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王侯
字体: 16 + -

第九十一章 面见钦差

    ps:状态在一点一点恢复,各位书友给我一点时间啊。

    战旗猎猎,奔驰如风,颍州城外五十里,数十骑人马正疾驰而来,领头的正是一位年轻的将军,身着锦袍,腰垮横刀,身体随着战马的奔驰而上下起伏,看的出来此人骑术高超,虽然已经纵马驰骋上百里,可腰杆依旧笔直,来人正是李奕,昨晚接到尹梦鳌命令后,李奕略作准备领着自己的十余个亲兵,第二天一大早就从蒙城出发,奔驰上百里后,此时已经接近晌午时分。

    李奕回头看了看自己的部下,弓刀各在腰,虽然疲惫,却都挺起胸膛,踩着青草与春泥,迎着凛冽的寒风坚定向前。日近晌午,李奕感到肚中一阵饥渴,想必身后的兄弟们也差不多,李奕勒住马缰喝令全军下马休息,吃饱喝足之后再出发,争取在日落之前赶到颍州。

    “大人,你的饼。”李奕的亲兵队长王铁牛从怀里掏出干粮递给李奕,王铁牛荣升亲兵队长之后唯一的感觉就是每日的饭菜管够了,不过要他这等粗人对李奕的生活照顾的体贴入微,那简直是天方夜谭,这不把饼递给李奕之后,自己赶紧从怀里掏出大饼就着冷水大嚼起来。

    李奕自然不会对这等粗人太过苛责,煎饼又干又硬,李奕把饼细细的掰碎之后放入嘴中细细咀嚼,尔后再就着冷水将嘴中的大饼咽下。

    略作休息,李奕翻身上马,对着身旁的十余位亲兵说道:“出发。”

    自流民军过境之后,颍州民生凋敝,官道上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人流,十余骑在官道上纵马驰骋,丝毫不用担心撞到来往的行人,一路飞奔,李奕终于在日落之前赶到了颍州。

    刚刚过去的战火给整个颍州城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城墙上千疮百孔,烟熏火燎,不少地方地方已经露出豁口,将来想要修缮城防少不得又要花费一大笔银子。

    流民军退去之后,特别是钦差大臣洪承畴来到颍州之后,封闭许久的颍州城门终于再次打开,不过为了避免有奸细混入城内,尹梦鳌特意派了一队士兵把守城门,过往的客商每人都要仔细检查过后方可进城。

    李奕一行人座下乃是上好的军马高大神骏,而且十几人个个带刀表情严肃,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守城的官兵刚想上前询问,李奕手下的一个亲兵立即上前表明身份,那领头的士兵赶紧说道:“原来是李大人到了,知府大人已经等你半天了,快随我进城。”

    进到城内李奕发现整个颍州还未从战乱中喘过气来,大街上空荡荡的,多是军士在沿街巡查,平民百姓不见一人,而道路两旁的商家也多是关门歇业,丝毫不见往日繁华。李奕暗自摇了摇头,流民军这一闹,恐怕整个两淮地区是伤筋动骨,百姓的生活可比往年难多了。

    李奕沿街一路走一路观察,不知不觉中已经来到了颍州知府衙门的之前,只见颍州知府早已在大门口等候多时了。

    李奕见状赶紧迎了上去,半跪着说道:“属下何德何能,让大人亲迎。”

    “仲明快快请起,我这是代表颍州城内的十余万百姓来迎接你啊,若没有你当日的仗义执言,这颍州城恐怕早就生灵涂炭了。”尹梦鳌抢上前来,将李奕等扶起。

    “谢大人。”李奕致谢道。

    “仲明这一路而来可还顺利?”尹梦鳌挽着李奕的手问道。

    “托大人的福,一路顺风,我接到大人的信之后连夜准备,今日清晨出发,一路不敢耽搁,希望没有误了大人的事情。”韩奕抱拳说道。

    “没有误事,快快随我进屋,有位大人物要见你。”尹梦鳌引着李奕进衙。

    “大人物?难不成是洪总督到了。”李奕脑子飞快的转动。

    “哦,仲明如何得知?”尹梦鳌大吃一惊,不解的问道。

    “属下猜的。”李奕看到衙门周围的防御力量明显增强过了,最关键的是有不少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在衙门周围布防,要知道锦衣卫乃皇帝亲军,除了皇帝本人有资格差使外,那就只有钦差大臣才有这个待遇,而如今整个两淮地区的钦差大臣也只有五省总督洪承畴了。

    “不错,正是洪总督到了,昨日与他聊起战事,听闻你在蒙城的光辉战绩对你是赞不绝口,洪总督特意命我叫你前来一叙,想听听你对目前战局的看法。”尹梦鳌没有去想李奕为何猜的如此准确,而是把此行的目的直接告诉李奕,让他提前有个准备,省的到时候在洪承畴面前失了方寸。

