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新汉朝
字体: 16 + -

第十二章 意外成空

    刘楚听完蔡浩之言,便一口应承了,收获早已远远超出自己的估计,此次被绑架虽说受了苦,却也换了个名利双收。

    蔡浩带着刘楚沐浴更衣后,便来到了蔡府大堂内。

    堂内蔡老先生和舅舅马良坐在上首,蔡大公子、赵长典、马奋、黄家管事黄霸在两边分次而坐。堂中诸人表情各异,马奋和蔡老先生看上去依然怏怏不乐,赵长典和黄霸却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舅舅马良见到自己倒是投递出颇为关心的眼神,唯独蔡大公子一副扑克脸,不喜不怒。

    刘楚到达堂下,给众人行了礼,便在一旁落座了。此刻马良首先开口向刘楚问道:“刘楚,看在我的面子上,不如就算了?”

    “舅舅,此事原是由蔡可、蔡由而起,与蔡家无关。外甥听闻他二人被逐出家门,也算是给了我交代,此事就这样吧。”刘楚向马良行了礼,说道。

    “行,既然如此,那便没我什么事了,马奋,你我就先离开吧。既然事主都不愿为难蔡老先生,我马家再说多余的话未免有些不合情理了。”说完马良便站起了身子,向诸人辞别,带着一脸不情愿的表情随马良走了出去。

    马良走到刘楚身前时,靠了过来,轻声说道:“与蔡家好好说话,我在你家等你。”说完便出了门。

    此时,在首座绷着个脸的蔡老先生才算是略微有些舒展,便拱手向刘楚说道:“刘功曹,多有得罪了!”

    “哪里哪里。”刘楚打着哈哈。

    蔡老先生并不答话,却是蔡大公子先开了口:“既然刘功曹决意不再追究,那此事便是翻过一篇。”蔡公子顿了顿,突然问道:“刘功曹婚配否?”

    刘楚闻言便知蔡浩所言非虚,不过环视周围,却见黄霸听蔡大公子说完后神色有些异样。赵长典闻言也略微皱了皱眉

    “并没有。”

    “那便好……”

    蔡大公子话未说完,却被黄霸横插一句,说道:“刘功曹,我家家主早见刘功曹少年英才,有过人之处,愿两家结秦晋之好。”

    黄霸话一说完,蔡大公子也收回了回去,正襟危坐,好像没什么要说的了。那蔡老先生好像也是面无表情,而且举止间多了一份轻松。

    不是刚才的剧本啊!刘楚心中暗道。想来果然是那老头之前冲动了,如今正好惹出个黄霸来横插一脚,反倒给了自己台阶下。想到这里,刘楚心中便有些憋闷。

    此时赵长典却开了口,问道:“蔡大公子刚才话未说完,不知何意?”

    蔡大公子摆了摆手,笑着说道:“只是随便问问,随便问问。”

    刘楚见状,把头偏向一旁的蔡浩,递出一个严厉的眼色,蔡浩看见。蔡浩未必比刘楚更清楚现在的状况,只得转头回避。

    四下变得安静起来,大家都盯着刘楚,等着他的回答。刘楚现在有些无助,心里开始责怪起刘秀来,这么多年窝在临江当宅男,一点也没有把他年轻时交游四方,结交世家豪族的经验传授给自己。自己从二十一世纪带来的处理这种大事的经验却是一点也用不上。

    刘楚的窘迫渐渐浮于脸上,眼见自己不开口,便会持续下去,便定了定神,开了口:“我……”

    人间自有真情在,关键时刻,赵长典还是果断出口解了围:“我觉得此事未尝不是一件美事。只是黄先生提出的不是时候啊,刚才马尚书在此之时,黄先生就应该说啊。”

    刘楚听得赵长典这么说才反应过来,刘秀才死,大哥出门在外,此事完全可以推脱到舅舅马良的身上,论资排辈,他现在可是自己最近的亲属了。

    刘楚松了一口气,便也用马良把黄霸敷衍了过去。而蔡家见此情形,也没有进逼。和蔡小小的亲事不再提,良田也没有了,但许诺的二十万钱还是如约奉上。

    刘楚直勾勾的盯着托盘里的金饼,呼吸变得沉重起来,这可能是刘楚上辈子加上现在见过最多的财产。如果是上辈子刘楚能横空发这么一笔财的话,恐怕会坐吃等死聊此一生了。但现如今,刘楚有着更大的目标。刘楚知道,无论自己认为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在蔡家看来这些赔偿绝对是超额的,这种情况下,自己接受了这笔超额赔偿,那以后至少在蔡家面前,算是抬不起头了。

