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新汉朝
字体: 16 + -

第三十八章 陶谦的意图

    刘楚赶到县府,找到赵长典,将聂政的见闻与他说了一遍。赵长典闻倒是神色轻松,只说了一句:“不会吧!”

    刘楚只道是赵长典又在故意营造轻松气氛,便急着说道:“聂政乃多年江湖人士,我相信他不会听错的。”

    赵长典正色,表情认真的说到:“可是没理由啊,刘功曹乃布衣出仕,又乃明廷亲信,若陶使君还与我等是一条战线,就绝无谋害刘功曹只可能。”

    “是不是蔡由蛊惑?”

    赵长典斩铁截钉的说到:“不可能,蔡由什么东西?陶使君又是何人?蔡由只不过是陶使君新收的一枚棋子。”

    “或是,陶使君知道了我与绿林军还有联系?”

    “这便是刘功曹想多了。”赵长典摆了摆手,笑着继续说道:“王莽早已大赦天下,今日之绿林早已不复当年之绿林,他没什么好忌惮的。”

    刘楚虽然不太清楚陶谦的为人,但还是颇为相信赵长典的判断。只是他同样相信聂政所说的话,便又思考片刻,忽然想起些什么来,小声问道:“陶使君爱财否?”

    “既然连蔡由都能收为己用,想必是爱才得吧。”

    “钱财的财。”

    赵长典闻言低头瞄了刘楚一眼,说道:“未闻过陶谦有敛财之举,不过,方今文武百官,但凡出身寒门,鲜有不爱财的。刘功曹问此话是何意?”

    刘楚嗯了一声,想起刘三桂先前给自己介绍的陶谦旧事,便说道:“陶使君曾与家父在长安共同经营运输之事,此产业获利颇丰。本来是家父占有此产业大部,家父起事之前,陶使君每年都会将大部所得寄到南阳,直道家父起事之后方才中止。难不成是,陶使君怕我找他要回产业,故而……”

    没等刘楚话说完,赵长典大笑摆手,说道:“运输之事我听令尊说起过,三头驴、一部车,犯得着陶使君下杀手。”

    “可据刘三桂锁讲,当年在南阳时,每年从长安寄回钱财就已达百金之多。”

    赵长典摸了摸下巴,眯着眼睛说道:“这……这也许有可能,长安的事我不熟,待我请卢先生来为刘功曹参详参详。”

    说完,赵长典转入后堂,片刻之后,叫了刘楚,两人一起来到卢堪的居所。

    刘楚向卢堪说明了来意,卢堪便说道:“这么说来,如今受朝廷委托,处理关中与河内之间漕运之事的万安行本应是令尊产业咯。”

    刘楚闻言一惊,没想到刘秀因为贫困做起的小生意如今已成了国家漕运的代理人。

    刘楚连连点头,继而说道:“依我判断,如此大的利益之下,陶使君若是有所顾虑,必定会想办法除掉我。”

    卢堪看了看赵长典,问了一句:“这都多少年的事了?现在实际控制主理万安行之人乃是赵家,陶使君还会怕刘功曹争夺产业?”

    赵长典闻言,没有反应,双眼发直,陷入思考当中。卢堪见状便向刘楚说道:“刘功曹既然知道此事可有争夺之心?”

    刘楚倒也老实,说道:“如此利益怎能不动心,但我也不蠢,只是动心罢了。”

    “这就对了,陶使君也不蠢。岂能因此事,谋害阁下,还会因此得罪明廷……”

    “慢”赵长典忽然开口打断,神情严肃的抬起头,看着卢堪,继而说道:“此事非是针对刘功曹,而就是针对明廷!”

    “何出此言?”

    “此产业重要与否?”

    “关中地狭人稠,每年须从河内调拨百万石粮食,方可养得起这些人。”

    赵长典神色开释,整了整衣襟,轻松说道:“还是陶使君目光长远啊,大业未成,他都开始想以后的事了!”

