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王侯
字体: 16 + -

第三十七章 买粮

    话说那谢宏宇向李奕保证一个月之内补齐一万石粮食,当天夜里约了蒙城县中的几个大粮商来商讨购粮的事宜。

    “今天叫各位来呢是有一事想让各位帮帮忙。”谢宏宇招呼几个大粮商坐下后,让过茶之后客气的说道。

    几位粮商也是莫名其妙,要知道谢宏宇是官自己是商,虽然这个时候官商之间的身份差距远没有明朝初年那么大,可官老爷这种天然的优越性是永远存在的,加上谢宏宇是蒙城县仓使,他们之间打交道的机会多了去了,现在看到谢宏宇如此客气,纷纷说道:“大人客气了,有事尽管吩咐,我们一定万死不辞。”

    “好,等的就是你们这句话,不枉我们相交一场,那我就直说了吧,各位呢都是粮商,我想从各位手里买点粮食。”谢宏宇开门见山把自己的要求说了出来。

    “哦,这点小事,大人说帮忙就太见外了,大人说个数我们即可送到粮仓去。”粮商们一听这是好事啊,自己干的就是这个倒卖粮食的事,如今生意上门能说什么帮忙啊。

    “一万石,而且是一个月内必须全部入库。”谢宏宇听到粮商们如此干脆,也就不藏着掖着了。

    “什么,一万石,还一个月内全部入库,大人你没说笑吧?”粮商们惊呼道,这个时候的粮食储藏条件不是很好,粮商们普遍都不会在家里储存太多的粮食。

    “怎么?有困难?”谢宏宇听到众人纷纷抱怨,顿时沉下脸来说道。

    “大人,你是知道的,如今已经深秋,收粮的季节早就过了,一万石粮食确实有困难啊,不是我们不帮忙,实在是力有未逮啊。”粮商们纷纷诉苦。

    蒙城县往年确实是产粮大县,但如今百姓地里种的普遍是半分粮食半分桑,留够自家的口粮外基本没有多少粮食可以出售,粮商们这个时候想要收粮只能是高价从百姓手里买那点口粮,可百姓们的那点口粮都留着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想在本县把这一万石粮食凑齐基本不可能。

    “我知道有困难,可就是有困难我才找你们啊,要不然我把你们叫到这里来干吗?说说你们库里面还剩多少粮食吧?”谢宏宇这个时候毫不客气的说道。

    “大人,我库里面就满打满算就是一千石粮食。”粮商们看到谢宏宇急眼了老实交代道。

    “我也差不多。”其余几个粮商纷纷附和道。

    “什么?这么少?”谢宏宇一听傻眼了,就是把这几个包圆了也凑不齐这一万石粮食啊。

    “大人,没办法啊,我们县本来就产粮食,百姓根本不用从我们手里购买,我们这点粮食也是要等到明年开春的时候再上市的。”其中一个粮商壮着胆子说道。

    “那可如何是好?”谢宏宇听完跌坐在椅子上,一个月内凑不齐这一万石粮食,自己的向上人头肯定保不住。

    “大人若是要得急,也不是没有办法,可以高价从百姓手里买粮。”一个粮商思索之后提议道。

    “高多少?”谢宏宇这个时候听到有办法后赶紧问道。

    “三两银子一石。”刚才那粮商回答道。

    “什么?秋粮下来的时候不过是二两银子一石,这才短短几个月就涨到三两。”谢宏宇刚燃起的那份欣喜被浇了个透心凉,自己这么多年贪赃枉法弄了点家底,这一下恐怕得全部搭进去了。

    “大人,粮食这种东西贱起来不值一分,只要风调雨顺地里每年都长,可这东西贵起来也是价比黄金,秋粮下来的时候满大街都是粮食,如今粮食都运到苏杭去了,剩下的粮食都是百姓的救命粮,如果想买价格自然高一点。”在这点上粮商们还真没忽悠谢宏宇,要知道秋粮刚下来的时候粮商们自然会压低价格收购,百姓们为了缴纳朝廷的税银自然是非买不可,如今税银缴纳完了,剩下的是口粮要坚持到明年夏粮下来,如果这个时候想买粮食价格比前段时间肯定要高出不少。

    “你们容我想想”一边是性命之忧,一边是半辈子的继续,谢宏宇舍弃哪边都觉得肉疼。

    “大人,你好好考虑,想明白了给我们一个准信,我们也好尽快动作。”众粮商们说完依次退出了谢宏宇的宅子。

    谢宏宇在屋内苦思半天,这李奕好端端的来查粮仓干嘛,无非是从李奕上任之后自己没打点一二,天底下哪有不贪的官员,与其把这银子拿去买粮食还不如拿去孝敬给李奕反倒落了个好,只要自己还在这个位子上,花出去的又可以赚回来不是,想到这里立即起身打算到衙门拜访一趟。

