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红楼
字体: 16 + -

第五十一章 贾兰应试

    在贾珠离开金陵城的这段时间里,贾府发生了不少的事情,首先是贾兰的进学。

    所谓进学,便是通过了童生试,考取了生员,即中秀才!这也将是贾兰进军科举的第一个目标。所谓童生,听起来就像是小学生一样,但事实上凡是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

    在等级上,古代的士子科举制度和现代的大学学位制度,可以找到一一对应的关系。士子的第一等级与大学的学士学位相当,叫做秀才。士子的第二等级叫举人,可以和大学的硕士学位相比。士子的第三等级叫做进士,相当于大学的博士学位。而二、三甲进士通过考试进入翰林院,相当于古代的博士后流动站。

    这样看来,秀才、举人、进士是中国古代的学士、硕士与博士。因此,乡试相当于大学里的研究生毕业考试了。

    科举每三年举行一次,首先是八月各省举行乡试,通过者成为举人,第二年二月在京城贡院参加会试,通过者成为贡士,三月参加皇帝亲自出题的殿试。

    因此,乡试是生员参加科举的初级选拔赛,而贾兰目前还只是童生,要想成为生员,就得参加童生试且通过。

    然而,国子监的监生虽然没有参加童生试,还不是生员,但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这也就是为什么贾兰的外祖父李守中在乡试临近之前,来看贾兰的原因,他是来给贾兰提供另一条路的选择。

    然而,李纨替兰哥儿拒绝了父亲提供的选择。李纨不希望兰哥儿和现在的贾珠走一样的路,毕竟贾珠在好几年前就是进了学的大秀才了,若不是因为大病一场昏迷了四年,恐怕这时候早已科举高中。

    李纨相信,兰哥儿会像他的父亲贾珠一样,靠自己的努力通过童生试,成为官学的一名生员,而不是靠关系和例捐入国子监。虽然贾兰还小,不可能通过童生试,不过提前参加也没有坏处,就当练练胆也好。

    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与院试三个阶段,每三年举行两次。只有通过了县试、府试两场考核的学子才能被称作童生,成为童生方有资格参加院试,成绩佼佼者才能成为生员。

    县试多在二月举行,由知县主持,是读书人迈向科举应试之途的第一次考试,县试的录取者仅仅获得参加府试的资格,需要在府试被录取之后,再参加各省学政主持的院试,被录取才能被称为秀才。

    县试要求有四名村庄里的人和一名秀才保举,方可报名参加考试。县试是最初级的科举考试,参加考试的人最多,水平也相对最低,其考题也是最容易的。

    考题主要是八股文和五言六韵律诗。八股文因题目来源于《四书》、《五经》,又分别被称为《四书》文和《五经》文。

    典型的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收结组成,其中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四部分必须使用排比对偶而两两相对的双股行文,共计八股内容。

    有的试题考察考生对于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有的考察考生史学方面的知识,有的考察考生对于地方史知识的水平。

    从这些考题来看,一个读书人要能考上举人、进士,在掌握《四书》、《五经》这些基本典籍之后,必须全面学习儒学、史学、文学和地方史的知识。

    不仅如此,八股文写作要求对仗工整,五言六韵诗要求押韵,这也就是说考生必须懂得音韵知识,并加以灵活运用。

    因此,考生要根据这些题目来写八股文和五言六韵诗,尤其是要写出能让主考官赏识的八股文,确实需要有相当好的知识素养和文学功底。

    在家塾里上了几天学之后,贾兰已经全面学习了《四书》、《五经》以及五言六韵诗。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言六韵诗即六韵十二句的五言律诗。

    第二天,贾兰起得晚了,本想偷懒一天,不去上学,见李纨气急败坏的样子,贾兰只好硬着头皮出门了,这个时间铁定是要迟到的了。

    在上学的路上再次遇见了贾芝。贾芝读书所在的私塾距离贾府较近,所以贾兰偶尔和贾芝遇见也是正常的。只不过在这个时间点就奇怪了。

    “贾芝,你怎么和我一样还在路上,这么晚了还没去上学?”贾兰不解地问道。

    “今天没去上学,再过一个月就是县试的时间了,我现在正要去县署礼房报名呢!”贾芝解释道。

    贾兰心想,反正今天也迟到,不想被老古董摆一副臭脸,干脆跟贾芝一起去县署礼房看看情况,虽然他还没有做好准备报考,不过先去了解一下也无妨。

    见贾芝一幅急着走的样子,贾兰说道:

    “我跟你一块瞧瞧去!”

