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王侯
字体: 16 + -

第一百一十章 邓玘

    ps:史书上的邓玘确实是坠墙而死,不过时间和日期有点不对,希望各位书友不要见怪,小说三分真实七分虚构嘛。

    粮草一事处理完毕,李奕本打算立即赶回颍州,慕容燕强留下李奕在府中吃完午饭再走,盛情难却,李奕不忍拂了慕容燕的面子,只能答应在六安吃过午饭再走。

    因为李奕吃完需立即赶回颍州,慕容燕准备的饭菜没有昨日的丰盛,简单的四菜一汤。

    “慕容兄,此次六安之行,承蒙你的照顾,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马上就要上路了,李奕不能饮酒,故而只能以茶代酒。

    “好,我祝李兄一路顺风,此间事情一了我立即赶往蒙城与你回合。”慕容燕点头应承道。

    “那这里的事情就交给慕容兄了,来日我们在蒙城再聚。”李奕说完放下手中的茶杯准备起身告辞。

    李奕的亲兵早就在门外等候多时了,见李奕出来立即牵出战马。

    “李兄,一路顺风。”慕容燕看到李奕翻身上马,拱手说道。

    “慕容兄,后会有期。”李奕回礼之后,催动马匹缓缓向城门口走去。

    出了城门之后,李奕一行人见官道上人烟稀少,便不惜马匹的脚力,开始纵马驰骋,一时间官道上卷起阵阵烟尘。

    “大人,你看,那是不是许大人。”铁牛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忽然间看到迎面冲来一人,越走近发现这人越熟悉,离了一两百米时,铁牛才反应过来这人不是别人,正是许忠。

    “还正是许忠。”李奕定睛一看,发现这人还真是许忠,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许忠如此急切的赶过来,必然是除了大事。

    “大人,大人。。。”许忠在马上也看到了李奕一行人,待冲到李奕身旁时,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

    “水。”李奕一见如此场景,赶紧对身旁的亲兵吩咐道。

    “咳咳咳。。。”许忠接过水壶以后猛地大灌了几口,因为喝的急了,一下被水噎住喉咙。

    “慢点喝,不着急。”李奕安慰道。

    “大人,出大事了。”许忠摸了摸嘴边的水迹,惶恐的说道。

    “不急,天塌不下来,慢慢说。”李奕淡然的说道。

    “洪大人来信,要你速去庐江接替邓玘的部队。”许忠缓了缓自己的语气汇报道。

    “庐江,邓玘?”李奕一时间摸不清头脑,邓玘领三万兵马一直守在安庆,什么时候来到了庐江,再说自己身为蒙城知县,虽说身兼粮草转运使,可毕竟是文官,万万没有自己去接替这邓玘的道理啊。

    “洪大人说你看了这封信就明白了。”许忠说完递过洪承畴的亲笔文书。

    李奕将信将疑的接过文书,撕开信封之后,细看之下果然是洪承畴亲笔所写,信不长可内容却是让人万分震惊,纵使李奕意志坚定,也被这信的内容吓到了。

    事情还要从数日之前说起,洪承畴打算对滁州周围的数十万流民军进行彻底的清剿,可没想到的是,流民军分成了两个部分,以高迎祥为首的一部分刚和洪承畴的大军一接触就立即调转方向一路向北杀去,而以张献忠为首的一部分开始做出攻打南京的打算,南京的守军严阵以待准备迎敌,可没想到的张献忠在滁州城下虚晃一枪,张献忠的大军压根就没过长江,而是饶过滁州直奔西面而来。

    两大巨寇都想借官兵之手消灭对方,高迎祥开始答应张献忠替他挡住官军三到五天,可张献忠的部队开拔之后,高迎祥立即带领的自己的大军北上,根本没有和洪承畴的大军有正面接触,这一举动直接把张献忠的北面暴露给了洪承畴。而张献忠也好不到哪里去,当日约定高迎祥挡住官军,张献忠攻打南京,可张献忠压根就没有攻打南京的打算,他率领的大军沿着滁州绕了一圈,转而杀奔西面而来,没有了张献忠的牵制,高迎祥的部队很有可能被洪承畴包了饺子。原本浑然一体的流民军在两位大头领的猜忌下分化成了两股,按照洪承畴手里的兵力,此刻他追击任何一路都能全歼敌军,可如果分兵的话很有可能只会重创贼军而不能全歼。洪承畴乃是天下有数的名将,岂不知伤其十指不如断起一指,可纵使洪承畴身为五省总督,也有身不由己的苦衷。

