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油条回古代
字体: 16 + -

第十五章 情浓方知离别苦(二)

    如此又过了四五日,等到张家老太爷下葬之日,他身体也恢复得差不多了,硬拉着五空前去看人家老太爷下葬。张家一家老小,无论平日里多么招人厌,多么不懂规矩,到了这时,却都流露哀伤追悔的模样,几个出嫁的姑奶奶更是呼天抢地,口中直喊着‘我可怜的老爹啊,咱不等着看看女儿最后一眼嘞’,这般令人动容的场景,让他也生出了回家看一看的想法。

    他在外边两月有余,也该回去看看爹娘和阿公了,也不知他们几个过得好吗?没了自己在身边尽孝,也不知他们是否能吃得好,睡得好?到了晚间,便与普修商量,想要回家看看双亲,普修自是乐得他不在自己身边捣乱,抢了自己风头。为此还赠了一两纹银,老成道:“买些礼品带给你父母,算作老僧的心意。”

    二子谢过不言。

    第二日,二子躲着五空,早早出了门,到了城外破庙中换了衣物,又回了镇上,买了些礼物,唤了驾牛车,兴冲冲往家赶去。到了村口,只见往日尚有些许绿意的田野,几乎全部枯败,房子还是那样的房子,熟悉的人也还是那样的人,只是自己却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牛车只停在村口处,二子便让车夫停了下来,“就停在这里吧,我自走回去便是。后日一早,还是这个时候,大叔你再来此接我。”

    车夫道了声好嘞,帮他将货物提了下来,眼见他小小的身板,挂了七八个包裹,很是费劲,心里想着这位小哥给的钱不少,便道:“小哥,还是老汉带你回吧?”

    二子只摇摇头,笑笑拒绝,慢悠悠地往家赶去。到了家,却见家门紧闭,这个时候,老爹和阿公在地里侍弄庄稼,他是知道的,但老娘应是在家收拾屋子才是啊,怎么也不见个踪迹?他站在院子里,喊了几声‘娘’,不听见有回声,良久,却见隔壁大婶儿从门外伸进半个脑袋来,一脸巴结的模样,“是小秀才回来嘞,小秀才,你娘只怕又去灵泉寺看你嘞,可怜见的,你这一走两月,也不给家里带封信?”

    “我娘咋去灵泉寺嘞?她从前可不去的?”

    “咋能不去,上次我们几个不是在寺里瞧见了你吗?你娘知道你在那里,都跑好几回了,可就是没见着你,唉,儿女在外,哪有当娘的不担忧的?我家那小子在镇上杂货铺里做学徒,我都放心不下嘞。”

    这话虽粗,但深深地击打在了二子的心里,两个月了,怎么就没想着回家看看老娘呢?想到这里,扔下包袱,便出了门往村外赶去。刚到村口,却见他老娘提着一竹篮子,低着头没精打采地回了来,他喊了声‘娘’,便见他老娘猛地一抬头,稍一质疑,急忙慌似的冲了过来,嘴里喊着‘我的儿啊’。

    北风萧萧中,他老娘微白的发梢随风飞舞,一身皱巴的衣服显是无心打理的痕迹,愈发苍老的身影更是思念儿子的铭记,近近的,老娘抱着他抑制不住地痛哭起来,呜呜咽咽嘴里说着些,“想死我了,我的儿啊,我的乖宝,我的心窝子啊”,千言万语,难诉思念之情。

    他母子二子正抱头痛哭,身后,李大林和老木叔也从村子里冲了出来,肩上还挑着锄头,眼见二子身量似乎又高了几分,俱是双眶湿润,李大林吼了句,“没规矩的,还不回家去,呆在这儿,丢人现眼吗?”毕竟是想念二子了,说到最后一句时,佯装的那股狠劲也变得温柔起来。

    一家四口高高兴兴回了家,他老娘立马翻开竹篮子,拿出里边三四个烧饼,四五个大大的精面馒头,放在二子身前,像哄小孩似的,问道:“饿了没有,先垫巴垫巴,娘去割斤肉来,给你做好吃的,可怜见的又瘦了不是?”

    二子瞧着桌子上的烧饼和馒头,忍了很久的泪水还是没出息的掉了下来,伸手抹了抹眼泪,强笑着,“自古相离与相聚,都是催人泪下时。娘,你别去买了,我带了回来嘞。”言罢,打开包裹,先取出一大卷上等烟丝,递给老木叔,“阿公,这烟瘾你是戒不掉的,但你也得少抽点烟才是嘞,年纪大了身子要紧。”

    老木叔接过烟丝,闻了闻,便道:“哎,是好烟,好烟嘞,我可没抽过这般好东西。”

    接着,又见二子拿出一套白瓷的茶杯,道:“也不知老爹你喜欢什么,儿子见镇上老爷们都爱用这白瓷的杯子来喝茶,儿子见了便也买了一套来送给爹爹。”李大林小心翼翼接过茶杯,又轻轻拿出一个,放在眼前细看了看,续道:“这是好东西嘞,上次我在郡上时,便见官老爷们用这个喝茶,啧啧啧,值不少钱吧?”

    二子笑了笑,回道:“不值钱,都是我师父他老人家送的,他老人家对我可好了,”说到这里,又掏出一个银钗子递给他老娘,续道,“娘,看看,可还喜欢不?”

