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红楼
字体: 16 + -

第五十章 别了,南安王府临安伯

    匆忙下山?是世子爷交代了重要的事情?不可能呀!世子爷闭关期间不会跟任何人谈话,更不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侍卫擅自离开?不好!难道是逃命?这个侍卫究竟能做什么事情需要这么慌乱地逃命呢?临安伯突然有了一个可怕的想法,难道这个侍卫就是镇国夫人派人潜伏在世子爷身边的奸细?临安伯这才意识到有事情发生了,于是带着侍卫们冲进了洞里。

    果然,洞内的景象让临安伯大吃一惊,世子爷和冲虚道长双双倒地,不省人事。临安伯立即让人把世子爷和冲虚道长背出了山洞。临安伯留在山洞仔细观察了洞内的情况,只见装水的水壶散落在地,世子爷闭关的时候没有进食,只是喝了这些水,莫非是这水有毒?临安伯带走了还剩半壶的水,领着侍卫把世子爷和冲虚道长背着去了山下的道观。观主见状,确认是中了毒,立即拿出了解毒的丹药,给世子爷和冲虚道长服下了。

    不久之后,冲虚道长醒了,然而世子爷却迟迟没有醒来。毕竟冲虚道长的修行更高,合神气归其妙,化神而还其虚,区区小毒并没有伤及道长的五脏六腑。然而,世子爷才刚刚修行不就,道行差了许多,中毒之后就立即蔓延到了五脏六腑,生命垂危。

    临安伯没有半点眼泪,似乎早就命中注定一般,既然事已如此,悲伤也没有用了。接下来该怎么做呢?临安显得比临安伯还慌乱。要不要把世子爷的遗体带回成均府?临安伯心想,暂时不要把世子爷的死讯公布,而是把世子爷在衡山先就地厚葬,回了成均城,就说世子爷追随冲虚道长云游四方去了。这样一来,镇国将军他们在没有获得实情的情况下,也不敢轻举妄动。至于凶手,临安伯发誓,一定要找到那个送水的侍卫。

    临安伯看着父亲的遗体,心里只觉得莫名的恍惚!没想到他就这样离自己而去了,离这个世界而去了。侍卫们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哭泣着不停,临安伯却挤不出一滴眼泪,一个人悲伤到极限的程度往往是哭不出来的。可是临安伯是因为什么而感到如此的悲伤呢?或许不是因为父亲的突然死亡,而是因为随着世子爷的死亡之后,他这个世孙在王府的地位必然摇摇欲坠。

    没有密不透风的墙,一旦世子爷过世的消息传到了王府,王贵妃和振国夫人一定会立即部署下一部安排,到时候镇国将军极有可能被册封为世子,这样一来世孙就轮不到他临安伯了,而是郡主的弟弟,王府的小公子,这个小家伙叫啥破名临安伯可没心情去知道。

    世子爷生前的另外四名侍卫决心留在衡山为世子爷守墓,临安伯答应了。事实上,临安伯心里很清楚,这四位侍卫恐怕是为了避嫌,或是担心被临安伯灭口,毕竟他还不想让世子爷过世的消息传出去。而且杀害世子爷的凶手就是侍卫之一,若是追究起来,他们四个也是难逃其咎,若是能以为世子爷守墓的名义而全身而退,那已经算是他们的大幸了。临安伯之所以成全他们,一来是觉得他们确实与世子爷的死没有关系,没有理由受到株连,二来他们本来就是世子爷身边多年的侍卫,让他们留在衡山继续守着世子爷也是再适合不过的。

    回到王府之后,临安伯没有把世子爷被陷害的消息告诉世子妃,他如何忍心!何况当务之急不是悲伤,他们没有一点的闲暇的时间为世子爷的死而难过。眼下,王府乃至整个成均城还没有人知道世子爷的真实情况,临安伯已经让成均府的所有道观向大众宣传,世子爷追随冲虚道长云游四方而去了。那些道观也十分乐意,因为他们可以借世子爷的名声和威望为道士以正名。然而,有一个人不得不防,那就是最大的嫌疑犯,那个送水的侍卫。

    嫌疑犯一定会回到成均城,和镇国夫人的贴身丫鬟接头,把行动的结果透露出来。一旦被他们知道世子爷已经中毒身亡,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临安伯必须阻止这件事情的发生。对此,临安伯的方案是在两头同时设防。镇国夫人这一头,临安伯让郡主帮忙,监视着镇国夫人以及她的贴身丫鬟,一旦丫鬟有外出行动或是单独离开,必须尤其的注意,因为那很有可能就是要跟嫌疑犯接头了。至于嫌疑犯的另一头,临安伯让侍卫临安暗中带人在成均城各个城门以及王府的各个府门进行蹲点守候,一旦发现了嫌疑犯的身影,立即逮捕。

    果然,不到两天,两头都有所发现。郡主发现,镇国夫人的贴身丫鬟单独离开了王府,便一路跟踪而去。另一头的临安也同时发现了嫌疑犯的身影进了城,为了不打草惊蛇,临安先一路跟踪,准备在没有人的地方将他逮捕。巧就巧在,嫌疑犯和镇国夫人的贴身丫鬟都来到了同一处隐蔽的小茅屋里。临安和郡主同时现身,把他们给一举抓获了。

