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那些事儿
字体: 16 + -

第五章 风雨欲来

    自那日张勇和王阳在书房密谈之后,日子就重新回归平静。谁也不知道他俩到底都谈了些什么。谈话的内容,对未来造成的影响,恐怕这两位当事者也都不清楚。不过,这些暂时都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生活还在继续向前,他们都在为了生存下去做出各种不同的努力。

    在这种波澜不惊的日子里,时光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公元167年。大汉恒帝二十一年。这一年似乎与往年也并无什么区别,但,这一年也注定会发生很多事。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这一年,张勇之长子已经三岁有余。张勇为其取名张安。很普通的一个名字,但却也饱含父母对孩子的殷切希望。平安的活下去,平安的走完这一生。

    这一年,张安迎娶佟大掌柜之女已经三年。此间得了一子一女。次子也已两岁半,从小活泼好动,顽皮异常,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力气,张勇为其取名张平。平平安安。

    这一年,王阳的儿子王毅已经八岁了。小时候的顽皮淘气不知道什么时候消失不见,小小年纪已经是沉稳异常。在王阳的教导下,自幼便熟读诗书,通晓古今,文采飞扬。在这小小的阳翟,也是小有名气。王阳的名字也逐渐进入各大世家眼中。

    这一年,外面的世界暗流涌动。

    阳翟。张府。

    这日王阳在百味楼做完事之后便回到张府,看到张安张平在王毅的带领下,正在读书识字,微微一笑,也不打扰。冲着站在门口的张大张二点了点头,便进了府门。踱着方步,慢慢来到自己常常读书的石桌旁边。恬静的外表却并不能掩盖他内心已经掀起的惊涛骇浪。闭目思忖半晌,寻了一个下人问道“家主可曾在府中?”

    这下人拱手恭敬道“早些时候老爷带些人出去了,好像还未曾归来。”

    正说着,只听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王阳回头一看,却是张勇自外面回来,眉宇之间似有忧色。

    张勇抬头看到王阳也在这里,拉着他就走,“伯明快来,大事不好了。”

    刚走几步,似乎又想起来什么,转头对还站在这里的下人说道,“速令张大张二关闭府门,若有人来访一概不见。让他们二人带人在书房四周护卫,没有我的允许,任何人不得入内!”

    “诺!”这下人看张勇声色俱厉的样子,也不敢多问,转身便匆匆的跑了出去。

    待得外面安置妥当,张勇才拉着王阳走进书房。刚一进门便冲着王阳说道,“出大事了。伯明,没想到真的被你说中了。”

    王阳一头雾水,纳闷的说,“什么被我说中了?到底出什么大事了。竟让你惊慌至此?”

    张勇坐下来先是喝口水,缓了缓气,才继续说下去,“您还记得三年前你我二人在这书房之内谈论的事情吗?”

    王阳骤听此言也是大吃一惊,“真...真..真的?你确定?”

    张勇重重点了点头,“非常确定。之前走的一批货是去到洛阳的。商队领队回报,这事在洛阳已经传开了,只是被暂时死死封锁在洛阳城内没有外传罢了。但恐怕不出三日,天下各地必定会收到消息。”

    王阳只是不说话,在等张勇把话说完。张勇自己犹自不相信这消息似的,端起茶杯咕咚咕咚把水喝完,抹了抹嘴,又拍了拍胸脯,才继续说道,“陛..陛下...陛下...归天了”说话时张勇完全没注意自己的声音已经颤抖的不成样子了。

    王阳紧皱眉头,思索良久才低声说,“唉,可怜这大汉江山,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子。先帝无子,又不知是否立下遗诏,恐怕洛阳为了确定下任皇帝必将掀起腥风血雨。”

    张勇擦了擦额头,“只怕这几日这场风暴就将席卷大汉了。宦官外戚势必拼的你死我活。只希望不要波及到阳翟。”

    王阳哼了一声,“阳翟距离洛阳不算远,况且颍川之地多得是世家大族,荀陈钟韩等没有一个易与之辈。恐怕他们早就得到消息了。”

    张勇也是无奈,一提到世家,王阳脾气就上来了,多少年了,依然如此。“他们是他们。他们是大象,我们是蚂蚁。大象有大象的生存法则,我们这些蚂蚁也有我们自己的求生方式。伯明,你是怎么想的?”

