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王侯
字体: 16 + -

第五十九章 大战前的平静

    ps:马上就要大战了,书友们点个收藏和推荐,甲鱼在此拜谢了。

    古语有云“二十七,赶大集;二十八洗邋遢。”这话说的是,老百姓会在腊月二十七这天,全家出动赶大集、买年货,采买足够半月之用的柴米油盐、鸡鸭鱼肉。然后从二十八这天,便不再出门,在家里洗洗刷刷等着过年了。可朱元璋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出身,当了皇帝之后也是没白天没黑夜的干工作,非但自己不休息而且要求天下官员跟着他一起干,不到大年三十就不准休息。可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老朱当年立在宫门口那块‘宦官不准干政’的铁牌都被太监偷摸给砸了,老朱留下的规矩当然就更不管用了,过了小年之后,蒙城县衙基本处于放空状态,大多数吏员都是来衙门点个卯后就回去准备年货去了。

    大年三十的下午,李奕在进行了崇祯七年最后一次训话后,蒙城县衙各房上锁落钥,衙门里也不再接受任何民事诉讼,想告状的得等到明年过了元宵之后。

    李奕宣布解散之后,衙门的书吏、衙役、脚夫这才一哄而散,踏踏实实的回家准备年夜饭去了,衙门里就剩下李奕、吴为、舒萍儿、小六子和匆忙赶回来的许忠,几个人刚好凑到一起过年。

    李奕回到屋内脱去公服换上一身居家的棉衣,看着镜子内那张年轻的面孔,李奕不禁潸然泪下,每逢佳节倍思亲特别是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李奕不禁想到了前世的父母,可以想象他们听到自己身亡的消息会是如何的伤心欲绝,李奕找准了故乡的方向,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算是给老人家尽孝了。

    “公子,出来放鞭炮了。”屋外的小六子看到李奕一人在屋内迟迟没有出来,不禁呼喊道。

    李奕擦了擦脸上的泪珠,起身来到屋外,昨日既然不可追,那现在就更加值得珍惜,屋外有自己的好友和知己在等着自己,自己在这个世界并不孤单。

    大年三十不光人间万民要吃顿好的,天上的神仙也得过过嘴瘾,因为平时对神仙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来个欢乐大酬宾。舒萍儿在堂前摆了一个天地桌,桌上除了香烛、挂钱,鸡鸭之外,最重要的还有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上面画着满天神佛,儒释道三家都有,咱们国人在信仰这一块丝毫不排斥外来神仙,这块印有满天神佛的全神码要享用半个月的香火,待到元宵节后方才能焚毁。

    衙门里此刻就剩下五人,听到李奕要上香拜神,就连一直在厨房忙活的舒萍儿也放下手中的活计赶到堂前,李奕乃是一家之主,这上香的任务自然是归李奕莫属,李奕上香长揖过后,许忠点起炮仗扔到堂前,爆竹一响这年味就浓了。

    “哎呀,我锅里的菜。”舒萍儿光顾着在供桌前礼佛许愿了,忘了锅里还蒸着菜呢,直到传来一阵焦味这才反应过来。

    舒萍儿进到厨房一看,这才发现锅里蒸的菜一片焦糊,舒萍儿准备了一天的年夜饭成了这个模样,顿时悲上心头,为了怕忌讳强忍住眼泪这才没有哭出声来。

    李奕进到厨房一看立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衙门里的厨娘今日早早就回家过年去了,这顿年夜饭就只有舒萍儿一人在忙活,稍不注意就出了岔子。

    “公子,都怪萍儿不好,把年夜饭给搞砸了。”舒萍儿看到李奕进到厨房小声啜泣道。

    “没事,没事,这么多食材,弄一顿好吃的还不简单,今天我给你们露一手,保准你们大开眼界。”李奕前世可是一个大吃货,天南海北的美食可是吃过不少,厨艺也不差如今刚好可以派上用场。

    “公子万万不可,怎么能让你动手了,你到大堂候着,这里我能行的。”舒萍儿一听李奕要下厨,顿时急了,所谓君子远庖厨,何况李奕乃是朝廷命官,亲自下厨成何体统。

    “没事,今天除夕,我就破例一回。”李奕丝毫不在意,说完又对外面喊道:“六子,许忠,过来帮忙。”

    听到李奕呼喊,不光小六子和许忠赶了过来,就连老学究吴为也进到厨房一探究竟。

    “六子,你呢把这些菠菜,莴苣,笋尖,香菇给洗了,许忠,你把这肉给片了,片的越薄越好啊,你不是经常说你的刀法厉害嘛,如今可是考验你的时候到了。”李奕在厨房内指挥若定,颇有大将风范。

