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
字体: 16 + -

第七十八章 天津风波

    天津卫大沽码头

    十五艘东海公司双桅海船浩浩荡荡驶来,陈子轩所在的船帆上高挂安东右卫指挥使、征倭总兵、锦衣卫左都督旗号,好不威风赫赫。不过陈子轩不敢在天子脚下大张旗鼓,尽量中规中矩行事,收敛

    了许多在海外朝鲜天高皇帝远的霸气作风。

    海船上的东洋兵哗啦啦跟着陈都督走下海船来,吓得围观的商民纷纷大惊失色掉头逃跑,不为啥,陈都督手下这帮东洋兵一个个都是鬼头狮面,看着就渗人,再加上陈子轩可是锦衣卫左都督,锦衣

    卫来了还不得赶快避开。

    陈子轩一袭大红蟒袍在前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我不是坏人啊。

    紧接着,远处哗啦啦赶来数千兵马,似乎出动了天津卫不少兵马,带头之人是一员中年大将,那员大将一看码头上一名身穿蟒袍的官员带着不下两千倭军登陆,一个个都是临阵以待,身后码头上还

    停靠着十几艘高大的双桅海船,这阵势好不吓人。也不知道自己手下能不能干得过对方,最让人纳闷的事那名大官怎么就跟倭军搞在一起了,莫非是被倭军当做人质了,或者投靠倭军了。

    天津卫兵马临阵以待,丝毫不敢懈怠,双方一时搞得剑拔弩张,陈子轩也担心遭到对方放冷箭,毕竟京城中还有自己的政敌张鲸、李如祯等人,忙退回阵中来,高呼下令道:“严加戒备,不许擅自

    开枪放箭。”

    “末将遵命”一众安东右卫将领高呼领命:“嗨”东洋兵将领一时难以习惯用大明官话回话

    “我的个乖乖,这倭军怎么受他指挥了。”对面的中年领一脸疑惑不解犯迷糊了,远处的海船上‘征倭总兵、锦衣卫左都督’大字很明显,他倒是听说过征倭总兵陈子轩很牛叉,打得倭军落花流水

    ,可是没想到他手下居然有倭军,天津卫是什么地方,能让倭军前来吗?万一倭军心怀不轨如何是好,后面就是京城,稍有大意,自己项上人头不保。

    “天津卫指挥使彭国光前来恭迎安东右卫指挥使、征倭总兵、锦衣卫左都督大人”四十来岁的彭国光在天津三卫中也是打拼很久才混上指挥使一职,彭国光忙下马去迎上前去。

    “驾驾驾”却见数十骑如狼似虎打马飞奔而来,天津卫明军将士纷纷让开一条道路来,哪路神仙这么牛叉啊,自然是开衙天津卫的锦衣卫北镇抚司人马。

    却见一名身穿青织金妆花飞鱼绢飞鱼服的锦衣卫将官带着锦衣卫打马赶来,朝着对面的陈子轩高呼道:“秀才,我听闻你回国,便立马赶来迎接你。”

    陈子轩一看来人不是王千户是谁啊,王千户怎么会在天津卫,难道是升官调任了,陈子轩忙大马上前拱手施礼道:“千户大人怎会在天津卫”

    “哈,这不是托你陈都督的福吗?我也官至锦衣卫指挥佥事。”王千户此时应该称王指挥,见到陈子轩格外亲热,看向陈子轩道:“都是自家兄弟,论品级,秀才可在我之上,在秀才面前,我可担

    不起大人二字称呼,以后叫我王耀就好。”

    两人的身份转换得太快,王指挥倒是适应两人如今的身份。

    陈子轩忙道:“与王指挥一别数月,子轩远在海外也不知王指挥何时升官,子轩在此恭贺王指挥了。”

    “咱两整啥客套话”王指挥一副与陈子轩亲如手足,问道:“秀才,咋回事啊,彭指挥使,你来干啥啊。”

    彭国光一听王指挥话里有话大感不妙,慌忙走过来躬身见礼:“末将得知都督大人回国,特来迎接。”

    “是吗?”王指挥看了彭国光一眼,不满道:“你当本官是三岁孩童吗?迎接搞得剑拔弩张,彭指挥好威风啊。”

    惨了,彭国光暗叫不妙,王指挥估计是要为陈都督打抱不平,自己怎么这么背呢?居然冲撞了陈都督,真想将那名赶去禀道的小旗痛打一顿解气,你晚一点禀报会死人吗?害得我得罪锦衣卫王指挥

    和陈都督,锦衣卫好惹吗?天津三卫将士见到锦衣卫都是夹着尾巴做人,尽量避开:

    “都是误会,末将岂敢在陈都督面前逞威风。”彭国光一脸络腮胡忙陪着笑脸,笑得比哭还难看,活像受了极大委屈:“末将得报有大批倭军前来,末将不敢稍有大意,因此冲撞了陈都督,还望陈

    都督、王指挥原谅则个,陈都督为国朝征战海外,末将这就为陈都督准备酒宴接风洗尘。”

    “不必了,本官已为陈都督备好了酒宴。”王指挥不削一顾道:“还不快带上你的人马滚回去”

    “末将遵命”彭国光如逢大赦,忙朝着手下将士骂骂咧咧道:“都他娘的眼瞎啊,连陈都督旗号都没看见就来胡乱禀报,害得本指挥使冲撞陈都督。”彭国光将手下将士骂得狗血淋头,那意思很明

    显是在为陈都督解气,陈都督一直都还没发话呢?