    听到赵长典如此一说,刘楚大概也明白,怕是陶谦虽如今和周文是同一条战线。一旦朝中王莽势力清楚,那两家就将成为竞争关系,那时,只要自己还在周文这边,那万安行很有可能成为两家争夺的地方。

    卢堪却还是摇了摇头,表示不可理解。

    赵长典便不动声色的说道:“若我是赵老三,我不会因此谋害刘功曹。若我是陶使君,可能会除掉刘功曹。而如今,我作为明廷的幕僚,今后若有机会,我会建议明廷通过刘功曹将这条命脉掌握在我们手里。”

    “哎……还是闻达深谋远虑,此事我等还是快快告知明廷吧。”卢堪说着连忙起身,拉着赵长典就要往外走。

    赵长典却原地不动,说道:“明廷纯良仁厚,若让他知道陶使君如今就开始算计,想必会生出寒心之意,反倒不好。况且此事只是我等揣测,并无实据。反正刘功曹此番去江陵,由我陪同,我定保不出事端。”

    说完,赵长典看了一眼刘楚,问道:“刘功曹以为如何?”

    刘楚看着赵长典信心满满的眼神,想来他虽然坑过自己好多次,但没有一次真正陷自己于不利的境遇,便答道:“就依赵先生所言。”

    卢堪也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刘功曹不反对,那我等且把事情弄清楚再说。二位放心,江陵也有我们的人,二位至少不必怕人暗算。”

    “有劳了!”赵长典与刘楚答礼告辞。

    刘楚回到家,枯坐堂中,有些心烦意乱。本来自己很是向往这种立于风暴之中,纵横捭阖的场景。而自己一不小心步入风暴之中,却是茫然无措,全靠赵长典等人的安排,才能稍稍平静。

    想到明日就要去往江陵,刘楚再次无限的留念起临江的好来,这里是自己能掌握的地方,而且经过这几个月的历练,刘楚越来越觉得临江已经算是自己的势力范围,连周文都只是一个匆匆过客。若自己继续在临江经营,封侯是不用想了,但整个临江县都将是自己的实封。那些真正的列侯,奋斗大半辈子,功高者也不过食邑千户。

    看得着的好处,和不确定的未来永远是一对矛盾体,即便穿越而来的刘楚也不免伤神其中。

    烦恼之际,却听脚步声起,刘楚闻声抬头,却见满奴站在自己面前。

    “刘功曹因何事烦恼?”

    刘楚有些惊讶,自从满奴来到刘家,几乎从未出过房门。今晚却主动来到堂中,还关心起自己啦。

    刘楚的心有些温暖,稍稍抵消了一点烦恼之意,便起身,笑着说:“烦恼事多啦,本来要经营县务,如今一朝被调到郡里,还要帮着处理郡里事务。这么多繁杂之事,能不烦恼吗?”

    “刘功曹与这等事务,早已游刃有余,恐是另有其事吧。”

    听得她这么说,刘楚倒有些奇怪了。想来自己身上发生的所有事和她有关系吗?她这么关心。况且求她假结婚之事都软磨硬泡了好久,她如今又是以什么立场来与自己说这番话呢?

    刘楚不解。不解之余,眉头已陡然走起,说道:“不劳黄小姐费心了。黄小姐还请歇息吧。”

    满奴温柔的笑了笑,却不走,继续说道:“奴承刘功曹大德,得以寄居刘府,见刘功曹如此烦恼,岂有不与分忧之礼。”

    “一介女流,以什么立场?”刘楚变得愈加不爽起来。想来她也是聪明人,自己一直以来的一举一动,她不至于看不出自己的真实意图。她今晚的举动,在刘楚看来,是在吊自己胃口,绝对可以用绿茶来形容。自己喜欢美女不假,却对绿茶没兴趣。

    不过刘楚还是觉得刚才那句话说得有些重,毕竟满奴也是破家丧父之人,便揉了揉额头,挥挥手说道:“我确实陷于烦恼之中,方才言语多有冒犯,恕罪,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