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那些事儿
字体: 16 + -

第五十九章 圣人所言

    屋里面的一群人循着声音望去,发现田丰一脸的愤怒表情,气的满面通红,瞪着张安。

    “主公,你怎么能有这种想法!”田丰直接朝着张安吼道,“我和公与,甚至子衡,志才,哪个不能出使这小小鲜卑?此等蛮夷之地,主公怎可以万金之躯轻易前往?若是出了什么差池,我等怎么面对先主公,怎么面对老夫人?”

    张安呵呵一笑,“元皓,元皓先别急,做下来慢慢说。”

    好不容易把田丰按到座位上,张安抬起头看着坐在房间内的一群饱学之士,“你们口口声声说,鲜卑是我们最大的敌人。那么,我想知道,你们对于鲜卑,是怎么看待的?”

    “不要说那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类的鬼话,我估计你们也就是说说而已。”

    “你们谁先说说自己的看法?”

    话音刚落,张辽就站起来,很是激动的说,“鲜卑人都该死!他们就是一群比畜牲还不如的东西!他们以杀人为乐,到处荼毒我大汉百姓。尤其是并州,雁门,朔方等地就和他们的后花园一样,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抢夺我们的财物,掠夺我们的生命,以玩弄我们的姐妹为荣,他们驱赶去草原的汉人都有几十万人,这几十万人被当做奴隶,替他们放牧,挖矿。鲜卑不灭,大汉边境,永无宁日!”

    旁边张郃褚燕也是非常赞同张辽的看法,“我和隽义之前在边境呆过。深深的了解鲜卑人到底是怎么样的。说他们嗜杀成性都是在夸他们。虽然现在鲜卑实力有分裂的迹象,可他们内部并没有我们大汉这样斗的这么厉害。”

    “他们把大汉看做是他们一生最强大的敌人,时不时的就来大汉打秋风,甚至一度攻入雁门境内烧杀抢掠。”

    “鲜卑人数虽然不多,只有百来万,相当于我大汉一个州,甚至一个郡的人口,但他们全民皆兵,悍不畏死。老弱妇孺皆可上马作战。”

    “记得有一次,我们出塞联合作战,本来是打算集中优势兵力消灭鲜卑的一个小部落,这个部落只有不到三千人。我们出动了一万五千骑兵。”

    “你们猜猜结果如何?”

    “我们杀光了这个部落所有人。老人,小孩,女人,包括他们部落的羊和马。”

    “可,你们知道我们的损失吗?”

    “死了将近五千兄弟。可谓是惨败。”

    “我不敢说我们的兄弟战斗力有多强,但比大汉目前最精锐的军队恐怕也不遑多让。但就是这样的一万五千骑兵,硬是阵亡五千多人,才拿下这个三千人的部落。”

    “就我们大汉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鲜卑,包括乌桓和匈奴,再次突破了边境防线,恐怕汉人有灭族的危险。我们目前恐怕根本没有能力拦截他们。”

    “哼,你们休要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鲜卑他们敢深入到大汉境内吗?”这时一个尖嘴猴腮的中年文士一脸厌恶的看了看张郃褚燕二人,“我大汉泱泱大国,天朝上国,鲜卑不过区区蛮夷,疥癣之患罢了。一纸诏书便可评定!”

    “你是何人?”张郃颜色不好看。怒气冲冲的问道。

    “我乃雁门功曹杨求!”这尖嘴猴腮的中年文士双手背在背后,仰着头,看也不看张郃。

    “原来是杨大人。你这屁放的可真臭!”张郃冷笑一声,“我大汉自前汉武帝以来,何曾受过这等鸟气?你居然还以为鲜卑一纸诏书就能招降!简直放屁!”

    这杨求勃然大怒,指着张郃便骂,“无知莽夫,知道什么叫圣贤道义吗!知道什么是治国之术吗!知道什么是胸怀天下吗!”

    “老子不知道,但老子知道鲜卑都欺负到我们头上了!你用什么去招降他们这群喂不熟的白眼狼!”张郃气愤的站了起来,撸起袖子,一副一言不合就要干架的样子。

    这杨求也不怂,梗着脖子和张郃对峙,“恩威并用,以德服人才是王道!像你这等武夫,整天就知道杀杀杀,大汉就是被你们这些掌兵的祸害掉的!圣贤的微言大义广播四海,则万民臣服!鲜卑此等蛮夷,还能违抗天下大势不成!”

    “杨大人此言差矣。圣人还说,一起三省吾身,你可曾做到?”王毅看不下去了,笑眯眯的站了起来,“圣人说的自有其道理,但也不一定是对的。也许放在圣人那个时代是对的,但今天却不一定对!”

    “圣人怎么会有错?圣人有错,难道你王子衡说的才是对的吗?”这杨求有些疯了,有种见谁咬谁的架势。“我等读书人当用圣人的言行要求自己,只有如此,才能体会到圣人言行的真正含义所在!”