    陈子轩看着这一幕就想笑,当真是官大一级压死人,陈子轩自然是想息事宁人,牛人不是好当的,得罪的仇家多了,早晚会吃大亏,李成梁就是最好的列子,如今被皇帝关在京城中。

    “彭指挥使与天津卫众将士也是恪尽职守,本帅大军回国,军中多是东洋兵,难免误会,情有可原,谈不上冲撞,本帅也没有如此大的官威。”陈子轩一脸和气看向张着大嘴深感惊讶的彭国光吩咐

    道:“相逢就是缘分,彭指挥使也一同赴宴。”

    “末将谢都督大人”彭国光欣喜万分道:“末将即刻前来赴宴,不知王指挥在何处为都督大人接风洗尘。”

    “天海酒楼”王指挥见陈子轩不怪罪,也不再多责骂,不过是想给陈子轩找回场子。

    “末将告辞”说着翻身上马打马带着天津卫将士回去

    陈子轩看着身后的两千余将士下令道:“还不把刀枪弓箭收起来”

    “末将遵命”一众将领忙下令两千余大军将士倭刀入鞘,火绳枪、燧发枪、弓背在背上,一副随时待发。

    王指挥看向陈子轩惊问道:“秀才,你麾下这些东洋兵是咋回事啊。”

    “都是归顺的倭军战俘,朝鲜前线战事吃紧,我手下兵力有限,就挑出了一些愿意为国朝效力的东洋将士,还别说,打仗很卖力,比朝鲜军队强了好几倍。”

    王指挥有些担心道:“秀才,你就不怕皇上知道此事吗?”

    “这个嘛”陈子轩也有些担心问道:“我此番是进京献俘阙下,皇上应该不会怪罪吧。”

    “倒也是啊”王指挥眼前一亮道:“绝不会有事,但是你得当心张鲸、李如祯,这两人狼狈为奸正着手寻你把柄整你,指挥使大人让我来给你提个醒,在京城还是收敛些为好,别让人抓住把柄。”

    “谢指挥使大人提醒”陈子轩一脸感激万分

    王指挥又叮嘱道:“你麾下东洋兵最好少带些进京,就让他们留在天津卫城外扎营,需得好生约束不得生事,让他们尽量不得出营,难保东厂那边不会弄出点事来,到时候可就麻烦了。”

    “明白”陈子轩没想到自己带着两千余人马进京献俘阙下还得提心吊胆担心手下生出幺蛾子来

    陈子轩带着五百东洋兵及三百安东右卫将士进入天津城,此时的天津城规模不大,也就是一个上县城规模,还得宜于靠近京城。

    王指挥在天海楼宴请陈子轩,彭国光也来了,还是带着重礼前来,他不敢不来,否则陈都督会找他麻烦。席间相谈甚欢,陈子轩向彭国光询问关于朝廷大军火器之事,两人越谈越投机,反倒是将王

    指挥晾在一旁,王指挥不太懂火器,也插不上嘴,看那两人就像是同道中人。

    陈子轩更是拿出倭军火绳枪当做谢礼赠送给彭国光,并亲自示范射击,搞得好好的酒宴变得硝烟弥漫,更是吓得天海酒楼客人纷纷逃走。掌柜自然不敢得罪三位大人物,还得小心应付着,只是一脸

    苦逼站在客堂中看着空荡荡的酒楼,楼上不时响起枪声。

    彭国光对陈都督的枪法非常钦佩,更是希望能得陈都督多多指导,彭指挥使更是邀请陈都督前往天津卫军器库房查看军中火器,还希望陈都督能多多指点一番。陈子轩毫不客气跟着彭国光去了天津

    卫军火库,王指挥自然是随同前往。

    陈子轩对天津卫火器仔细查看了一番,大明火器五花八门样样有,还当场使用,很多是中看不中用,要么就是偷工减料,质量大打折扣,还有不少黑科技,不过技术很不成熟,缺少军饷大力支持,

    大明不是没有人才造出先进火器,而是朝廷财政困难,就连调兵都成问题。

    一旦开发出一款先进火器上报上去,工部伙同兵部上奏请求生产,但是户部那一关很难过,户部的预算是早有规划的,哪敢加大投入黑科技烧钱,于是乎,搁置,搁置就是胎死腹中,废弃不用。

    陈子轩现在是有钱,但是没到胡乱挥霍的地步,就连燧发枪也是限量生产,更是积极支持参与安东右卫大炮研发指导工作,日军军中没有炮火,只有火绳枪,面对大明军队的炮火只会吃大亏,因此

    陈子轩如今是在大力发展炮火,尤其是加大改进虎蹲炮向迫击炮转型,但是银钱不是很充足。

    对于朝廷工部制造的大将军炮、威远炮、虎蹲炮、红夷炮质量不敢保证,就连工部都主动派出火器工匠临阵检修,可见生产火器的工部官员都没有底气。

    陈子轩带着八百将士押解着两百余名日伪军战俘进京献俘,东洋兵将士押解着以前还是统兵将领的日军战俘,大多数都是日军中下层将领,这些人是一根筋到底的武士,陈子轩自然乐意将他们献俘

    阙下咔嚓一刀了事。

    陈子轩进京献俘已经传到京城,至于陈子轩军中还有倭军的消息自然也跟着传进京城。兵部对这次献俘阙下很看重,兵部尚书石星派出兵部侍郎宋应昌前往陈子轩军中与陈子轩商讨献俘阙下仪式。

    还有就是及时补救一番,陈子轩这次是擅自带兵回国,兵部根本就没有军令给他啊,还希望他好生在朝鲜呆着呢。

    国防部长石星对陈子轩擅离职守很头疼,真要是严处那可是可大可小的重罪,但是朝鲜必须有人守住才行,兵部如今是忙得鸡飞狗跳在调兵,大明兵多将广,但兵不是那么好调的,一个原因,财政

    困难,各部都在看着户部,户部尚书杨俊民是巧妇难言无米之炊,还期望皇上的内库能下拨内帑饷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