    临安伯将这两个人押往书院秘密进行审问。然而,他们却不招供。临安伯跟嫌疑犯说了厉害关系,说自己是人证物证都有,他是难逃死罪,如果拒不招供的话,就株连全族。到时候,别说镇国夫人了,就是王贵妃亲自出面也是救不了他的。但是,如果他愿意把事情来龙去脉进行招供,就饶恕他的全族。于是,嫌疑犯只好把自己如何投毒害死世子爷的过程招供了,同时牵连出镇国夫人的贴身丫鬟,说一切都是丫鬟指使她这么做的,还给了他巨大的钱财作为报酬。

    可是,当临安伯问他,是否知道又是谁指使丫鬟这么做的,得到的答案却是不知道,竟然丫鬟是镇国夫人的人,而镇国夫人又是王贵妃的人,他自然不敢多问,因此要想指认镇国夫人是没有依据的。这样一来,临安伯只能对丫鬟进行逼供,由她来对镇国夫人进行指控。然而,这个丫鬟的嘴巴实在是太硬了,无论临安伯如何循序逼供,她都矢口否认整件事情和镇国夫人的关系,而说这一切都是她自己一个人预谋的。这当然是一派胡言,一个丫鬟为何要跟世子爷作对,又哪里来的钱财收买侍卫。

    临安伯打听得知,这个丫鬟是个孤儿,从小被镇国夫人收养,因此可以说是一心一意为镇国夫人卖命,如此命都可以不要,怎么可能指控镇国夫人。临安伯意识到一切功夫都白费了,要想借此机会打倒镇国夫人,为世子爷报仇恐怕是不成的了。又见郡主的脸色极为难看,这才想起镇国夫人再怎么说也是郡主的亲娘,临安伯只好放弃。为了继续隐瞒世子爷的真实情况,临安伯以私通的罪名把这两个罪人交给了王府的审理所,进行了死刑的处决。

    镇国夫人听说了此事,大惊失色,当然她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贴身丫鬟被处决而愤怒,而是担心事情败露,危及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郡主趁机劝说自己的亲娘,希望她不要再对世子爷和临安伯有杀念了,还撒谎说她的贴身丫鬟事实上已经把所有的事情招供了,好在临安伯既往不咎,让审理所的人不再刨根问底,这才没有危及镇国夫人乃至王贵妃,否则的话,镇国夫人和王贵妃也不会有好日子过了。

    镇国夫人不觉惊恐,顿时果然不再心生杀念了。然而,人在做,天在看,自作孽,不可活,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镇国夫人的报应很快就来了,然而这个报应没有降临在她自己身上,却比此更加让她痛苦。镇国将军和镇国夫人年方九岁的小公子突然病逝了,或许这是世子爷在天显灵吧!小公子被葬在了成均城外的藩王陵墓里,头顶双龙戏珠束发金冠,是形制较小的那种,通体布满了装饰花纹。这种金冠上有双龙戏珠的造型,只有宗室的人才可以用,其他的造型还有金翼善冠和乌纱翼善冠。

    自此之后,镇国夫人的精神世界已经彻底奔溃了,或许之前的种种恶行,都是为了这个小公子的未来,小公子没了,一切也就没有了意义。这样一来,临安伯是不是终于可以安安心心当他的王府世孙了?这倒未必,镇国夫人颓败了,还有镇国将军和王贵妃呢!不过应该能暂时消停个几年吧,临安伯可以和他的贵客珠公子在书院好好玩耍了。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临安伯得知,珠公子已经被国子监召回金陵城了。珠公子的不告而别,让临安伯感到不安,是不是因为他隐瞒了身份,让珠公子不高兴了?并没有!这个答案是宋应星告诉临安伯的。

    临安伯趁着闲暇,前往河西的成均书院,看望一下久违的宋应星。谁知,到了书院,却不见宋应星的人影。见一个学员匆匆忙忙跑过,便让侍卫急忙问了情况。一问才知是乃粒组的学员,而宋应星此时正在学田搞实践教育呢!

    临安伯听了,也想到学田转转去,便让这个乃粒组的学员带路。侍卫心想,这田里都是湿泥有什么好玩的,虽然不想去但也得继续跟着公子。

    一路上,穿过田间小路和一片水田,远远地看到了几个身影,临安伯很快就见到了宋应星。许久不见,只见他的肤色黑了不少。此时此刻,宋应星和乃粒组的学员们并排立在田里,裤管高高挽起,弯着腰弓着背,正在如火如荼地插秧。

    宋应星,你快上来,我们公子爷看你来了!侍卫心情不爽地喊了一声,他之所以急忙让宋应星从田里上来,就是生怕临安伯万一下田,被蚊虫叮咬了,他得背锅。

    听到了侍卫的呼喊,宋应星还不敢相信,直到定睛一看,竟果然是公子临安伯,便赶紧放下了手里的秧苗,走上了田埂。

    公子,你怎么来这里,田里蚊虫多,呆不得的!宋应星催促临安伯离开。

    临安伯笑道,你们都呆得,我怎么就呆不得。又见田里只有几个学员,问道,这乃粒组的学生怎么就这么几个了?

    宋应星尴尬地笑道,自从开始实践教育后,就陆陆续续地走了不少,留下的这几个都是家里没有田产的。

    临安伯明白了情况,也不继续追问,让宋应星就在田间找个地方坐着聊聊,然后就聊起了珠公子。

    原来,贾珠并非因为生临安伯的气而不辞而别,实在是临安伯离开成均城的时候,国子监来了十万火急的信件,要求贾珠即刻回金陵城,执行紧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