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红楼
字体: 16 + -

第五十九章 荣府大哥

    很长一段时间里,贾珠已然渐渐习惯了府里的安逸生活。身为国子监书库官,他的大部分时间是悠闲的。若是没有什么书籍需要刻印,他往往都呆在府上,或在稻香村的书房里看书写字,或是和媳妇李纨一起到外面的大观园里闲逛。

    少年贾兰初长成,来往于府学和荣国府,两点一线。小两口已经不需要为孩子多操什么心了。尤其是李纨,她开始学着协助王熙凤处理一些管家奶奶该做的事情,虽说她并没有真心想当什么管家奶奶,不过是在尽一份身为长媳妇的责任罢了。

    在贾珠看来,媳妇李纨当不当这个管家奶奶,并不是很重要,毕竟贾府的这个管家奶奶并不好当。何况,这管家奶奶谁来当还得是老祖宗说的算。眼下老祖宗又对凤辣子满意得很,没有一个恰当的时机,贾珠也不好意思帮李纨向老祖宗争取管家奶奶的身份。

    事实上,贾珠更加关注的是贾府衰败后的退路问题。按理说,贾珠身为贾府的嫡长孙,应该尽量避免贾府的败落才是。若是贾府最终得以保住,贾珠也有兴趣和长房的贾琏兄弟争一争荣府的这个爵位。只是他已然断了科举之路,又是个小小的七品书库官,谈何能力保住贾府的家业。

    这样一来,面对贾府的颓势他也是有心无力,只能准备好退路了。进可封爵,退可种田!要是真有抄家的那么一天,贾珠觉得,只要能够成为有点田的小地主,他就非常满意了。

    虽说祭祀产业是不会被抄的,不过作为祭祀产业的族田是族长在管着。贾氏宗族的族长之前是贾敬、目前是贾珍。祭祀产业一直以来都是东府那边在管,根本轮不到贾珠来插手。

    鉴于此,为了铺好种田的退路,贾珠早就跟媳妇李纨商量好了,要把李纨的私房钱拿出来悄悄地在乡下置地买田。为了这事,贾珠早就拜托了家住乡下的刘姥姥。只是刘姥姥一直也没有个回信,贾珠也只能干等着焦急!

    对于国子监书库官这样的七品芝麻官,贾母和政老爷显然是不满意的,他们可是一直期盼着贾珠参加科举,就算不是前三甲,至少总要考个进士及第吧。

    一家人聚在一起开了个家庭会议,老祖宗贾母主持会议,政老爷和王夫人,以及贾珠和他媳妇李纨列席会议,贾宝玉和贾环旁听。

    会议上,贾珠也是再三为自己辩解,说是自从昏迷四年醒来之后,就对考试了无兴趣和信心了。鉴于贾珠已经生米煮成熟饭,老祖宗也就不再强求什么了,让贾珠以兄长的身份,多帮着政老爹监督宝玉读书就是。

    “宝玉,你听着,你的大哥虽说大不如前了,可是总算也是一个十四岁就进学的大秀才,如今又在国子监谋得了差事,以后他不仅是你的兄长更是你的师长,你大哥的话就和我的话一样有分量,你要多听一听,读书科举、光宗耀祖可就指望着你咧,我的小祖宗!”

    “孙儿知道了,老祖宗,宝玉会听大哥的话。”宝玉心里想着,让大哥管着总比让父亲管着要好一些。

    贾珠意识到,显然,他们这是又把希望都寄托在了贾宝玉的身上了。贾珠明面上自然连连点头答应着,实际上内心却是直摇头,想这宝玉一向视读书人为禄虫,又怎么会去参加科举考试呢!连一向威严的政老爹都拿他没办法,他一个当大哥又怎能劝得动他!

    这时,政老爹没有耐得住性子,补充说道:

    “环儿也是一样的,贾珠也是你的亲大哥,以后要多多向大哥学习,争取尽早进学,参加科考,光耀门楣,知道了吗?”

    “知道了,父亲。”贾环答应着。

    贾珠觉得气氛怪异,看了一眼王夫人,那脸色难看的就像生吞了一枚鸡蛋。

    这天,媳妇李纨找林妹妹聊天去了。贾珠正准备出门去趟国子监,虽说书库刻印的书籍都还够用,但贾珠想找他岳父大人商量一些前朝书版的修复问题。贾珠的想法是木质的书版容易腐朽,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材料刻书。这其中当然得花不少的钱,不过贾珠觉得,岳父大人身为国子监的祭酒,应该会考虑他的这个提议吧!

    凑巧的是,贾珠在屋里刚在正衣镜前穿好官服,就见丫鬟素云进屋来说道:

    “东府的珍大爷来请过去看戏、放花灯。”

    贾珠听了,这心里就是一阵纠结。真心话,他着实是不想去的。那贾珍的为人他是知道的,自个儿花天酒地也就算了纷纷,还把整个东府上上下下的家风带坏了。那乌烟瘴气的东府,除了侄媳妇秦可卿外,贾珠是谁也不想见的。

    然而,不想归不想,他身为荣国府的嫡长孙,若是长期以往地不和贾珍来往,还不让那些喜欢乱嚼舌根的人说起闲话来,要是说出宁国府和荣国府新一辈的关系恶劣这样的话来,那让老祖宗听见了,贾珠还免不了要被叫去谈话。要知道,贾珍可不仅他们这一辈的老大哥,还是贾氏一族之长,更是玉字辈中唯一一个袭了爵位的,这个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可是整整比贾珠的书库官大了四个品级。

    堂堂三品将军请他去看戏,贾珠这个从七品的书库官还敢不去?自然是要去的。于是,贾珠又更换了衣裳,出门往东府去了。

    “珠大爷,你这是要出门呀!”

    “嗯,没事,你们忙你们的吧!”

    门口的两个小厮似乎想跟着,但贾珠没让。

    这两个小厮是前些日子老祖宗命人送过来的,说是府上的几位都有随从跟着服侍,贾珠自然也少不了。贾珠给他们取了名,一个叫文韬,一个叫武略,本以为会是两个很有意思的人。

    可是几天后,贾珠却见这两个小厮无趣得很,叫文韬是个大字不识的文盲,叫武略的又是个只懂杂耍的二流子。想打发吧,贾珠又不忍心砸了他们的饭碗,就让他们留在稻香村,以后就帮着丫头们打打杂,做些体力活,不必再跟着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