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王侯
字体: 16 + -

第一百一十三章 疑人不用

    ps:加班到两点,终于码了一章了,另外多谢书友42304213的月票,甲鱼在此拜谢了。

    李奕等人在王允成的带领下,巡视了一遍营地,回到签押房之后李奕等人个个沉默不语,看着那一个个衣衫褴褛的士兵,现实太残酷,此情此景远比窗外的天气更加让人低落。

    “你们的物资每个月都按时按量调拨,为什么士兵们还过得这么凄苦?”李奕气愤的问道。

    “大人有所不知,朝廷调拨的物资绝大部分都没有用到士兵们身上,基本都进了邓帅的腰包,士兵们实在是活不下去了才发生骚乱的,而且还有更严重的。。。”王允城欲言又止。

    “还有什么更严重的?说。”李奕差点气乐了,眼前的情形实在让人不忍直视,难得还有比这更糟的。

    “邓帅对朝廷说是三万军队,可这三万军队差不多有一半是临时征调的民夫,完全是充人数的,经过此次骚乱之后,这一半多民夫已经逃回去了,如今这庐江城内的部队其实只有一万三千余人。”王允成硬着头皮汇报道。

    “我去他妈的,从今日起,我要所有的士兵都能吃饱肚子,另外大战将起,把欠的军饷尽快的发下去,我们不能让士兵们空着肚子上战场。”

    纵使李奕有心理准备,可也被邓玘的丧心病狂给震惊了,吃空饷是绝大多数明朝军头的惯用伎俩,说句实话,明朝的军神戚继光也干过这种烂事,因为按照明朝的俸禄,一个领兵大将莫说上下打点,迎来送往,就连自己的亲兵都没法养活,就算吃空饷是军中的潜规则,可万事都有一个底线,像邓玘这样肆无忌惮的还是比较少见,毕竟三万军队有一大半是虚报的人数,这也太骇人听闻了。

    “那现在能拿刀弟兄有多少人?”李奕骂完之后沉默许久才平复了自己的心情,骂完之后问题还得面对,李奕沉声问道。

    “我们这支部队对外号称是三万,其实真正能打的也就差不多五千人,这五千人都是邓帅从四川带出来的老兄弟,战斗力还可以,其余的人只能当杂兵使用,平时打打杂敲敲边鼓可以,真正要拼命的时候就得靠这五千老兄弟。”王允成如实回答道。

    “五千人。”李奕暗自盘算,根据洪承畴提供的军情,张献忠所部差不多五万人左右,刨去老弱,精兵应该在三万左右,以五千对三万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兵甲器械是否充足?”李奕思量许久之后问道。

    “五千精兵的兵器甲具能保证,其余的人都只配了简单的长刀,如今最缺的就是箭矢和火药,这几日我清点了一下,箭矢不到三万支,火药不到一千斤,若闯贼大举攻城,可能坚持不到两天。”王允成默然说道。

    “火药?难不成我们还有火炮不成?”李奕闻言喜出望外,以前读历史都说明朝的火炮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可一直没有机会见到实物。

    “是的,营中有弗朗机炮二十门,是邓帅花大价钱买来的,不过大人对这玩意别报太大希望,因为准头和发射速度都不如预期,真到了战场之上还是刀枪来的靠谱。”王允成见李奕喜出望外,虽然不忍打击他的兴致,可还是如实汇报道。

    “无妨,有总比没有好。”李奕知道明朝末期正是冷热 兵 器交替的时代,火炮和火铳的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真正在战场上唱主角的还是传统的刀枪弓箭,当然这与当时的工艺水平有很大关系,特别是明朝末期,朝廷腐败,铸造的火炮质量不过关,很容易引起炸膛,一旦炸膛之后对己方的士气打击太大,所以此时的将领对于火炮这件大杀器用起来很谨慎。但李奕知道单独的一门火炮造成的杀伤力有限,可要是这几十门火炮一起开火,那也够张献忠他们喝一壶的。

