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惊梦
字体: 16 + -

第二十九章 偶然发现

    靳松一直为自己不能成为种田文的主角抱屈,似乎不利用自己的优势赚点钱太对不起穿越者的身份了。咱用不着造玻璃、炼钢铁什么的,操持太大还污染环境,小打小闹就行,先设个小目标,赚他一个亿。

    好吧,那是王健林,不是靳松。

    当他决定让韩玉负责赈济的时候,就知道银子肯定不够,他要赚钱,要兑现自己的诺言。以后花钱的地方很多,手里没有点银子是万万不行的。

    他必须想办法挣钱,属于自己的钱。

    经过了多方的考虑和论证,他决定做饼干。

    民以食为天,人什么时候都离不开吃的。

    可是连饭都吃不饱的老百姓能吃得起饼干吗?

    不用急,靳松自有办法。

    他烤了几炉的饼干,去找马忠,干什么?做军粮!

    那时的军队行军打仗后勤保障是一大难题,军队每到一处便要埋锅造饭,一般的地方不行,须满足两个条件:烧柴和水,没有这两样,就算带着粮食也干瞪眼。当然也可以炒米、炒面,但一顿两顿还凑合,连着吃几顿试试,那些丘八们非反了不可。

    吃饭,某种程度上成了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吃得饱才能打得赢,这是最简单的道理。

    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和孔明曾经用“减灶”和“增灶”来退兵,收到奇效,传为美谈。靳松就想,我给你来个“没灶”,你知道我来了多少兵?料你累死也想不出。

    马忠一见靳松送来的宝贝儿,抓起一大把塞进嘴里,噎得直翻白眼,亲兵忙把水递过来,喝了几口才缓过来。

    靳松笑道:“马守备,这东西可不是这个吃法,会噎死人的。”

    马忠大口地喘气:“你这杀才,弄这东西是想害我不成?”

    靳松娓娓道来:“这东西叫饼干,不能做主食用,只是在主食供应不上的时候补充一下体力,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比如,兵士们在执行侦察、埋伏等特殊任务的时候,可能长时间吃不到饭食,这个东西就派上了用场,兵士们就可以不饿肚子,很好地完成任务。这东西最大的好处是便于存放,常温下半个月不会发霉变质。”

    靳松说的很保守,后世的饼干存放一两年都没问题,那是因为有真空包装和防腐剂,这两样东西现在还弄不了。

    马忠眼睛瞪得跟张飞似的:“嗯,这东西好!哪儿弄来的?给我弄些来,多多益善。”

    “这是我最近研制出来的。给你弄些可以,可是怎么弄得有个说法。”

    “你们读书人说话真是太绕腾,有什么话就直说。”马忠不耐烦。

    “咱们要合作一笔生意:你去找你的上司,把饼干介绍给他们,争取把饼干作为绿营必须的供给食品,我们负责生产,双方签署协议。资金的来源有二:一是向上申请,由兵部向户部要钱;二是地方政府解决。您意下如何?”

    “好啊,这买卖做得,无本取利,对军队百利而无一弊,何乐而不为呢,成交了!”

    伸手跟靳松猛地击掌,靳松的手掌被打得通红。

    “别急呀,还没完呢。”

    “嗨,你怎么像新娘子放屁似的——另揪,能不能一次说完?”

    “为了感谢马大人对靳某人的支持,这个饼干的发明权归你,由你向上申报奖励。”

    “嘿嘿,这哪好意思……点子是你出的,我哪能夺人之美呢……”马忠摸了摸亮脑门,憨笑道。

    “这虚名对我没用,对你却有用,你就别客气了。还有,给你两成的股份,用于改善一下绿营兵的训练条件,恕兄弟口直,你的绿营兵也实在是太不堪了,兵器都配备不全,这样的兵能打仗吗?”

    一提起这个,马忠一下子严肃起来:“靳公子,啊不,是箫大人,你说到我的痛处了,你知道咱这绿营兵比不得人家八旗兵,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要两个钱难死了。你真要是能分给我点银子把我的队伍好好武装一下,我保证给你训练出一只像样的军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好!就这么说定了。这是我带来的样品,你择日去见都司。”

    “择什么日择日?说走就走,我现在就去,这等好事还等什么?你就等我的还消息吧。”

    靳松拱手告辞。

    靳松忙里抽闲,过问一下韩玉赈济粮的发放情况,韩玉一五一十地回答,全县受灾的情况如何,需要救济的人有多少,目前已经发放了多少,数字精确到每个村子。

    靳松对韩玉的回答很满意,这样的人才本应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去走科举之路就太可惜了。

    “韩玉。”

    “小人在。”

    “你能放弃科举吗?”

    问题问得很突然,韩玉没反应过来了:“小人不明白,请大人明示。”

    “如果,你有比科举更好的前程,你愿意放弃科举吗?”