    “大人如此提携,属下感激不尽。”李奕头脑灵活,如果不是尹梦鳌极力推荐,洪承畴如何会对自己这个小小知县青睐有加。

    “如今闯贼势大,单靠某一个人的力量怎么可能平定,为今之计只有群策群力,众志成城方才能还这个天下一片安宁,你在洪总督面前尽管畅所欲言,不要心生顾虑。”尹梦鳌是惜才之人,担心李奕第一次见这么大的官员心生紧张,要是在洪承畴面前大失水平,那李奕以后的仕途将受到很大影响。

    “属下明白。”李奕心中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只得拱手谢道。

    “快随我进去,想必洪总督已经等候多时了。”尹梦鳌领着李奕推开签押房的大门。

    李奕进到签押房内,只见大案之后有一人端坐,细看之下发现,此人大概四十岁左右,身材瘦小,长相清瘦,脸颊狭长,三缕长须更添了几分儒雅,但此人眼角煞气极中,让人望而生畏,看到李奕进来,此人放下手中的毛笔,淡淡瞟了一眼李奕,仅此一眼李奕顿时感到如山的压力袭来,如果换做旁人,此时必定胆战心惊,不过李奕后世在电视上可是天天见国家领导人,故而虽然感觉到了一丝压抑,倒也没有失态,只是双腿一屈,跪在地上淡然的说道:“下官李奕,叩见钦差大人。”

    大案之后端坐之人正是洪承畴,就在李奕观察他的时候,洪承畴何尝没有在观察李奕,见他长身玉立,身材挺拔,特别是那双炯炯有神的眸子,让人印象深刻,洪承畴站起身来,缓声说道:“起来说话吧。”

    李奕站起身来,立于一旁,而洪承畴也从大案之后走出,看到李奕不卑不亢,丝毫没有畏首畏尾,让人心生喜欢,温眼道:“你就是蒙城知县李奕?尹大人昨日对你可是赞不绝口,今日一见果然少年英才。”

    李奕赶紧谦让道:“不敢,是尹大人过誉了,下官愚钝,故而平日里比其他人多想了一些,实在算不得什么。”

    “好,年少却不气盛,有功却不自矜,是个人才。”洪承畴微微一笑后继续说道:“来人,赐座,上茶。”

    李奕脸上表情依旧,紧挨着尹梦鳌坐下。

    “昨日与醒如兄交谈,听他说道你在去年就已经料到闯贼有可能南下,能给本帅说说你的理由吗?”洪承畴端起手边的茶杯,轻吹茶盏说道。

    “属下自上任起一直关注贼军动向,大帅自担任五省总督以来,对贼军的清剿颇为成效,贼军在山西、陕西、甘肃三省之间来回逃窜。”李奕对朝廷的塘报特别是关于洪承畴剿匪的内容与吴为有过仔细研究,当下用手沾了茶水在茶几上把洪承畴的进军路线和闯贼的逃窜路线一一画出,洪承畴乃是当事人,也是用兵的行家,自然知道李奕在茶几上所画线条代表的含义。

    “大帅命贺人龙和左光斗左右夹击,贼军避无可避唯有东进河南,可河南连年大灾,根本养不活这数十万贼军,故而河南也非久留之地。不过河南乃中原腹地交通发达,贼军占据荥阳之后东可以攻徐州,南则可以下许昌进两淮,不过徐州乃天下重镇,朝廷兵马众多,贼军肯定会避难就易,故而属下断定贼军必然南下。”李奕指着茶几上临时画的地图侃侃而谈。

    李奕用茶水在茶几上所画行军图很快就消失不见,可洪承畴记忆力惊人,纵使茶几上的行军图没了脑海中的行军图却愈发的清晰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醒如兄,看来咱们真的老了。”洪承畴慨然长叹,朝廷对于闯贼的方针永远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太过计较于一城一地的得失,故而自己上任以来虽然对闯贼多有斩获,可以说是每战必胜,可这只是战术上的成功,在战略上却是失败了。

    “彦演兄切莫如此,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你乃国之基石,这天下的反贼还需你去平定。”尹梦鳌见洪承畴慨然长叹,赶紧出言劝慰道。

    “是啊,这天下的反贼还需我去平定,说说吧,年轻人,如今闯贼齐聚凤阳,你猜接下来他们会怎么办?”多年的宦海浮沉早就让洪承畴心如磐石,刚才一丝小小的失落不过是他心里泛起的小小涟漪,回过神来的洪承畴还是那个杀伐决断的洪剃头。

    “据属下猜测,贼军很可能会在凤阳等待一段时间,等朝廷各路大军赶往凤阳之时就是他们突围的最佳时机。”李奕理了理思路后说道。

    “你是说他们会趁凤阳周围城池空虚,带兵占领凤阳周围的城池?”洪承畴立即明白李奕的意思。

    “不错,凤阳乃我大明龙脉所在,凤阳有失我想各地督抚必然派大军来救,我要是贼军头目必然在凤阳派一偏师固守,而主力部队的突围出去继续劫掠。”李奕沉声说道。

    “那徐州危矣。”洪承畴闻言大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