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
字体: 16 + -

第八十三章 财神算账

    兵部衙门前进进出出的大小文官武将不少,兵部最近一直在到处调兵,忙得不可靠开交。陈子轩整理一下蟒袍朝着兵部衙门看了一眼,径直往里走去,也没有人来接待,估计兵部官员都忙得够呛。陈子轩往兵部衙门径直走去见还有不少文武官员还坐在兵部各司门前房檐下扇着扇子纳凉排队等候,居然还要排队,足见兵部公务繁忙,这得等到猴年马月啊。

    陈子轩一袭蟒袍出现在一众大小官员眼中,加上陈子轩年纪轻轻,一进兵部衙门来又像无头苍蝇到处乱转,自然引起注意,一个个都纷纷看向陈子轩。

    “请问石尚书何在”陈子轩朝着一名身穿绿袍官服,上绣黄鹂,三十来岁,一张国字脸,高瘦浓眉大眼,留着美须胡的官员拱手施礼问道。

    那名官员一看陈子轩年纪轻轻,一袭蟒袍,对方应该是世袭勋臣吧,忙躬身见礼道:“卑职鸿胪寺主簿赵士祯见过大人,卑职这就为大人引路。”

    “多谢赵主簿”原来是鸿胪寺主簿,应该是来兵部衙门交接献俘阙下仪式,献俘阙下不是取消了吗?鸿胪寺主簿赵士祯居然还在兵部呆着,估计是得排队等候,陈子轩感叹道:“兵部如今可真是公务繁忙啊”

    “大人所言甚是”赵士祯看向陈子轩问道:“不知大人如何尊称”

    “哈,啥尊称不尊称的。”陈子轩也学着田冲大大咧咧道:“本官陈子轩”

    “你是征倭总兵、锦衣卫左都督”赵士祯眼睛睁得老大,一脸深感震惊,这太不可思议了,他一个未及弱冠的少年,居然做上安东右卫世袭指挥使、征倭总兵,锦衣卫左都督一职,自己在鸿胪寺主簿一职上一干就是十四年了,十四年啊,原本一心想着报效朝廷的雄心壮志都快被消磨光了。

    赵土祯是宋太祖赵匡胤后裔,胸怀大志(并非造反),才兼文武,善书能诗,喜谈兵事。一次前来京师游寓,碰巧题诗于扇上,扇子被一名宦官买去,献给万历帝朱翊钧,朱翊钧很喜欢大为赞赏。赵士祯以善书徵,授鸿胪寺主簿。

    陈子轩也很惊讶看着赵士祯问道:“怎么,赵主簿见过本官。”

    “卑职未曾见过都督大人,卑职早已对都督大人神交已久,今日方才得见都督大人庐山真面目,未曾想到都督大人竟是少年奇才,令卑职钦佩不已。”赵士祯压低声音道:“卑职听闻都督大人在朝鲜前线与倭国大军作战时,军中火器多有良莠不齐,卑职对火器颇为精通,愿为都督大人效力。”赵士祯决定走走陈子轩这条路,因此投石问路一番。

    “赵主簿不是鸿胪寺官员吗?怎会精通火器,莫非是兼职。”陈子轩问出赵士祯还算听得明白的话,倒是奇了怪了,鸿胪寺官员懂火器,朝廷官员似乎并不都是在干老本行啊,石星原本是工部尚书,前几年接连调任户部尚书、兵部尚书,石星的国防部长一职才刚上任没多久就遇到宁夏叛乱,丰臣秀吉侵朝,石尚书是被弄得焦头烂额。

    赵士祯解释道:“卑职生长于海滨温州府乐清县,少经倭患,深知国强则民安,卑职游历走访精通火器行家及御倭将领,对火器颇有了解。”

    弄了半天你也是个半吊子,还真以为鸿胪寺藏龙卧虎呢。陈子轩面无表情道:“待本官面见石尚书后,会给你一支火绳枪,希望你能给本官惊喜,本官也希望赵主簿是国之英才。”