    “那有什么好瞧的,像你这样的身份,准不了直接进国子监,根本不需要参加这些小考,你可别误了学业!”贾芝显然不明白贾兰在想什么。

    贾兰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贾芝实情,说道:

    “我其实压根就不想靠着捐钱进国子监,我已经跟我娘说好了,过几年先参加童生试。”

    贾芝没再说什么,带着贾兰一起朝县署礼房的方向去了。

    童生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县试由县官主持,儒学署教官监试。

    礼房是知县衙门办理祭祀考试等事务的下属机关。俩人到了县署礼房,便看到了一群人围在礼房门外观看墙上粘贴着的公告。

    礼房的大门一开,大家开始排着队伍,进行报名了。贾兰感觉热闹得很,却见贾芝愁眉不展,好像在寻找着什么,一问才知,贾芝在等其他四个小伙伴一起作互结保单。

    在县试的报名过程中,报考者除了填写个人履历外,还要互结保单和廪生具保。

    个人履历包括本人姓名,年岁,籍贯,体格,以及容貌特征。同时填写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存殁履历,过继的人要写本人亲生父母三代。互结是指考生取具同考的五人,写具五童互结保单,作弊者五人连坐,也叫五童互结保单。

    还要请本县廪生具保,称之认保,保其不冒籍,不匿丧,不替身,不假名,保证身家清白,非娼优皂吏之子孙,本身亦未犯案操践业。

    完成以上,才可以准予考试,名册分存县署。

    “来了来了,他们来了。”贾芝遥望远方,叫喊着。

    贾兰随着贾芝的目光望去,只见几个人影三三两两地走来。到了近处,贾芝才发现只有三个人是他认识的,便问:

    “怎么就你们三个,小胖没来?”

    “他突然决定不考了,说是没有准备好,怕考砸了留个心理阴影,要过几年再报考。”另一个人回答道。

    “那怎么办,只有四个人,做不成互结保单。”贾芝有点恼火。

    “你这不正好多带了一个人吗?”这是在说贾兰呢!

    贾芝看了一眼贾兰,略加思索了一下,说道:

    “不行,他今天就是先来了解一下情况的,还没有做好准备。”

    “不,我已经做好准备了,算我一个吧!”贾兰毫不犹豫地说道。

    贾芝诧异地看着贾兰,见他表情坚定,便不再多说什么,转而向其他人说道:

    “好吧,那就算他一个,我们五个人互结,话可先说好了,不冒籍,不匿丧,不替身,不假名,保证身家清白,保证考试不作弊。”

    听到作弊二字,贾兰的心里咯噔了一下,这个他可是无法保证的啊!不过,他很快就想明白了,他那高大上的作弊,任是谁也无法拆穿的。

    于是,五个人一起排在了队伍后面。终于轮到他们,贾兰开始在报名表上填写个人履历。

    姓名:贾兰

    年岁:六岁

    籍贯:京城

    体格:匀称

    容貌特征:无

    曾祖父:贾代善(殁)

    曾祖母:史xx(存)

    祖父:贾政(存)

    祖母:王xx(存)

    父亲:贾珠(存)

    母亲:李纨(存)

    填写好个人履历之后,五个人分别在互结保单上写上了自己的姓名,交给礼房的官员核验一番后,报名也就完成了。

    距离县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贾兰目前比较担心的有两件事。一个是如何向母亲李纨禀明今天的冲动之举,另一个是考试的内容。

    贾兰回到家里,便把报考了县试的事情告诉了李纨,谁知,李纨也只是略显生气地说道:

    “竟然你已经决定参加童生试了,尽早报考也没有错,多几次的机会中就是好,就担心你因为时间准备得不够,这一次考得不理想,就意志消沉。”

    “不会的,娘亲,不管考得怎样,孩儿是不会气馁的,何况万一孩儿不小心还就真考过了呢!”贾兰这样说道,心里其实也没有多大的把握。

    “一次能考过,当然最好啦!”李纨似乎不太相信贾兰会考过。

    贾兰处理完了第一件事,现在要处理第二件事了,这县试说简单也不简单,说难也不难,无非仍是四书五经和五言六韵诗罢了。

    县试的自由度比较大,由县令决定是考五场还是四场,第一场叫正场、第二场称初复、第三场为再复,第四场称面复,每场一个白天,隔一天一场。

    不过考生只要将正场考中了,便不必参加初复和再复,只需等待五日后的第四场面试即可。

    那些正场考不中的,就只好老老实实再参加初复,若是再不中,还能考再复,要是还不中就只有等下次县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