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新汉朝
字体: 16 + -

第二十一章 度田

    在众人的翘首期盼中,霍赞终于拜访了县府。霍赞此行只与周文一人对谈,其他人都被回避在门外。刘楚当然也不例外,与刘楚一起的还有想来接近霍赞的三家主事者,连蔡襄也来了。

    众人聚在县府别院内,却都围着刘楚,想从他那里知道些什么。刘楚虽然对霍赞有着自己的看法和判断,却不足为这些人说。只是随意敷衍。但随着黄霸的加入,刘楚在如此敷衍显得不给太不给面子,便悠悠说道:“霍使君携皇命而来,必有一番作为;但是霍使君同时也是个懂得审时度势之人,在座各位且放宽心,只要霍使君不为难我等,我等就尽力配合霍使君。”

    刘楚说完,大家点头称是,唯有蔡襄不发一语。黄霸自然是察觉到了蔡襄的态度,便上前问道:“听闻大公子与霍使君相熟,想必也有一番自己的看法。”

    蔡襄闻言只是尴尬的摆摆手,说道:“我等布衣岂能对命卿妄加品评。”

    “既然刘功曹都说的头头是道,大公子又何苦隐而不说。”黄霸的话说的很直接了。

    蔡襄这才开口说道:“霍使君有谋略,有胆识,曾躬耕田亩知民间疾苦,也曾高居庙堂懂是非曲直。只是不读经史,不学无术。”

    在刘楚看来这些话已经非常客观了,看来蔡襄并没有在其中加入自己的个人感情。如今在场的人,大多数都已知道霍赞与蔡襄的长安旧事,听他这么说,多少有些不相信,特别是黄霸,认为蔡襄对自己有所保留,便说道:“风闻大公子与霍使君在长安有嫌隙……”

    蔡襄闻言眉头倏地皱起,怒视了黄霸一秒钟,不过随即也舒展开来,连连摆手,直道:“个人私事,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下黄霸也有些气恼了,大声说道:“如今朝堂降下均输使,明眼人都知道是要为难我的地方大族。原本还以为蔡家能念及同乡之谊,与我等共同应对。好啊!没想到你这个浓眉大眼也背叛了。”

    刘楚闻言,噗地一声,恨不得喷出一口血来。这台词好熟悉的感觉。蔡襄闻言怒地站起身来,想要离开。

    见此情形,刘楚不得不出来打圆场了。便拉住蔡襄,一边对黄霸说道:“黄先生勿恼!”随即又转向蔡襄说道:“大公子勿怒!大家且听我一言。”

    刘楚顿了顿,周到两人当中说道:“霍使君与我等来说,唯一有利害之处无非度田量税,这非是霍使君决策,乃是陛下圣心所在。但是大家皆知历代以来度田之难,除孝武帝时有些许成果,后来来皆不了了之。最近一次乃是魏明王初授九锡之时,主持度田,结果是激起河内、河南以及颍川三郡民变,便停下了。依我来看,大家不如先着力配合均输使,地狭人稠的中原必定率先不满,到时候自然会终止度田。而我南郡之地,与长安来说,处于边蛮,向来不是重点;况且地广人稀,即便现在如实报田,待风波过后依然可以垦出数倍田亩。只要我等坚持这一判断,配合大均输工作,便会将损失降到最小。何况这个霍使君不同以往度田官吏,先前我去驿馆拜会之事,想必大家也是清楚的。”

    刘楚说完,黄霸脸上浮现笑意,说道:“不亏是我临江人士!能从我临江的角度考虑。”言外之意便是蔡襄胳膊肘朝外拐。

    蔡襄苦笑两声,继而说道:“诚希望如刘功曹所言,只不过……”

    蔡襄话音未落,门外忽有响动。大家目光所及,确是周文陪着霍赞踏步进来了。霍赞谦恭的现行向众人施礼。

    众人见状,赶紧答礼。随后霍赞说道:“以后我开府临江,还望各位多多襄助。”

    “岂敢不尊!”众人唱答。

    “我有些话要与众乡贤相商,不敢劳烦明廷陪同。”霍赞向周文说道。周文闻言便笑着点头,走开了。

    接着霍赞扫视众人,良久。那些地位低下的的小吏也走开了,刘楚见状也便知趣转身。却听一句:“大公子与刘功曹请留步。”

    转眼间,堂中只剩下五人,便是黄霸、蔡襄、马奋、霍赞,当然还有刘楚。

    门外皂吏掩上大门之后,霍赞方才开口,说道:“请恕无礼,我就开门见山了。”说着霍赞看了一眼众人,见大家没有表示,便继续说道:“我此任,没有别的,唯度田一事。大家如实报上田产,我给大家打上三折上报。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众人闻言,均是倒吸一口凉气,估计都在想这个大均输也太耿直了。

    众人不语,唯有黄霸说道:“既然霍使君不避讳,那我等也没必要藏着掖着。大均输说给我等打三折上报,那我等何不只报三成便可。难道霍使君想要抓我等把柄不成?”

