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王侯
字体: 16 + -

第八十九章 五省总督

    ps:洪承畴算是明末顶尖的统帅,不过此人晚节不保,算是一大遗憾吧,只想说一句,请本佳人,奈何从贼?

    适度的饮酒可以有助于睡眠,李奕身体乏困加上昨夜多喝了几杯,第二日难得睡了一个懒觉,待李奕梳洗完毕后日头已经老高了,大雪之后必是晴天,雪水融化沿着屋檐留下,在院子里滴答作响,李奕推开门之后感觉一阵寒意,紧了紧身上的大衣来到签押房内。

    与屋外的寒冷不同,屋内炭火烧的正旺,吴为一大早就来到这里办公,如今这屋内已经是温暖如春。

    “大人,来了正好,这是我写的报捷公文,你看看要是没问题的话我就差人送往颍州了。”吴为见李奕进屋赶忙停下手中的毛笔,抽出一纸公文递给李奕。

    李奕接过公文后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之后细细的阅读起来,吴为的一支妙笔将此次蒙城之战和庙山之战写的绘声绘色,让人看了不禁大声叫好,可在李奕看来虽然文章写的好,可总是缺少了一点什么东西。

    “大人可是文章不合适?那我再改改。”吴为见李奕默不作声,赶紧起身问道。

    “不,文章写的很漂亮,可我觉得就是文章写的太漂亮了。”李奕不知可否的说道。

    “文章写的太漂亮了?”李奕的话语颇为矛盾,让吴为一时摸不着头脑。

    “不错,你把战争的胜利归于某一个人,也就是我的身上,当然在这几次战役中我确实有些功劳,但我想我们该把更多的笔墨用在那些牺牲了的将士身上,他们死了享受不到胜利的喜悦,但我们该把光荣给他们。战争是残酷的,没有牺牲也就没有最后的胜利,我希望这份公文能如实的反应出流民军的情况,他们不是土鸡瓦狗也不是天兵天将,轻视他们必定会吃败仗,可只要认真对待小心应对一样可以战胜他们。你可以把我们每次战斗的损耗和斩获情况一一列上去,尽量用详细的数据说话,让朝廷的那些大员看看我们是怎么打赢这几场战役的。”此时的文章重视文采但在数据方面却不是那么的详细,对于战斗经过往往是一笔带过,这不是吴为的个人 问题,而是整个大环境使然,李奕不能太过苛责。

    “那这样一来会不会太长了,如今朝廷里的大员可没几个懂兵事的。”吴为不无担心的提醒道。

    “你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我想总要有一个人来改变这个状况,我想这满朝文武总有懂行之人。”李奕毅然说道。

    “好,那就依大人所言,我再把这文章改改。”吴为知道李奕所言不无道理,当然也就不再坚持,接过公文之后伏在书案上动起笔来。

    李奕亲身经历过这几次的战斗,对于这几次的战斗情况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两人一边讨论一边查阅资料,增删数次之后这才把这篇公文给写完了,整篇文章没有多余的煽情更没有夸大官军和弱化流民军之嫌,更多的是用数据说话,每一次战斗的战损比都一一在列,与其说是一篇公文倒不如说是一篇报告文学。

    文章定稿之后,吴为再用馆阁体誊抄了一遍,再确认没有错别字和犯忌讳的词语后将信封好,盖上大印之后叫衙役赶紧送往颍州知府衙门。

    报捷的公文发出之后,李奕开始着手整顿蒙城兵马,该提拔的要抓紧提拔,说保家卫国捍卫远在紫禁城的崇祯皇帝未免太过虚伪,没有真金白银和上升途径,谁会跟着你卖命。好在基层军官的大量损耗和队伍的扩编,李奕有足够的职位来赏赐此次有功之人。

    三千队伍被划分成是个部分,重中之重是骑兵队伍的组建,此时的骑兵队伍不亚于后世的坦克部队,机动能力和杀伤能力都远远强于普通士兵,此时有一句话叫后金不满万,满万则无敌,不是满人个个骁勇而是满人自幼生活在马背之上,成年男子个个骑术精湛,弓马娴熟,组建成骑兵部队之后战斗力远胜于明军。不过组建骑兵部队耗费的金银粮草也是惊人的,光喂养马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李奕如今家底薄,只能先组建一支五百人的骑兵部队,至于骑手的选拔和队伍的组建,李奕交由许忠全权负责,每日只关心部队的进展情况。

    第二支部队则是弓箭手,弓箭手是一支军队的饿远程攻击能力,此次战斗结束缴获了大量的良弓硬弩,李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编,这支部队交有李信负责,八百弓箭手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就比较可观了。

    第三支部队这是最普通的步兵,步兵是一支队伍的基石,战场之上只要步兵不溃败,那这支部队就有战斗下去的能力,所以这支部队的领头人必定是忠实可靠,百折不饶,李奕有意提拔周渤来带领这支队伍,但周渤毕竟是降将,如果全权负责恐怕让军中旧人不服,为了避免此种情况,李奕让周渤为主杨大牙为次,两人相互配合也相互制约,想必能把这一千六百余人带好。