    “大人对韩玉有知遇之恩,如果大人需要我做什么,韩玉什么都可以放弃。”

    “好!现在有件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去做……”

    “只要能为大人做事,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呵呵,没那么严重,不需要赴汤蹈火,但是却需要非常聪明的头脑,我想来想去,这件事只有你去干最合适,也最让我放心。”

    “愿听大人吩咐。”

    靳松把联合几个商家投资做饼干的事告知韩玉,要他去做这个“合作社”的总管,也就是总经理。

    韩玉站起来,表情十分庄重:“韩玉一定不辜负大人的期望,把‘合作社’办好!”

    靳松满意地点头:“韩玉,合作社里有你的股份,如果不出意外,你很快就会有很多钱,我想知道,这些钱你打算怎么花?”

    韩玉稍作思忖,说道:“嗯,第一,先娶个媳妇,毕竟老大不小了,当然,这用不了多少银子……”

    靳松颔首微笑。

    “其次,要供我的侄子们读书,把他们培养成才,告慰九泉下的堂兄。”

    靳松郑重点头。

    “再其次,如果还有银子,就办个义学,让更多的穷孩子来读书……”

    靳松兴奋地站起来,猛拍韩玉的肩膀:“说得好!甚合我意,我果然没看错你。就这样定了!”

    韩玉跪地磕头:“大人再造之恩韩玉没齿难忘,无以为报,唯有倾尽全力。”

    靳松扶起韩玉:“记住,我是你的坚强后盾,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哦,还有件事,你若需要一个账房的话不必外聘,我这儿可有现成的。”

    “知道了,大人。”

    韩玉明眸闪烁,拱手告退。

    靳松来到内宅,接着给三个姑娘上课,先是检查一下上一课留下的小数点和分数的作业题,见茉莉做得最认真,字也写得非常工整,这姑娘真的是很用心,靳松在心里暗暗赞许。

    这一节课的内容是简单的方程……

    讲完课,靳松教三人打了一会儿算盘,那时候没有计算器,算盘是账房必会的。

    算盘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运算的速度,给大型、复杂的贸易带来了便利。有人说三盘应该算作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这话一点不为过。

    茉莉的手回复的很好,弹琴还是不行,打算盘却一点也不妨碍,速度明显比蓁儿和蔷薇快。

    这姑娘是个当账房的料。

    院子里响起“噼里啪啦”的算盘珠子声,听起来非常悦耳。

    走着走着,靳松忽然停了下来,看着上房的五间房子愣了有几秒钟,忽然迈步走进屋子,手里拿着一根绳子出来。

    “你们三个出来帮下忙。”

    姑娘们闻声雀跃着跑出来。

    “你们三个人丈量一下每个房间的宽度,然后加起来,看看是多少?”

    这样的实际操作比在纸上算来算去的有意思多了,姑娘们“叽叽喳喳”地忙活起来,蓁儿和蔷薇用绳子量,茉莉在一旁记录。

    很快,结果就出来了,五间房子一共是17米。

    靳松开始就要求她们用公制的米,而不是丈。

    “不对呀。”靳松摇头。

    “没错,是17米。”

    靳松伸手示意:“哦,我不是说你们算错了……”他拿起绳子的一头,“咱们量一下房子的总长。”

    蓁儿拿着绳子的另一头,跑到另一侧,结果是正好20米!差了3米!

    靳松问:“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

    蓁儿不假思索就答:“是因为墙的厚度呗。”

    蔷薇跟着点头。

    茉莉凝眉沉思。

    靳松心里计算着:清朝时的青砖一是四寸宽、八寸长,山墙厚度是一块半,就是一尺二,两堵山墙是二尺四。间壁墙的厚度一般是四寸或八寸,就算是按八寸算,四堵墙共计是三尺二。那么二尺四加三尺二是五尺六寸,还不到两米,还差一米多……

    茉莉忽然想起什么,怯生生地说:“不会是有暗格吧?”

    靳松满意地看着茉莉,二人不谋而合。

    靳松把几个房间反复观察了几遍,确认暗格就在书房和蓁儿房间之间。他来到书房,和姑娘们一起把书架上的书搬开,只剩下空空的书架。

    靳松用手在书架上这儿敲敲、那儿敲敲,却没找到机关。

    “来,咱们把书架挪开。”

    四个人一起用力,把沉重的书架搬开,墙上出现一个暗门。

    靳松定了定神,让几个姑娘往后站,看了看头顶——有可能出现暗器的地方——轻轻地打开门,里面是个黑洞洞的空间。

    蔷薇把油灯递过来,靳松拿着油灯俯身钻进去,见里面摞着一个木箱子。靳松打开箱子盖,眼睛一亮,啊,是白花花的银子!

    靳松和姑娘们把十几个箱子搬出来,清点一下,竟然有五万多两!

    蓁儿纵身一跃:“哈,我们发财啦!”

    蔷薇眼睛几乎亮瞎了:“天啊,这么多银子!”

    茉莉淡淡地说:“这不是我们的银子,是何汝南的赃款。”

    蓁儿恍然大悟:“对呀,这是何汝南住过的房间,靳大哥,这下可以结案了吧?”

    靳松点头:“结案!”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