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
字体: 16 + -

第40章 世界资本主义 (3)

    荷兰人过去没有组织国家的经验,他们也没有向大陆扩展的能力和兴趣,只有航海和经营商业是他们的长处。况且他们需要的矿砂和木材来自瑞典,处理肉类的香料来自远东。为了海上的安全,荷兰立即成立公司,成为海上保险的中心,吸收了大量国际资金。

    黄仁宇先生说,以上措施都是别开生面,并无成例可援。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则是荷兰民国广泛地以商业组织做立国的基础,除了增进全民财富之外,没有更好的逻辑,做它存在的理由。这种体制也必定要保障私人财产的不可侵犯,同时担保私人资本会在公众事务内有一种庞大无比的影响。

    由于上述的原则,荷兰不能放弃既有的市镇自治,因之也表现出资本主义之另一特征。即对外虽进取,对内则相当的保守。这新民国内部组织的公式是联邦制度,大事由联邦决定,小事各省自理。民法的实施,大致尽量依各地既有成例处置。好在荷兰这一省,拥有阿姆斯特丹,占全国人口2/3,又供应联邦经费3/4,所以就算联邦内部的问题再参差不齐,也不至于出大乱子。

    结果,荷兰成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先进国家。它在国际间的地位,以历史上的17世纪为最高。不过,此后它的领导地位被英帝国取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黄仁宇先生说,以今日之眼光,我们可以很容易指出这些国家所开创的财富,无从流通到下层社会里去,因此无法使生产与消费同时做超时代的扩张。此外,还有诸多问题,如科技之待展开、教育之待普及、交通通讯之待继续增进等。此类问题若得不到满足,任何国家也无法创造一个合理的社会体制,来支持这个理想的实现。

    另外,荷兰之成就,主要是在重新组织民族国家的关头,摆脱了朝代政治及宗教的束缚,同时,吸收了大量有能力的移民,使其能将历史上市镇自治的特色充分发挥到货币银行、水上交通和远洋冒险诸多方面去。可是如此特创体制,也在国际关系中产生了一个不平衡的局面。17世纪很多国际战事的发生,多少和这不平衡的局面有关。荷兰已经在陆战中证明,它攻虽不足,防则有余,所以尚不致在欧洲大陆产生大问题。

    改造英国的高层:光荣革命

    英国之能进入资本主义,是世界史上一件大事。

    ——黄仁宇:《我对“资本主义”的认识》

    关于英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书,可谓汗牛充栋。但尽管英国在17世纪发生的事情相当复杂,头绪繁多,也颇扑朔迷离,但若能以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来处理,却不难综合提要。

    凡是一个国家必定要有一个高层机构和一个低层机构。当中的联系,有关宗教信仰、社会习惯和经济利害,统以法律贯穿之。而英国17世纪,正好是高层机构与低层机构同时与时代脱节,中层的社会宗教经济法律各种支持因素都要重创。所以黄仁宇先生说,我们应该把英格兰当日面临的问题,当作在“时间上”的一个大问题看待,而不应当视作一撮小问题看待。而此中关系最广泛的,当然是低层机构,而其中问题的核心,则是土地制度的缺乏稳定性。

    英国土地,承袭封建社会的体制,照理极难转让。但是即在中世纪,已经有各种巧妙的办法,去利用法律上的漏洞。要是一个人想把自己领有的地产和他妻子的领地合并,则可以将这地产“封”与第三者,而要他转封回来,再封时他们夫妇二人同时成为“被封人”。要是另一个人想出卖地产,又无主权,则不妨在收取价款之后,将地产“封”与买方,但是在接收“被封者的义务”上则从轻处置,甚至“每个夏天采办—朵蔷薇花”之类的要求,也能算数。

    又有一些庄园则仍普遍的当他们为佃户,即使庄园已经解散,庄园主人的承继人,仍然可以追究农夫的子孙对他的义务。一般收取赁金,这赁金又不称为租赁,而称为“罚款”,也就是不愿斩钉截铁地承认居民有权占领这些土地,而是假设他们祖先强占了这土地,所以要付出代价。不过,到了17世纪,由于西半球白银流入欧洲,物价上涨,加以交通进步,商业展开,英国农作物价格自1500年至1600年,一般上涨4倍,仍不可遏止,所以土地关系改为租赁,期限自7年至20年不等,地主可以期满退佃,并且按时价加租。