    王阳沉思一会儿,抬头看着张勇,“我觉得城里可能不安全了。特别是这里。世家在城外都有自己的庄园,屯私兵自重。我觉得我们也要做好准备以防不测。”

    张勇想了想,却没有同意,“容我再想想。我等毕竟不像世家那样。我这几日在打探打探消息。”

    二人又说了会儿话,见夜已深了,便各自休息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张勇就起床了,准备出门转转,刚好王阳也已经起来。二人合计一下,便带着张大张二一起出门去了。

    走在街上,气氛明显和前些日不同,变得沉闷了许多。街上行人更少了。张勇低声说“你感受到了没有?”王阳点了点头没有说话。这时,张勇突然瞧见前面走来一人,正是商队领队,便上前去打了声招呼,“这大早上的出门就碰见周领队,看样子这几日会有喜事临门啊。”这位周领队身材高大,但却是胖胖乎乎,少了几分威武,却多了几分憨厚,一双眼睛一眯起来几乎就看不到了。听到有人叫自己,抬头看到是张勇,便笑呵呵的走上前来,“张家主早。前些日子去洛阳刚回来,正寻思着这几日到你府上拜会呢。没想到这就撞见了。”

    张勇哈哈一笑,“来来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王阳王伯明,乃是我兄弟。伯明,这位便是周大领队。”

    周领队和王阳二人一同拱手,“久仰久仰。”

    说着,周领队又朝张勇说道,“张老哥前些日子的货物,袁大人非常满意。特地点了你的名儿呢。真是让人羡慕不已。以后还要多多关照小弟。”

    张勇哈哈大笑,“哈哈哈...袁大人满意就好,也不是些值钱物事,也得多亏周老弟不辞劳苦,押送至洛阳。择日不如撞日,老弟不如到我府上,老哥请你吃酒如何?”

    周领队呵呵一笑,眼睛都要看不见了,“今日却是不妥,我采购些用具,明日就要奔到庐江去了。待从庐江回来,老弟请老哥您吃酒。”

    “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多留老弟了。那就一言为定,改日再会。路上小心。”

    “再会!”

    等周领队走远了,王阳才问道,“你何时搭上了袁家这条线?”

    张勇无奈一笑,“承蒙他袁家看得起,刚好这批货里面有他们需要的东西,就送了过去,顺水人情。我这经商的,那条线都不能断,哪里都要经营,一旦断了,说不得就...”说着似乎是感觉越说越伤感,张勇话锋一转,“走,去百味楼看看。这几日应该就会有消息了。”

    到了百味楼,佟大掌柜却不在,张勇王阳只好打道回府。

    这样又过了些时日,消息终究还是传遍大汉。

    汉恒帝刘志崩。国丧。

    因先帝无子嗣继承大统,朝中为了大统人选几乎是吵翻了天。各地军队调动也异常频繁,时有流血事件发生。

    经历月余至十二月,外戚集团占得上风。先帝皇后窦氏临朝听证。在窦氏集团的操控下,最终选择汉章帝刘炟的玄孙,生于冀州河间国的解渎亭侯刘宏继承大统。窦太后派侍御史刘儵守光禄大夫、奉车都尉曹节等人前往河间国迎接刘宏登基。

    公元168年,汉帝刘宏继承大统。改元建宁。是为建宁元年。

    然而,有先见之明的有识之士,纷纷选择或是归隐,或是潜伏,任谁都不会忘记恒帝朝的党锢之乱。一幕幕的惨象犹历在目。

    刘宏继位之后,大汉暂时迎来了短暂的和平期。然而任谁都能看得出来这平静之下掩藏的暴风雨是多么的强烈,多么的令人窒息。

    风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