    最后就是李奕的亲兵,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如果主帅被杀那整支军队将一哄而散,李奕从这三千人中挑选了五十人作为自己的亲兵,这五十人个个武艺精湛,单兵作战能力强,遇到紧急情况能保证主帅在战场的存活率,而李奕的亲兵队长则是当日李奕亲手招进来的王铁牛,当日城楼一战,王铁牛单人救主,仅靠一人之力就护的李奕周全,李奕不忘当日救命之恩,特意提拔他为自己的亲兵队长。

    李奕在蒙城安心整军,可在蒙城以西的颍州则是另一番光景,颍州城高墙固,高迎祥和张献忠久攻不下之后,留下数万兵马围困颍州,自己则带领主力部队东进凤阳,但狡猾的张献忠走之前特意布下疑兵之计,主力部队人虽走了可并没将帐篷锅具等一并带走,并特意嘱咐留守的偏将,每日还按三十万人的数量点燃锅灶,每到做饭之时,尹梦鳌站在城楼上眺望流民军大营,只见营内烟雾弥漫,丝毫没有打开城门与敌军决战的想法。

    不过假的终究是假的,它永远不可能变成真的,流民军的故布疑阵能骗得了一时可骗不了一世,自前日下午起,流民军大营内就再没有升起过炊烟,一连数日城下大营丝毫没有动静,尹梦鳌派敢死之士从城墙上爬下去进到流民军大营,一番打探之后才知道整座大营已经空无一人,尹梦鳌赶紧到大营之内查探一番,这一查探不要紧,仔细观察之后发现大吃一惊,整座大营内哪里有数十万人生活的踪迹,平日里的炊烟不过是敌军的疑兵之计,正在疑惑敌军为何放弃对颍州的围困而直接撤兵,尹梦鳌接到军令,五省总督,钦差大臣,朝廷一品大员洪承畴正带领援军赶来,离颍州城已经不足二十里了,尹梦鳌这才如梦方醒,原来是援军到了。

    崇祯七年陈奇瑜犯下弥天大错,数十万流民军从车厢峡脱困而出,犹如蛟龙入海将陕西、山西、宁夏诸省搅了个一团糟。北方数省军事糜烂,搁谁摊上这事估计都的头皮发麻,陈奇瑜罢官之后被流放到边境线守长城去了,可这个乱摊子总得有人收拾不是,不过好在还有一个洪承畴,老洪似乎天生就是干这个的,流民军造反对于其他官员而言是难事,可对于洪承畴而言不过小菜一地。万历四十四年,洪承畴二十四岁,进京参加会试,成绩不错,应该说是非常优秀,最起码比李奕要优秀,高中二甲第十四名,按他的成绩完全可以进翰林院当庶吉士,尔后慢慢熬资历,等到把前面那些牛逼的都给熬退休了,那他很有可能入阁进入大明朝的权力中心。不过现实是残酷的,他并没有进到翰林院而是被分配到刑部,不出意外他这一辈子都不可能达到明朝读书人的顶峰----内阁大臣,好在洪承畴没有自暴自弃,此后的十几年,洪承畴混得还可以,当上了刑部郎中,又被外放地方,当了参政,不巧的是他外放的地方是陕西,也就是李自成的老乡。老天爷就是这么的有意思,流民军从陕西发源,而老天爷也给陕西派来了一个洪承畴。洪承畴似乎是一个天生的统帅,勇敢、谋略、果断、还有残忍,他一样不缺。在一次次的与流民军的战斗中,洪承畴由一个参政变成了陕西三边总督,加太子太保,尔后又接替陈奇瑜成为五省总督,兵部尚书,可以说洪承畴头上的乌纱完全是靠流民军的鲜血给染红的。

    洪承畴接任五省总督之后,带领自己的洪兵在北方数省大开杀戒,一时间血流成河,人头滚滚,不负洪剃头的威名。不过流民军也不是傻子最起码流民军的头头不是傻子,你老洪厉害咱怕了你不成,流民军为了避其锋芒,引兵东窜进到河南。

    洪承畴事后接到荥阳大会的内容急了,准确的来说是非常急,凤阳乃是老朱家的龙兴之地,别的地方烧了也就算了,可要是凤阳被流民军给烧了,那可是捅了天大的篓子。人还在祖坟被掘了,别说皇帝就是一普通人这脸上也挂不住啊,皇帝丢了面子那就得有人丢脑袋,老洪还想让自己的脑袋在脖子上多挂几年,故而一听到流民军南下之后,赶紧带兵追了上来,紧赶慢赶终于在元月底赶到了颍州。

    洪承畴让自己的部队在颍州城外五里处驻扎,自己则带领仪仗进到颍州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