    黄仁宇先生指出,圈地在过去被认为是使小农流离失所成为社会骚动的原因,据最近的研究则事不尽然,因地有利有害,各地区情形不同,好坏都有。而且圈地运动开始于16世纪之前,经过整个17世纪,至20世纪初期才完成。而17世纪的问题,大都是由于庄园拆散分割买卖,所买卖的特权又含糊不明,佃户可以将土地分割继承,所有权无法澄清。这样一来,一般农民惶惶不可终日,有些也被退佃;有些庄园主人,则不知地产究在何处,承佃人也找不到。总而言之,法制已与时代脱节。

    英国这时的高层机构,是英皇与议会。根据传统,英王平时以他自己土地的收入供应政府的开销,只有在特殊情形下,才能召开议会,请求津贴,而不能随便抽税。但是,到了17世纪,双方都用成例做借口。英王因税收和宗教两桩大事,大失人心,议会则更怕皇室用公平名义自作主张,去支持寡头政治。所以内战前夕,议会通过法案,将其中最犯众怒的两个特权法庭撤销。

    从1642年到1689年近半个世纪,政治事情层出不穷。但1689年,则对于英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威廉二世以女婿身份推翻岳父,但是他是荷兰人,对英国内政无实际兴趣,被邀才当上了“被选举的君主”。最重要的是,他到任5年,英伦银行成立,英国承认公债是国家的制度,皇室也用不着对国家财政负责。这样一来,就免除了好多宪法上的争执。

    在此事前一年,“皇家矿产法案”公布。以前民间所有矿产,如果其中发现了金银,则归英王室。此法案通过后,皇室放弃了权利,于是矿业大兴。这样看来,资本主义总以在民主制度和立宪君主制下,才容易展开。极权政治一般的趋向,会阻碍私人资本的成长。

    1689年不流血的革命称光荣革命,因为它实际上改造了英国的高层机构。此后英王只成为仪式上的君主,实际大权在议会手中。英国的政党政治和内阁的组织也已初具雏形,虽说不能与以后的情形相比,但我们已可以看出他们成直线型的发展。因为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宗教上的冲突也就慢慢地被遗忘了。

    至于资本主义所必须的雇用经理和服务性质的事业,以及保险公司的形成、现代有限公司的组织、邮政的设立、付费公路的修筑、报纸刊物的出现,都要延伸到18世纪以后,才逐渐完成。但是在光荣革命前后,都已初具模样。所以说,资本主义是一种组织和一种运动,这在英国,1689年是一个具体的关键。

    英国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是世界史上一件大事。一个人口600万,面积不到6万平方公里的国家,这样一个有农业基础并且法制传统坚强的国家,竟能使全国的管理数字化,有如一个自由城市,实在是历史上前所未有。过去英国的军事力量,没有法国和西班牙强大,航海探险在西、葡各国之后,商业组织,也让意大利和荷兰占先,至此,它才以最紧凑的组织作本钱,竟在效能上超过上述诸国,因之称雄于世界达几个世纪。

    要点

    此章是黄仁宇先生对于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的认识,集中体现了黄仁宇的“大历史观”,不仅是理解中国历史的关键,也是理解世界历史的一把钥匙。其中,关于资本主义的定义及其理解,是本专题的核心所在,须要好好体会。

    概念解释

    “十字军东征”:欧洲当时面临着人口的压力,而教皇和各国君主也希望能从东方掠夺财富,故而宣扬“圣战”,要求解放基督教的圣地耶路撒冷,结果组织了大规模的东征运动,其中还有一次专门组织了一支“儿童团”,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因皆为教徒,佩带十字架,故又称十字军东征。

    “圈地运动”:由于毛纺织业的巨大利润,使得畜牧业比农业有更多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圈地运动,其中尤以英国的最为典型。所谓圈地,就是用篱笆、栅栏、壕沟把强占的农民份地以及公有土地圈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批丧失土地和家园的农民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这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光荣革命”:复辟的詹姆斯二世推行维护天主教的政策,并残酷迫害清教徒,危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1688年,詹姆斯得子,其信仰英国国教的女儿玛丽没有希望继承王位。为防止天主教徒承袭王位,由议会出面邀请詹姆斯之女婿、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到英国来。11月,他率军1.5万人登陆。经威廉同意,詹姆士流亡法国。第二年,威廉与玛丽共同统治英国,并颁布《权利宣言》。此为光荣革命。

    思考题

    1.什么是“资本主义”,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起资本主义?

    2.试比较威尼斯、荷兰和英国三者之资本主义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