    “既然蔡由、蔡可已得到应有的惩罚,我再接受如今这些馈赠反倒是贪心了。蔡老先生,请恕仆无法接受。”刘楚深吸一口气说道。

    一旁蔡浩闻言立马直起了脖子,用刚才刘楚看他的眼神看着刘楚,刘楚则看了蔡浩一眼,似笑非笑的回避了他的眼神。

    蔡老先生见刘楚如此,脸上只是浮现一丝疑惑,向蔡大公子递了一个眼神。

    蔡大公子站了起来,开口说道:“莫非刘功曹对我家的处理还有什么不满的地方?不妨说出来,我等一定满足。”

    刘楚也站了起来,抖了抖衣袖,说道:“并非不满,我乃本县功曹,岂能接受如此形同贿赂的馈赠。我已说过,蔡可、蔡由之辈已经受到应有惩处,那此事就此了结,望蔡大公子以后也好自为之。”刘楚说完,在一众人惊愕的眼神中拜别而出。

    走在蔡家的石板阶梯上,身后传来黄霸“真乃大丈夫也”的高呼,还传来了一阵小跑脚步声。

    “刘功曹!不是已经说好了么?”蔡浩急匆匆的说道。

    “什么说好?蔡家家长能与你好好说?”刘楚对这个被他本家出卖的中间人颇为不满,不过随后还是说道:“你放心,我不会为难蔡家的。更不会为难你,毕竟你是我的合伙人。只是以后你要清楚,你那他们当家人,但在他们眼中你只是一颗可有可无的棋子。”言毕,刘楚加快脚步走出了蔡府。

    回到家中,舅舅马良早已等候多时。马良见刘楚脸上似有不平之意,便问了原由。

    刘楚也一五一十的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了马良。马良闻言点头,说道:“确实该如此,我本就希望你与蔡家交涉不可短了气势。之前提前离开并不是怕麻烦,是希望让蔡家看到,和他们交涉的并不是我江陵马良,而是你临江刘楚。”

    刘楚闻言这才明白,为何刚才会是那样。想必是蔡家想借着马良在场,利用自己,送马家一个大人情,这也可以解释为何蔡家会趁机中途修改条件。至于自己,很有可能蔡家根本没做过多的考虑。原本还以为是蔡家老先生多么冲动,现在想来自己是多么的幼稚。

    “我虽然大不了你几岁,但毕竟是长辈,这么多年来疏于对你的关心也是我的疏忽。没想到你现在在临江县真的是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马良突然感慨道。

    “岂止是临江县,外甥也是有封侯之志的人。”

    马良闻言,抬头望了望天,眼角似乎有泪光闪过,继而说道:“封侯?难啊!想我马良,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现在未到三十却已赋闲在家……”说到这里,眨了眨眼睛,才把头转向刘楚说道:“有志气是好事,但是还得多治学问,不然以后得一酷吏或不学无术之名的话,在朝堂中怕是很难吃开。就算是镇守一方,没些经学的底子,也是很难镇住这些世家大族。你看那周县令,若非是易学大家,岂能安稳的在临江县呆这么久。”

    “舅舅在此等我,便是要交代我这些吗?”刘楚问道。

    “就是这些,我早先没有多注意,但这两日在临江也了解了一些你的情况。在这临江县的小小地界本来没什么,倘若要往高处走,那便破绽满身了。想要跻身朝堂,名望为首要,若无学问,又无名望,那便是有人愿意提携也是困难重重。我知道你如今是看那周县令愿意提携你,但你也要想想,为何我不提携你。”

    话说到这里,刘楚都已把舅舅在朝堂失败的原因猜出了个大概,而且还想以失败的经验套在自己身上,便也不客气的说到:“大概是周县令用人不拘一格,而舅舅多少为清名所累。”

    “若是如此,那为何周县令当了十几年县令,我却能进录尚书,位列光禄大夫。”马良有些激动。

    “舅舅已是昨日黄花,周县令却是……”说到一半,刘楚感觉失言,迅速收了回来,改口说道:“舅舅,我也是看过史书的人,陆博侯霍光不也是得了一个不学无术的评价,但又如何?那卫大将军、骠骑将军可曾读经?”

    马良闻言,倒也不怒,只是沉思片刻,缓缓开口,说道:“已是孝武帝往事了。之后便是日益尊崇经术,不过魏明王以儒术入仕,最终受九锡也未必靠的是经术,你说的不算没道理。我如今免官去职,已是帮不了你什么大忙,年后自为之吧。”说完,马良一脸怅然若失的样子,起身离开了。刘楚则望着他落寞的背影心有戚戚焉,觉得自己刚才的言语怕是已经刺激到了这位原本可能已经位列九卿的舅舅。

    王俊此时走了过来,在刘楚身边小声说道:“据说朝廷下派大均输最早就是由马尚书提起的,为朝中大小官员所记恨,最后因为一次朝堂辩论,一时口误说错了经典,被御史弹劾,才免了官。”

    “这也行?”刘楚有些不可思议。

    “朝堂之上,便是这样,犯了杀头的大罪都能囫囵而过。但往往这些小事却能左右一个官员去留。”

    “还真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啊!”刘楚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