    “还有就是营中的粮食已经不多了,满打满算也就够大军吃五天的。”王允成提醒道。

    “庐江县的知县呢?”有困难找政府,既然到了庐江县,那粮草问题就得问庐江知县了。

    “前几日军队发生骚乱,庐江知县已经带人出城去了,对外说是请大军前来平叛,其实是去避祸罢了。”王允成无奈的说道。

    “好嘛,看来这下真的得靠我们自己了。”崇祯皇帝对于地方官丢城失地向来都是重罚,轻则丢官罢职,重则满门抄斩,这庐江知县贪生怕死,倒还真会找理由。

    “既然如此,那这庐江城咱们就接管了,传令下去,庐江城进入紧急状态,庐江城只允许出不允许进,每天日落之后百姓不允许上街,庐江城内的粮食统一买卖,每人只允许买一天的口粮,你派人守住各个粮商的店铺,但凡有人敢违抗军令格杀勿论,另外再派出所有骑兵,向城外周外的百姓预警,命他们迅躲藏起来,另外还要随时注意闯贼的动向,别等闯贼攻到城下,咱们还蒙在鼓里。”李奕对于守城有自己的一套心得,只不过是把当日在蒙城干过的事情再来一遍罢了。

    王允成冲锋陷阵是把好手,可一个好的将军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统帅,以前邓玘在军中时,所有的一切都由邓玘说了算,王允成只需按命令执行就可以了,可如今轮到要他做决定时,王允成反倒有点不知所措。如今李奕的到来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李奕每说一条命令,王允成就立即安排手底下的一个人去执行,两个人虽然是临时凑在一起,可配合的还算默契。

    “大人,还有什么吩咐没有?”王允成见李奕命令发布的差不多了,小心问道。可以说李奕刚才的一番命令已经在王允成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奕虽是书生可却是知兵之人。

    “在城楼上多备一些滚石檑木吧。”李奕最后补充道。

    “庐江地处江南,城内石料较少,要想备足滚石檑木,恐怕有点难度。”王允成为难的说道。

    “那就拆房子,就从这县衙开始,县衙拆完了就拆靠近城墙的民房。”拆除民房,百姓们肯定怨声载道,可战争期间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为了尽量减少百姓们的怨气,李奕只得吩咐从这县衙开始拆起。

    “属下遵命。”王允成没想到一身书生气的李奕有如此气魄,行了一个军礼之后就要出去安排人准备。

    “等等。”李奕见王允成就要出门,立即把他叫住。

    “大人还有什么要吩咐的?”王允成回头问道。

    “给我们准备十几套干爽一点的衣服,另外还给我备好笔墨。”李奕现在身上穿的衣服还湿漉漉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李奕可不想拖着病体上战场。

    “好了,我这就派人送过来。”王允成答应后赶紧安排去了。

    不一会儿,王允成就派人送来十几套新的军服,虽然做工粗糙,可胜在干燥,李奕一行人赶紧将湿漉漉的衣服换了下来。

    “大人,犯上作乱可不是小事情,你非但没有追究这王允成的责任,反而把守城的重任叫给他,万一这庐江城守不住,恐怕对大人不利啊。”屋内就剩下李奕和他的亲兵,许忠不无担心的提醒道。

    “哦,这是你自己想的?”李奕对许忠的话语甚感意外,许忠一直以来给人都是一个忠实可靠的印象,没想到这个时候会说出这么一番话语。

    “是我自己瞎想的。”李奕脸色微赧,不好意思的说道。

    “那很有进步啊,你说的没错,万一这庐江城守不住我罪责难逃,可眼下我们能依靠的就只有王允成和他手里的军队,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李奕无奈的说道。

    “大人把自己的荣辱押在这王允成的人品上,是不是太冒险了?”许忠关心的问道。

    “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王允成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全这些士兵,我就信他一回又何妨,他既然没有辜负这些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弟兄,想来也不会辜负我。”所谓见微知著,王允成若是奸猾之人,也不会为这些士兵出头,李奕不是鲁莽之人,通过刚才的观察,李奕发现这些基层的士兵是打心眼里服王允成,所以这才把整个庐江的防务交给王允成。

    “大人所言极是。”许忠见李奕找就考虑到了这个情况,当下也对李奕所做的觉得感到认可。

    “不过你说的话也不无道理,这段时间你尽量跟在他身边,一旦发现有什么异常,立即向我汇报。”李奕想了片刻之后说道。

    “好,我记下了。”许忠点头应承道。

    李奕在说完把准备好的纸张铺好,略加酝酿之后就开始提笔,虽然洪承畴给了他便宜行事的权力,可此次事关重大,特别是发生骚乱之后,李奕非但没有把剥夺王允成的军权,反而把整个庐江的防务交给王允成处理,这一切李奕都得向洪承畴如实汇报。

    李奕停停写写,耗时半个时辰才把文书写好,写好之后,李奕把信封好交给了自己的一个亲兵,并反复叮嘱道:“务必把此信亲自交到洪大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