    临近深夜,李奕正和吴为在屋内探讨工程的进展情况,听到下面人来报说是谢宏宇深夜拜访。

    “谢宏宇这么晚了过来所为何事?”李奕对着身边的吴为问道。

    “大人要他一个月之内补齐粮食,肯定是有难度,这么晚了过来,无非是想用金帛开路,让大人放他一马。”吴为略加思索就猜清楚了谢宏宇的来意。

    “痴心妄想。”李奕断然拒绝道。

    “大人不妨让他进来,看看他有何说法。”吴为虽然对贪官污吏也恨之入骨,可光杀解决不了问题,如今蒙城县粮食危机,就算杀了谢宏宇可解决不了粮食问题也于事无补。

    “就依先生所言,看他有何说法。”李奕暂时按下怒火。

    待那谢宏宇进到屋内后,李奕率先问道:“谢大人深夜来访,可是粮食有着落了,特地向我报喜来了。”

    “大人容禀,大人容禀,我已经吩咐本县粮商开始筹粮,不过若这粮食收齐了我怕有损大人贤名,特意过来禀告大人。”谢宏宇赶紧回答道。

    “说”李奕一听几乎怀疑自己耳朵,收粮食有损自己的威名,这么烂的理由都能想的出来,还真亏他想的出来,不过也激起了李奕的好奇心,看他能编出什么理由来。

    “大人,秋粮已经收购完毕,百姓手里只剩下一年的口粮,百姓肯定不愿意出售,如果现在想购齐粮食只能从百姓手里高价收粮,耗费财力不说反而会害了这些百姓。”谢宏宇在高压之下嘴巴也特别利索。

    “害了这些百姓,什么意思?”李奕一下糊涂了。

    “大人你想啊,如今朝廷的赋税是一年比一年重,百姓们缴纳完税银之后只够一年的开销,如果现在高价收粮肯定有不少百姓会把口粮卖给我们,但这只能解燃眉之急,等到那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百姓手里没了粮食,就只能靠借贷度日,粮商们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必定会趁机提高粮价。到了那时百姓不但不会感念大人的恩德,反而会说大人勾结粮商故意台抬高粮价,大人若是等明年夏粮下来再收购,一可以节省大量的银子而来也让那些粮商们不敢太过压低粮价,实乃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当然节省下来的银子小的一定双手奉上。”谢宏宇说完双眼满含期待的看着李奕。

    李奕听完陷入沉思,如果不是闯军即将南下,等明年夏粮下来之后再收购粮食肯定最好的解决办法,可时间不等人啊,闯军一旦南下必会波及蒙城,此时不准备好足够的粮食,一旦闯贼围城则必定危矣,但谢宏宇说的也不无道理,如果百姓为了贪图眼前的利益而把一年的口粮卖了,到时候粮商提高粮价则如何是好。

    “咳咳”就在李奕陷入沉思的时候,一旁的吴为咳嗽一声打断了李奕的思考。

    “你先下去,我再考虑一下。”李奕知道吴为必定有话要说,只得先把谢宏宇支开。

    “属下告退。”谢宏宇听到李奕吩咐,以为自己的银子打动了李奕,心里暗自高兴赶紧退了下去。

    “先生认为如何?”李奕见谢宏宇退到屋外后咨询道。

    “大人你是觉得守住这蒙城县重要还是你的官声重要?”吴为淡淡的问道。

    “当然是守住这蒙城县重要,只要能保这满城百姓的平安,就算我被丢官撤职也在所不惜。”李奕坚定的回答道。

    “好,有大人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刚才谢宏宇说百姓手里只有一年的口粮,可我想说的是百姓手里的粮食越少越好,最好是能把蒙城县周围几个镇的百姓口粮全部收上来。”吴为沉声说道。

    “先生这是为何?”李奕听完不禁问道,要知道吴为不是贪图钱财之人,这样说必定有他的道理。

    “大人你想过没有,闯军南下必定派兵劫掠我蒙城县,如今百姓手里的一点口粮到时候就变成了闯军的军粮,百姓现在手里的口粮越多,那我们蒙城县到时候的围城压力也就越大。如果我们现在把百姓手里的粮食全部收上来,那闯军想围城必定要拍派兵去更远的地方筹集粮草,我们的压力相对来说就会小很多,望大人三思。”吴为说完静静的看着李奕,最后的决定还得他来做。

    “希望到时候我不会留下一个祸国殃民的名声。”李奕说完默然不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大人能不计个人得失,实乃大慈悲。”吴为宽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