    “卑职谢都督大人”赵士祯一听陈都督这话满心欢喜,但是也很担心,火绳枪自己没见过,也不知道如何才能让陈都督惊喜,赵士祯决定拼上一回,鸿胪寺主簿干了十四年,再干下去自己的雄心壮志就会被磨得殆尽了。

    赵士祯引着陈子轩来到兵部衙门大堂外,十几名值守将士看着一个小官引着一个大官前来,不过两人的年龄倒是刚好相反,身穿鱼鳞甲的将领领着几名士兵上前来躬身见礼道:“大人且慢,尚书大人正与刑部、户部两位尚书大人在大堂中议事,容末将先行通报。”

    “甚好”陈子轩拱手一礼,好在自己是锦衣卫左都督,一身蟒袍,兵部这些小鬼门神自是不敢怠慢。

    大堂中,兵部尚书石星正与刑部尚书孙丕扬、户部尚书杨俊民商议着粮饷及战俘处置问题,三人身穿绯袍官服,上绣锦鸡,三人都是年过半百之人,身形都有些发福。

    户部尚书杨俊民一脸愁容看向兵部尚书石星颇有不悦道:“东泉(石星字拱辰,号东泉),朝廷经费开支甚大,国库空虚,你也执掌过户部,今岁朝廷先是宁夏用兵耗钱粮无数,如今倭奴丰臣秀吉侵朝,少不得需要调集数万大军出征,户部一时根本难以应付哪。”

    石星一张略微发福的国字脸听着接替自己户部尚书之位的杨俊民大倒苦水,自是能体会户部尚书的难处,加上杨俊民接手后的户部面临的问题多是天灾人祸。去岁,河南大饥荒,人相食。今岁,宁夏哱拜叛乱欲引河套土默特部为外援,西北形势危及,兵部派了李如松带辽东兵马赶去,户部也是紧急调拨钱粮:“伯章兄(杨俊民字伯章,号本菴),钱粮之事可交由内阁商议解决,朝鲜倭军势大,最令老夫气愤的是征倭总兵陈子轩带兵进京献俘阙下,一旦朝鲜局势危急,何人抵挡得住。”

    “怎么,陈子轩不是你东泉让他进京献俘阙下的。”刑部尚书孙丕扬撸着胡须听出弦外之音来

    石星大感不妙,自己一怒之下走漏了口风,当下解释道:“叔孝兄(孙丕扬字叔孝,号立山),陈子轩没有兵部军令岂敢擅自进京献俘阙下,只是他一接到军令就带着兵马撤离进京献俘阙下,当真是悍将,令老夫手足失措,朝鲜真要是出了问题,连老夫也要跟着遭殃。”

    “启禀尚书大人,陈都督求见。”值守将领进大堂来禀报

    “东泉,刚刚我们还在说他呢?这不,说曹操,曹操到啊。”杨俊民一听陈子轩来了,倒是想见见这个砍了一大堆倭军西瓜首级的悍将究竟长啥样,害得户部少了几十万两银子:“老夫倒想看看此人到底是否有三头六臂”

    石星忙劝道:“伯章兄,可别与他一般见识,他不过是一介武夫而已,他还是锦衣卫左都督,何必与他计较。”

    对啊,人家还是锦衣卫左都督,虽然眼下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都在东厂厂公张鲸面前装孙子,可陈子轩这家伙很牛叉啊,将朝鲜左相打了二十军棍,虽没少被御史弹劾,弹劾管用吗?谁去朝鲜抓他啊,抓他回来关起来后怎么办,辽东兵马刚战败平壤,谁能控制住朝鲜局势啊,最后弹劾之事不了了之。