    “杨大人呐杨大人,我且问你,现在这个世道,是个什么样的世道?”王毅摇头失笑,“你所读的圣贤书里面有没有说到今天会变成这样的世道?”

    “当今天下当然是我大汉的天下。如今天下成平已久,万民生活富足,安居乐业。此乃圣人所言的治世之象!”杨求一脸的激动神色,“这说明圣人所言句句都是经典,值得我等认真揣摩!”

    像杨求这种人,就是属于读书人的流氓无赖,碰见这种人有时候还真的就拿他没什么办法,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碰见流氓无赖,那就更没地儿说理去了。

    王毅也是无奈,碰见这种满口瞎话,标榜正义的人,你还不能把他给怎么着了。有力无处使,一拳打在棉花上。

    气哼哼的坐了下来。

    张安心中偷笑,他还是第一次看到王毅吃瘪的样子。咳了咳,张安走到杨求身边,“杨大人呐,我看你是有多久没出门看看了?居然说现在是太平盛世?对了,你是哪里人?”

    “回郡守大人的话,我是晋阳杨氏族人!”杨求对张安还是很尊敬的,虽然杨家和张安有些摩擦,但他认为这些都不算什么。张安不是也没找杨家的麻烦吗。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张安张大人有容人之量啊。

    张安听到他说自己是晋阳杨家的人,心中就咯噔一下,不由多看了杨求两眼。这货估计就是个一根筋,完全读书读傻了。别人欺负到他头上来,把他脸打了,估计他还是会拿着那些圣贤典籍去找人说理。

    “唉。杨大人真是可悲呐。”张安叹了口气,“杨家怎么会让你到雁门来呢?你的圣人的微言大义中,可有说到应该如何对待自己?”

    “当然有说到。而且还很多呢。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等。”杨求一脸兴奋之色,“郡守大人是不是也很同意我的观点?鲜卑不过小打小闹而已,郡守大人何必为此忧心?他们要什么施舍给他们一些就是。我大汉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他们要什么没有?为什么非得拼个你死我活呢?一纸诏书诏安他们,然后用圣人言论慢慢教化他们就是了。”

    “杨大人想问题的方式还真是独具一格啊。”张安也很无奈,但他知道,像杨求这种想法的人,不是只有杨求一个人。整个大汉恐怕有千千万万的人都这样想。自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崇尚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不管自己的敌人是什么。

    “杨大人,你觉得我现在应该忧心的是什么?”

    “郡守大人,您要做的就是和我等读书人一样,诵读典籍,养浩然正气,明理修身,治家治国。”杨求一脸恭敬之色,“如此,才符合您的身份!您若是整天和这群目不识丁的莽夫在一起,恐怕实在是有辱斯文,也对您的名声不好!”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杨大人可知道何为修身?”张安盯着杨求,声音不带一丝感情,“修身,修的是君子之风,修的是做人的道理,做事的道理。修的是责任,是担当,是读书人的风骨。同样,修的也是表里如一,以身作则。齐家之术,治国之法,平天下之道,其实都在修身之中可得。”

    “如今朝纲混乱,民不聊生。杨大人却视若罔闻,你读再多的圣贤书,又有何用?”

    “自己的敌人都打到你的家门口了,要凌辱你的夫人,杀死你的家人,折磨你的孩子,你还能拿着圣人典籍去和他们说理吗?”

    “你说鲜卑是蛮夷之地,不值得大动干戈。一纸诏书即可招降,可一个强大的巨人,凭什么向弱小的蚂蚁投降?”

    “想让他们投降,不是不可以。只有一个办法,打到他们投降,让他们感受到痛苦,他们才能老实下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去和蛮夷现在讲圣人之言,宣传圣人教化,他们只会把你当成傻子一样看待。”

    “教化,是要靠强大的武力去推行的。而不是靠一张嘴。”

    “整个大汉边境的人,对鲜卑,乌桓,匈奴等族,无不想喝其血,吃其肉。对他们恨之入骨。”

    “杨大人呐,我觉得你这个功曹,先不要做了吧。我给你一个任务,你去雁门,朔方,云中等地走走转转,看看真实的大汉,看看你所见到的,圣人有没有告诉你。”

    “希望你看到大汉的真实面目之后,还能记得你今天所说过的话?”

    杨求神色木然,呆愣半晌之后才失魂落魄的朝着张安拱了拱手,“谨遵郡守大人教诲!我这就出发!”说完便琅琅跄跄的走了出去。

    看着他的背影,张安心中感受到淡淡的心酸。杨求也是个可怜人。

    不管别人怎么想,鲜卑肯定是要去的。因为他已经预感到,自己和鲜卑之间迟早会有一战!你死我活,不死不休的那种!

    所以,能早准备一天,就尽量早准备。早准备一天说不定就能因此而活下来更多人。

    并州也好,大汉也罢。都经不起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