    高迎祥是天下流民军的首领,此次更是号召天下反贼围攻凤阳,让大明朝廷丢尽了脸面,崇祯皇帝恨不得对他千刀万剐。而另一位更是在崇祯皇帝祖坟上封自己为古元真龙皇帝,自古天无二日地无二主,称帝一事乃是犯了崇祯皇帝的大忌讳,崇祯皇帝必欲将他剁成肉泥。两人都是崇祯皇帝点名要抓拿的人,洪承畴不敢也不能说放任何一路人马突围,要不然别说崇祯皇帝那一关过不去,就是六科言官的唾沫也得把他给淹死,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洪承畴只能分兵,朱大典和杨一鹏以及洪承畴的主力部队调转兵锋北上,而左良玉和邓玘则领兵在寿春庐江一线堵击张献忠部。

    邓玘接到洪承畴八百里加急的文书之后,不得已领兵赶往庐江,邓玘御下严苛,为人贪小利而忘大义,不光对底层士兵施以严刑峻法,纵使他身旁的副将也不放在眼里,邓玘在军中骄 奢 淫 逸,而底层士兵却是食不果腹,在他军中克扣粮饷乃是常事,只是邓玘为人悍勇,武艺超群,军中诸人是敢怒不敢言。

    三日之前,邓玘带领大军来到庐江,一想到自己很可能要面对张献忠的大军,邓玘这心里就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对于自己的这个四川老乡,邓玘还是十分了解的,两人都是穷苦人家出身,邓玘当过轿夫,而张献忠当过狱卒,两人都曾经在底层社会苦苦挣扎,如果当年邓玘没有走上从军这条道路,很可能这十三路反贼之中就有他的名字。尔后经过一番奋斗,两人都在各自的领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不管是当官还是做贼,想要出人头地都是需要智慧的。很显然邓玘和张献忠都不是愚蠢的人,所以面对洪承畴的军令,邓玘陷入了纠结,深深的纠结,战的话很有可能损兵折将,如果这一仗拼光了自己的老底子,那以后又有谁把自己放在眼里呢?可要是不拼命,让张献忠安然通过自己的辖区,洪承畴怪罪下来可怎么承担的起呢?

    就在邓玘陷入深深的纠结当中时,他的数万士兵正因为空着肚子在大营中鼓噪不安,没办法,因为邓玘克扣粮饷,军营中的火头军根本没有足够的粮食让这些士兵们食用,开始是减少士兵的饭量,尔后干脆把干的变成稀的,每到晚上,火头军就只能给这数万士兵准备稀饭。这些士兵经过一天的行军,肚中早就空空如也,一碗稀饭下去还不够塞牙缝的,一时间士兵鼓噪起来。

    邓玘的副将王允成见实在闹的不像样子,便自作主张的来到邓玘营中请他特批一下,让这些士兵们吃一顿饱饭,可这一个小小的建议让邓玘勃然大怒,邓玘视这支军队为禁脔,而王允成的建议在他眼里成了收买人心的举动,这叫邓玘如何能忍,一气之下的邓玘吩咐左右把王允成拖到帐外大打二十军棍。

    不甘受辱的王允成一怒之下拔出手里的腰刀将邓玘的两个亲兵砍了,回到大营之中振臂一呼,要为大家伙讨要这几个月的粮饷,一时间军中这几万还饿着肚子的人纷纷响应,人人拿起自己的武器逼向邓玘的大帐。

    邓玘万万没想到在自己眼里温顺如绵羊的士兵敢拿起武器反抗自己,惶恐不安之间领着自己的亲兵一路往帐外逃去,人内心的欲望一旦打开,想要收进去可就难了,所有拿起武器的士兵知道今日如果不能把这邓玘给抓住,一旦被他逃走了那人人都得不到好去,一时间整个庐江城乱作一团,数万士兵纷纷提着武器寻找他们的主帅。

    邓玘如丧家之狗一般东躲西藏,庐江城本就不大,而且对于他来说人生地不熟,根本没有藏身之处,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邓玘只能往城外逃去,可庐江城大门紧闭,而且有专门的士兵把守,如果走正面还没逃出去可就暴露了,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邓玘找来绳索准备从城墙上把自己吊下去。

    天下的事情就是这么无奈,自天启初年就参军,大小百余战,斩首数千级,勇冠三军的邓玘没有死在他的对手手中,而是死在一根绳子上面,邓玘为了翻越城墙,用绳子吊住自己往下放,可邓玘匆忙之间拿的这条绳子常年丢在角落,早就腐朽不堪,哪里能承受的住邓玘的体重,一代名将就这样从庐江城的城墙上跌落下来,顿时七窍流血重伤不治。

    温文尔雅的洪承畴接到这个消息时罕见的发了火,将手中的崇祯皇帝赐予自己的一只斗彩茶杯摔的粉碎,邓玘的死让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兵力更加雪上加霜,发火解决不了问题,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洪承畴想到了李奕,不管是蒙城知县还是粮草转运使,李奕都非常漂亮的完成了本职工作。而且前几日,李奕向洪承畴要了文书赶往六安,如今庐江离六安不远,刚好可以让李奕前去庐江收拾这个乱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