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虎臣
字体: 16 + -

第六章 训练员

    发布会后第一天,下午。

    同盛祥,绍兴府最好的酒楼,

    四楼贵宾雅间,一位美髯中年人坐在上座,左下方坐着一位灰袍中年人,两人正在谈论着什么,再下方的中年人看着年轻一些,时不时附和一番。

    美髯中年人右边坐着两个小青年,正襟危坐,一动也不敢动,目不转睛地看着三位长辈。

    “德渊兄,这绍兴府政通人和,车水马龙,处处散发着勃勃生机,作为绍兴知府,你居功至伟啊,饮胜!”

    “饮胜!”

    “东宁兄,赵与筹作为大宋皇族,蒙官家赏识,做了这绍兴知府,自当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你我虽同姓赵,但我更羡慕你这赵氏一门,令尊赵太师,虽已去世,但他安定京湖,居功至伟!”

    “赵氏一门更是在东宁兄的打理下,日益兴旺,没有东宁兄劳心劳力,无私奉献,令弟赵葵、赵范也难有今天的成就。”

    “来,郑参军,我们同敬东宁兄一杯。”

    这东宁兄姓赵,名董,有两位兄弟,一位名叫赵范,京湖制置使兼襄阳知府,另一位名叫赵葵,淮东制置使兼兵部侍郎,制置使掌管一路数州军政大权。陪坐的两位小青年,一位是郑虎臣,一位是赵葵之子,赵青山。

    南宋边防主要由四川、京湖、江淮制置使负责。赵范、赵葵两兄第掌管一半边军军事,可见他们赵氏这一门有多风光,他们也是南宋的主战派。

    赵董作为家主,来到绍兴,也值得绍兴知府赵与筹作陪。邀请郑埙参加,那是因为赵氏一门便是郑埙的后台,而且赵董是应郑埙之邀,前来绍兴,一是年终查账,二是有要事相商。

    说是赵氏一门是郑家后台,其实现在两家也是合作共赢的关系,边疆对内地的影响力力毕竟有限。

    郑埙因招抚山东忠义军,表现英勇,受到贾涉和赵氏一门的赏识,举荐给大宋官家,得了会稽县尉,贾涉死后,郑埙生财有道,为赵氏一门提供一些军资,赵氏一门为郑埙保驾护航。

    郑埙只是个举人,做到司户参军也就到头了,要想再往上升,起码得中个进士。所以赵氏一门对郑家的态度,比之以前,那可是好上一倍不止。

    赵与筹作为绍兴府最高长官,政绩突出,高升有望,离不开郑埙的配合,当然少不了赵氏一门的穿针引线。他知道赵董和郑埙还有事要谈,和两人客气了几句之后,便想借故离开。

    不料赵董此时开口道“德渊兄,先不急,郑虎臣,郑贤侄这段时间以来,发明了不少小玩意,相信德渊兄也听说了。”

    “东宁今天邀请德渊兄前来,一是因为这些小玩意的推广,离不开德渊兄的帮助,二是郑贤侄还有一桩利国利民的好事。”

    大宋皇族繁衍了两百多年,子孙何其多也,赵与筹算是混的最不错的,但他这一脉族人众多,日子并不好过。

    近半月以来,郑家先是推出蜂窝煤炉,再是清凉油,价格实惠,客人络绎不绝。他家里买了些,相当管用,尤其是清凉油,读书读累了,往太阳穴上擦点,立即神清目明,就是味道不好闻。

    这两样新事物,如果推广开来,必定财源滚滚。要不是他熟识郑虎臣,势必认为郑虎臣是他人假扮,这小子真被板栗开了窍?

    “郑贤侄,近些时日,你的所做所为,老夫都看在眼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只管言明,务须担心其它。”

    大宋有点身份的人,只要年前稍微大点,都喜欢自称老夫。拜托,赵知府,您老人家不到四十岁,就老夫长,老夫短,也不害臊。

    知府大人吩咐,郑虎臣不敢有所怠慢,站起来,恭恭敬敬行了晚辈之礼,这才道“赵府尊,赵世伯,您两位都姓赵,这么称呼您两位,有些怪异,还望莫要见怪!”

    赵董和赵与筹微笑的表情,刚刚进行了一半,郑虎臣身边的赵青山,先噗嗤一声,率先笑了起来。随着赵董一瞪眼,赵青山又恢复到之前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模样。

    “姓氏乃是祖先赐予的,能和官家同姓,我们家荣幸之至,祖上有德,才能繁衍至今,你喊我世伯就行!”

    “是!赵府尊,世伯,大宋如今内忧外患,我只是一个武举人,不好多做评论,可是我忍不住啊!”

    “我们相信了金国,金国背信弃义,夺我淮河以北之地,我们相信了蒙古,蒙古背盟弃约,反咬一口,毁我大宋城池,杀我大宋子民,可耻之极,试问我大宋还能相信谁,只能是我大宋自己。”

    “一次又一次的教训,让我大宋子民明白,异族亡我大宋之心不死,我大宋将永无宁日!”

    “官家对异族仁慈,但我们不能对异族仁慈,官家对异族怀德,但我们不能对异族怀德。”

    “异族乃茹毛饮血之辈,畏威而不畏德。我们的祖先经过无数代的繁衍,才让仁、义、礼、至、信融入到我们的血液里,要想用这些感化他们,就是对祖先最大的不敬。”

    “祖先教导我们用了近千年,难道我们还能比祖先更伟大,更聪明?希冀通过不到百年的教化,就能改变他们?难道我们认为异族,比我们自己都明智?”

    “远的有安史之乱、近的有侬智高叛乱,这是血淋淋的事实,更是血淋淋的教训,在刀枪棍棒的威慑下,异族只会屈服,不会心服,即使过了两三代人,兽性被压制了下去,但一旦少了管教,他们就会择机食人。”

    “狼变成狗,那是因为狼经过上千年的驯化,才能成为温顺的狗。那时我们才能放心,才能将看家护院的重责交给他们,才能在夜里睡得安稳。”

    “官家需要仁慈怀德之心,那是兴国安邦的前提条件,但我们呢,我们是官家的训练员,我们要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持之以恒,数百代下来,才能帮官家把狼训成狗,变成我大宋的忠犬,逮谁咬谁。”

    “谁要是觉得他比祖先英明,并且认为自己比异族人蠢,那就先把我郑虎臣驳倒哑口无言再说。”

    作为主战派的赵董还没发话,赵与筹先是拍桌应和道“说得好,你的狼狗理论,祖先英明轮,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当浮一大白,我大宋能有贤侄这样的少年英才,是我大宋之福啊!”

    “郑参军,你这些年的教导总算没有白费,浪子回头金不换,虎臣这名字取得最好,我大宋就需要这样得虎臣,这样的虎臣越多,我大宋越能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