    霍赞笑了笑,继续说道:“尔等乃如实上报,我却有罔上之嫌,若获罪,轻则丢官去爵,重则株连家族。我不怕,黄先生怕什么?”

    黄霸闻言,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后脑勺,嘿嘿的笑了几声。

    “既如此,我等必将全力配合大均输,任凭调遣!”马奋也附和到。

    “霍使君受皇上恩典,却是如此为官的?”蔡襄似乎已经忍了很久。

    “惭愧!惭愧!”霍赞向蔡襄施了一礼,继续说道:“同为陛下分忧,各有各的方法。”

    蔡襄闻言意图反驳,却被黄霸抢先道:“大公子过分了!”

    黄霸此言一出,蔡襄竟然拂袖而去,刘楚还想再拉一把,却被黄霸拉住了,黄霸说道:“刘功曹,你还看不出来?大公子现在已经是襄阳人了,哪还管我临江人死活!”

    “对!吃里扒外,枉我临江水土养他二十余年。”马奋也幽幽说道。

    “诸位言重了,我与太学之时,便深知大公子为人,不至于如诸位所说。大公子乃有千里之志,大家道不同不与为谋,却不必出此恶言。”霍赞劝解道。

    “还是霍使君心胸宽广……”

    剩余四人在那里你一言我一语,互相恭维,气氛很是融洽。这倒让刘楚心生想法,便开口说道:“我有一事想劳烦诸位……”

    几人闻言,都将目光投向了刘楚,此时刘楚才缓缓开口,说道:“之前明廷召我,讨论为霍使君开府建设之事。如今县府钱库所余不多,刘楚虽然窘困,但愿意先行垫付二十万钱,只是缺口甚大,还望黄先生与马先生能够相助。”

    黄霸闻言,脸上的和气立马收敛了起来,把目光投向了霍赞。

    霍赞却看了一眼刘楚,笑意依然,继而说道:“忘了说了,方才我与明廷商讨建府之事,我向明廷请求刘功曹协助。只是资金本应由三郡分摊,但一时间难以凑齐,不如就由临江先行垫付,日后再补上。当然,算利息的。”

    “好说!”黄霸听霍赞这么说,立马答应了下来,继而说道:“那就黄、马、蔡、刘一家二十万钱,若是那蔡家不愿出,我便给他垫上,不能让霍使君看我临江的笑话。此外,我私人愿再出二十万,毕竟霍使君的府邸,日后也是我临江的荣光。”

    马奋也立马跟进,说道:“我马家也不甘落后。况且我马家于刘功曹亲缘在此,若不支持,不免让他人见笑。所以,我马家也愿出四十万!”

    “那就这么定了!”霍赞很是干脆。

    刘楚闻言,有些发晕,不过还好,钱多不压手,便连忙答谢众人。

    “此事既然已经敲定,我还有另外一事要劳烦诸位。”霍赞说道。

    “大均输尽管说,别说我等办得到的,就算办不到的,我等也会想办法办到。”黄霸应道。

    “我此番上任,只带了几位僚属,如此处理三郡税务恐怕是不胜人力。不知各家可有人选推荐,以助我一臂之力!”霍赞一边说一边用余光瞟着刘楚。

    眼看黄霸又要开口,刘楚赶忙跳出来,说道:“此事霍使君与明廷商议确定即可,我等岂敢……”

    “明廷也建议我向诸位问询。”霍赞打断道。

    “南郡虽处蛮地,但多年以来,文风日盛,我等家中子弟更是从小习经学文,若霍使君能看得上,胜任僚属之人要多少有多少!”黄霸估计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诶……黄先生此言过了,我既然均输三郡,那更要秉公办事,各,僚属职缺必然各县都要照顾到。临江县我只能让出一缺,那便是门下主簿。”

    一听主簿二字,黄霸与马奋的眼睛都绿了,虽没有立即开口,但心中估计都在翻着族谱,想最快找出家中胜任的子弟。

    却没等二人开口,霍赞便向刘楚说道:“刘功曹乃县中百吏之长,想必心中必有推荐人选吧。”

    两外两人闻言,眼中绿光从霍赞身上转移到了刘楚身上。

    刘楚见此情形,一时不敢说话,良久,才挤出两个字:“蔡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