    “大人,我呢?”吴为一看人人有活干,自己也不能落后啊,上前请缨道。

    “先生啊,你就去堂内烧好木炭火,火越旺越好啊。”李奕略加思索后就回答道。

    “公子,那我呢?”舒萍儿看到厨房内立马热闹起来,顿时破涕为笑问道。

    “咱们两个就负责把这底料调好,今年的年夜饭咱们就吃火锅。”李奕为大家揭开谜底,舒萍儿准备好的年夜饭泡汤了,可有现成的肉食和蔬菜,正好趁着这大冷天吃火锅。

    李奕在西川省修了几年的铁路,不光领略了西川妹子的火辣,也知晓了西川火锅的做法,火锅的关键在于炒制火锅底料,而李奕作为一个超级吃货,专门讨教了一个西川正宗火锅店的大师傅,据这个大师傅说他炒制火锅底料的手艺可是祖传的,历经三百多年的考验,李奕掐指一算三百多年前可不就是明朝末年嘛,正好拿来露两手。

    火锅底料的炒制手续繁琐,材料复杂,李奕列了一个清单叫舒萍儿一一找来,还不错虽然没有全部可也能凑个七七八八,李奕按照大师傅传授的方法,先往锅中放入菜籽油,待油炼熟之后再放入切成小块的牛油,吃火锅最为关键的郫县豆瓣酱自然不能少,最后加入发好的干辣椒、生姜、大蒜、大葱,最后下入八角、三奈、桂皮、小茴、草果、紫草、香叶、香草等一干佐料,整个炒制过程历时半个时辰,待最后制成之时,整个后衙内外都飘着一股浓烈的火锅味。

    而一旁的许忠也已经把肉食切片,不愧是刀法大家,切出来的肉片厚度均匀,薄如肉纸,不过要是教他刀法的师傅知道他用五虎断魂刀切肉片,应该会大骂当初自己瞎了眼教出这么个徒弟,小六子也已经洗好青菜只等下锅了,此刻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李奕吩咐舒萍儿找来一口大铜盆洗干净后,放到吴为烧好的炭火之上,在铜盆内注入早上炖鸡剩下的鸡汤,再把刚才炒制好的火锅底料加了进去,厅内顿时鲜香四溢,一股浓烈的辣椒为刺激这几人的味蕾,让人食欲大开,小六子迫不及待的把片好的肉片倒进锅内,炭火烧的正旺,趁着肉片在锅内翻滚的时候,李奕举起酒杯对众人说道:“今天大年三十,咱们一起喝一个。”

    “来,干杯。”五人共同举杯,因为缘分五个人聚在了一起,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极薄的肉片在汤中翻滚两圈就已经熟透,李奕指着锅中翻滚的肉片说道:“大家伙赶紧下筷子,肉片老了可就不好吃了。”

    火锅这种烹饪方法自古有之,可真正把这种烹饪技法发扬光大的确实满清入关之后,此时的火锅多是平民百姓打牙祭的方式,根本登不上大雅之堂,李奕采取的是经过数百年发展之后的火锅底料,滋味当然不一样,无肉不欢的许忠和小六子两人夹起肉片放到嘴里一尝,顿时眼前一亮,实在是太好吃了,麻辣鲜香回味无穷,让人回味无穷。

    李奕在西川省修了三年的铁路也是吃了三年的火锅,可是亲手制作却还是头一回,就这也让其余四人大开眼界,原来自家大人不光书读得好,官做的溜,做吃的也不含糊。

    “这第一杯酒我敬一下先生,先生自我上任以来智计百出,不但助我在蒙城站住脚跟还外除奸佞内安民生,实在是劳苦功高。”李奕端起酒杯向吴为敬道。

    “大人过奖了,大人不嫌我出身微寒,以师礼待我,我纵使粉身碎骨也难报大人知遇之恩。”吴为蹉跎半生,人到中年终于得遇明主,对于李奕是打心里感激,看到李奕敬酒赶忙站起身来干了杯中之酒。

    “这第二杯酒我敬一下许忠,你见义勇为打抱不平是义,编练新军爱兵如子是为仁,教授武艺尽心尽力是为勇,希望你再接再厉把新军练好外抗强贼内安百姓。”李奕第二个要敬的则是许忠。

    “大人,我老许是个粗人不知道说话,可我知道大人救了我老许的命,上刀山下火海只要你一句话我老许绝不皱眉。”许忠换上大碗满上之后一口干下。

    “这第三杯我敬一下小六子,我上任途中遭遇不测,你能不离不弃我很感激,但更让我高兴的是你肯踏实好学,跟着许忠练好武艺,来日战场杀敌建功立业也不负此生。”李奕看着一脸稚气的小六子说道。

    “公子,小六子不过是尽了我的本分,当不得当不得。”小六子听到李奕如此夸奖,诚惶诚恐的说完干了一杯。

    “这最后一杯呢我敬一下咱们的萍儿,后衙之中大小事务都是你在打理,你可是我们的大管家。”李奕最后敬的则是身旁的舒萍儿。

    “公子,使不得使不得。”舒萍儿一向以婢子自居,看到李奕如此客气,顿时羞红了双脸。

    “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这杯酒你当得起。”李奕先干为敬。

    舒萍儿见状也只能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被酒一呛双脸酡红,更显娇艳了。

    今日难得高兴,酒是越喝越兴奋,老夫子吴为趁着酒兴背起了王阳明的《传习录》,小六子则要和许忠比划拳脚,李奕最后则唱了一首《难忘今宵》,算是缅怀一下当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了,就剩一个舒萍儿最清醒,折腾到半夜才把三人安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