    “东泉言之有理”孙丕扬附和道

    “请陈都督大堂叙话”石星不敢怠慢陈子轩,那家伙很会捅篓子,就因为他那一闹,自己差点翻船了。

    大明朝官员俸禄低得可怜,偏偏大明朝官员一个个都是纵情声色,就连号称海青天的海瑞也一样,没少纳妾。就朝廷那点俸禄够一大家子花吗?不弄点外快捞点钱还能过日子吗?除非是想学海瑞装清高难得吃上一次肉,你以为海青天愿意吗?人家那是名声太大,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他,就算他想也不敢啊,只能靠死工资过苦日子。

    陈子轩大步流星走进兵部大堂来,一见三位尚书齐聚一堂,忙躬身见礼:“安东右卫指挥使、征倭总兵、锦衣卫左都督陈子轩见过三位尚书大人”

    “陈都督快请坐”石星吩咐道:“来人,上茶。”

    陈子轩品茗一口杂役端来的茶水后问道:“石尚书,不知本帅手下将士安置在何处。”

    石星闻言有些惊讶,你就为这事来找我:“本官得报皇上已取消献俘阙下仪式,本官公务繁忙,已命宋侍郎处理此事。”

    就你们三这情景还公务繁忙,当真是会打官腔,陈子轩看着三人红光满面,一看就知道三人油水好,会保养:“多谢石尚书告知,本帅告辞。”陈子轩说着起身告退

    “陈都督留步”杨俊民看向陈子轩问道:“陈都督在朝鲜平壤一战斩杀倭军首级近万,当真都是倭军首级吗?”

    “你此话何意,莫非怀疑本帅手下将士杀良冒功吗?”陈子轩很生气,直接牛顶起来,问道:“你是何人”

    “本官户部尚书杨俊民”杨俊民站起身来挺直腰板,似乎要与陈子轩比身高,怎奈何他那行将就木的身子是装不出来的。

    原来是财神爷啊,陈子轩很后悔自己怎么就跟财神爷牛顶起来了,当下面不改色道:“何止近万,若是加上烧死者、淹死者、失踪者,估计不在两万之下。”陈子轩开始给户部尚书杨俊民算起账来:“倭军第一军团小西行长部兵力是一万八千余人,第三军团黑田长政部兵力是一万一千余人,加起来是近三万兵马。

    本帅手下将士与倭军在平安道、黄海道大小战阵数十回次,零星作战更是不胜枚举,击杀不少倭军,只因斩杀倭军尸首被倭军抢走,据本帅得到的最可靠消息,平壤大战后,倭军第一、第三军团逃脱不过五千人马,算起来本帅手下将士一共杀敌两万余人哪,本帅咋就没算这帐呢?

    杨尚书,此事本帅得禀明皇上,请皇上派人核实,少算了一万五千人,亏大发了,那可是七十多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啊,幸得杨尚书提醒,若是让本帅手下将士反应过来,本帅还不知道该如何应付呢?以后得认真算算。”

    杨俊民听得脸色越来越沉,拉长着马脸怒骂道:“陈都督,没有首级你还想来报战功请赏吗?真当户部是你家开的吗?”

    “叔孝兄息怒”石星忙劝道:“陈都督也没有首级证明斩首战功对吧,按照我朝斩首规定,以斩首首级数量赏银或晋升。”

    “这可不行,他要是再多来几次斩首万人,本官这个户部尚书就不用当了。”杨俊民很担心户部那点钱都被这帮丘八给掏光了

    “本帅还亏大发了呢?”陈子轩立即抗议道:“这事一定得禀明皇上,虽说没有首级,可倭军兵力大减是实事,并非本帅冒功请赏。”

    “倭军首级不能再按五十两一颗算了,只能按十两一颗算。”杨俊民气急败坏怒道

    陈子轩一听大为不满道:“杨尚书,你这可不地道啊,居然还大打折扣,不行。”

    石星见两人争执起来忙劝道:“两位息怒”

    “你说不行就不行啊”杨俊民更是气恼道:“倭寇又岂是倭军能比”

    陈子轩一听户部尚书杨俊民这话很来气问道:“怎么着,杨尚书是认为本帅斩杀的倭军不如倭寇,也罢,你去找几个倭寇来与本帅手下东洋兵与之一战,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