    他老娘捧在手心,眼里复又泛着泪花,“我儿知道疼娘了,我儿孝顺了,”掂了掂重量,竟比当年结婚时的头钗还要重上几分,心里不由得担心起来,“二子,这些东西可要不少钱嘞,你师父教你学问,已是无上恩德,咱们又拿了这么多东西,那还怎么能行?”她本是个无知的村妇,因为儿子,竟然能想到这一层,可见爱子之心确是深远。

    二子道:“娘不必担心这一点,这些东西咱们看着虽是贵重,然而在我师父眼里不过是浮云而已。况且,这些东西我也并非是白白得来的,我帮着师父整理古籍,摘抄经典最是用心,师父常夸我最会学以致用,所以便赐了三两银子,也说要给你们买礼物嘞。儿子想着,圣人说的‘长者赐,不敢辞’,所以才接了过来,”说到这里,似乎害怕爹娘和阿公不信,从怀中又掏出一两银子并几十个大子,道,“看,还剩些钱嘞。”说完,便把剩下的包裹都打了开,什么肉块,布匹,茶叶等等杂物,凡是二子想到的都买了不少,直用了七八两银子,但他哪里敢实话实说?

    老木叔与李大林见了这许多的物事,好些东西都是见过没用过的。老木叔颤颤巍巍抓起一包茶叶,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我的孙子长进了,给咱老李家长脸了。”老人家活了一辈子,也没用过这些东西。

    二子把剩余的一两多银子交到老娘手中,言道:“娘,平日里多买些肉,想要买什么也不必在乎钱,这些钱你先拿着,以后二子挣更多的来孝敬你和爹,还有阿公。”

    他老娘却推辞起来,“你自己拿着,这是你自己挣下的,素日里若是有什么急用也可,你一人在外,没些钱傍身,娘哪能放心得下?乖儿,你在外边才要好好照料自己才是,爹和娘没本事……”说到这里,哇的一声终于还是又哭了起来。

    这次是在自己家中,李大林和老木叔倒没有阻止,也跟着抽泣起来。

    一家人坐在屋子里喜极而泣的时候,外边村长李大春携着一众白飘飘的老辈子进了来,见桌子上放的东西,都两眼放光,暗想道:“二子这小子才出去两月时间,竟带回这么多东西?难道真学成了秀才的本事不成?”

    老木叔年纪最大,最能克制,稍稍咳嗽几声,便也收敛起来,李大林几人见状,也都抹着眼泪,跟着站起,将凳子让给了几个老辈子。

    老辈子们却不敢坐下,村长李大春笑呵呵道:“秀才公都没有坐,哪里有我们这些泥腿子的位子嘞?”

    老木叔闻言,颇为自傲的说道:“哼,莫说是秀才公,便是官老爷,在老辈子面前也没有坐的,大春啊,老兄弟们,都坐,都做嘛,大林媳妇儿,去隔壁借几根凳子来。”

    二子他老娘诶了一声,抹泪出了去。

    二子见状,瞧着众人三堂会审的阵势,颇有些不是个滋味,也想跟着悄悄地出去,一只脚刚踏出门口,却听身后村长李大春喊了声‘二子,来坐我边上’,才面无表情由着坐了过去。

    刚一落座,复又听着老木叔显摆的声音道:“咱们可说好了,今儿个中午,谁也别走,就在我家吃顿午饭,咱们老兄弟几个好好唠唠,”说到这,掂了掂手中的茶叶,又喊道,“大林媳妇儿,去烧点热水,给老叔们泡茶。”

    二子他娘才刚提着长凳回到门边,也不觉得累,满口答应,笑呵呵应了声,将凳子递给李大林便去了厨房。

    二子见李大林将凳子递给几个老辈子,自己却不敢坐下,也站了起来,讪讪道:“我爹都站着,我咋敢坐嘞?”

    几个老辈子闻言,只好摆摆手,示意李大林坐下。李大林闻言,半边屁股坐在凳子上,心里别提多美了,在他这一辈儿,除了村长,也就他有位子了。

    村长李大春咳嗽两声,才开始问话,“二子,咋回来了?回来几天啊?”

    二子心里回了一记白眼,嘴上笑呵呵道:“我向师父请了假,回来看看爹娘和阿公,就两天,后日就要回去嘞。”

    村长与众老对视一眼,做了个放心的眼神,复又问道:“二子啊,听说前段时间你和你师父去灵泉寺耽搁了几天,也不知是不是真的?”

    “是嘞,灵泉寺老方丈与我师颇有些渊源,他有疑惑,我师自是要帮帮他的。”

    “想不到你师父这般有本事,听闻灵泉寺普方大师乃是得道高僧,纵是郡县的长官见了,也得给些薄面的,居然还是你师父的晚辈,哎呀,若是你师父能够稍稍说上一说,指不定你也能马上捞个官来当当,二子,你说,老叔我这话有错没有?“这个精明鬼终于打出了第一枪。

    二子眼珠一转,便回道:“村长,你这话倒是没错,只是我师父是何等人?岂能因一官半职便有求于人,以我的本事,再苦学个几年,为官一方那自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何必急在一时嘞。”

    几个老家伙一听,当即抢话道:“只怕我几个老家伙活不到那时候嘞,二子啊,你瞧我这白头发,也不知还能撑得了多久,现在我这老不死的就怕死了没脸见列祖列宗啊?老木兄弟,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老木叔闻言,自是附和地嗯了一声,他也不看二子眼色,直接发话道:“二子啊,按说你也学了两月有余了,本事应是不低的,头段时间听说县上蒋文书怕是要告老退位嘞,你让你师父去说说,只怕是能成的。”

    他这话深得诸老之心,边上村长李大春更是没了往日气度,接话道:“是嘞是嘞,你不要担心期间的麻烦事儿,头两天我听镇上的钟大爷道,过些时候,张陈王刘几家老大爷府上要开仓济民,要分给咱们汗水村每户六斗米,咱们都合计好了,这六斗米全村人都不要,全部换了银钱供你驱使,二子啊,你看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