们宝库的最好钥匙。世家大族大多是士大夫群体,他们有田又有钱,又会享受,并且善于享受。

    物以稀为贵,稀有的东西就是奢侈品。郑虎臣能给大宋世家大族提供什么奢侈品,清凉油的升级版,花露水。

    以无数脑细胞的死亡为代价,郑虎臣最终得出,香水这名字太俗。花露水,听着多上档次,多有品味,多能拉近士大夫群体们和大自然的距离。

    想让香味更持久,定香剂必不可少。麝香,灵猫香是不错的选择,最容易得到的还是鸢尾香油,据说海狸香也可以,海狸香还有调情作用哦!

    龙涎香属于定香剂中的极品,大宋皇宫里就有,看不见,摸不着,直接放弃。

    郑虎臣小心翼翼的从怀里掏出两个小瓷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调制出两小瓶。

    现在是冬天,幸亏是在南方,还有些花瓣可以用,要是北方,那就只有梅花花露水供两位合作伙伴品鉴,梅花香淡雅,说服力不够。

    赵董和赵与筹各自伸手接过小瓷瓶,拔掉瓶口用白色丝绸包裹的胶质瓶塞,一股淡淡的香味从瓶内传出,渐渐的弥漫了整个包间。

    “赵府尊,世伯,可闻出是什么花香?”

    “梅花香,清新淡雅,花中君子!”

    “茶花香,幽远绵柔,花中贵人!”

    “比之胭脂水粉,如何?”

    “价值百倍!”两人同时开口道。

    女人为什么爱香水,还不是为了引起爱慕之人的关注。女人用什么香水,男人最有发言权。

    “我为它取名花露水,百两一瓶,正合我意,二位从郑家拿货,只收半价。”

    “贤侄胃口未免大了些吧,这香水的成本真有那么贵?”赵与筹听说一瓶收五十两,不禁插嘴道。

    郑虎臣苦笑不已,叹气道:“府尊不知,花露水的生产,不仅需要无数的花瓣作为原料,而且需要保持香味长时间不散,香味持续的越久,就能销往更远的地方,销售花露水所获得利润也就更多。”

    “若要保持香味持久,必须将压榨的花瓣汁液进行长达一个月的静置沉淀,然后经过十几道繁杂工序的除杂筛选,才有了现在在你们手里的两瓶花露水!”

    “哦,若是如此,成本必定高昂,老夫误会贤侄了。”

    从我郑虎臣这拿货只要五十两,难道我说卖一百两一瓶,你们就真一百两,也许更多呢。

    “多谢府尊谅解!有件事还得府尊同意,郑家马场便在吼山下,那里也是栽种花草的好地方,郑家想把马场周围的土地买下来,用于种植花草!“

    大宋也有耕地保护政策,而且吼山山脚下有不少农田,农田的大面积购买,必须在官府备案,更何况郑虎臣要用来种植花草。

    郑家马场占地两百亩,当时就托了不少关系,更何况现在要占据近千亩的农田,还牵扯到当地百姓的搬迁工作,那就必须得到赵与筹的同意。

    赵与筹沉思良久,才说道:“这可是个不小的动作,贤侄可有什么办法,让我说服百姓搬迁?”

    这个老狐狸,还不是想要好处,嘴巴这么紧干什么!如说不是为了减少以后不必要的麻烦,凭郑老爹在绍兴府的声望,就能悄悄把这事办了,哪需和赵与筹商量。

    赵虎臣看了眼郑老爹,郑埙心领神会,说道:“明府,下官已经在绍兴府为官一十五年,对绍兴府周围百姓的情况颇为了解,吼山周围百姓的搬迁和田地置换工作,下官相信能帮明府办好!”

    “下官这些年辛苦打拼,也攒了些家业,如果明府同意此事,至于吼山下近千亩田地的税费,下官愿意双倍交给绍兴府衙!”

    赵与筹一听缴纳双倍田税,顿时来了兴趣,呵呵笑道:“郑参军为了儿子,果然舍得付出,有郑参军这句话,这事儿我同意了,只要能稳住场面就行!”

    郑埙见赵与筹同意此事,立即保证道:“明府放心,这搬迁事宜年后才会开始,先让吼山下面的百姓过个好年,过年前后,我会一一拜访吼山附近村庄的百姓,将搬迁之事安排妥当,不给府尊添任何麻烦。”

    “如果以后这些人闹出什么乱子,下官必定负责到底,明府看下官实际行动便是。”

    两人觥筹交错,你来我往,如同多年好友,只是在这一来二去之间,赵与筹手上多了一张绍兴府东正街上的一房房契。

    酒宴最后,三家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下,把酒言欢,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