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红楼
字体: 16 + -

第三十一章 又见天香楼

    又是一个寒冬腊月,眼看年关将近,一旦过了春节,转眼就是元宵了。元宵之后,国子监就会招录新一批监生。贾珠记得岳父大人说过,最早开春之后,他就能进入国子监了。可是随着年关越来越近,贾珠的心里却总是不踏实。

    窗外旭日腾空,一片暖阳。贾珠想到大观园外去逛逛,晒一晒太阳,要不然他就和书房里的那些书籍一样,都快潮湿得发霉了。贾珠不管三七二十一,刚刚萌生的点子,立即就付诸行动了。

    贾珠走到荣国府大门,迎面就撞上了四、五驾的大马车,像是在此等候主子。也不知是府上哪位主子的马车,如此的有派头!贾珠不闻不问,正准备跟他们擦肩而过,却不料,那车夫倒自个儿上前招呼道:

    “大爷,您这是打哪儿去呀!”

    贾珠心头一惊,心想这车夫怎么这么热情,是在招揽生意,还是想坑蒙拐骗?贾珠不禁警惕提防地问道:

    “你认识我?”

    “当然认识了!您是珠大爷,是贾府老太太的长孙,您就是一个传奇呀,实在是太与众不同啦!”

    这车夫没想到还能说出这些话来,着实令贾珠大吃一惊,看来他昏迷四年而苏醒的传奇经历已经传遍了。

    “怎么?你们每天都守在这儿?”贾珠以为他们是在此揽生意,这贾府的钱也太好赚了吧。

    谁知,车夫却一五一十地说道:“当然得守在这儿了!自从我们哥几个被贵府雇佣之后,我们赶的趟次少了,私囊里的钱却还更多了。比起之前自个儿跑生意,累死累活跑东跑西的,现在简直是舒服惨了!所以呀,我们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好好守着这个岗位。上次,我们有个哥们在车里打了个盹,被琏二奶奶撞见了,当场就被扫地滚蛋了。”

    “原来如此!”贾珠这才明白,原来这些马车是贾府雇佣的专用车队,难怪如此气派。这样一来,贾珠便放松了警惕,也想坐一坐这车子了。

    那车夫见贾珠跃跃欲试,便推波助澜道:

    “大爷这是要到哪儿去呢?要不让小的送你一程?”

    贾珠心想,可别去太远了,万一回来搭不到车可就……

    “我就是去隔壁的宁府借几本书罢了,近得很,就不坐车了。”贾珠故意推脱一番道。

    那车夫反而却更加热情高涨了,说道:

    “别呀!大爷,您上车坐好,马上就到。”

    贾珠听了,心头一乐,轻轻地甩了甩衣袖,大摇大摆地上了车。

    上了车之后,车夫赶着马车一路通过东西街口,又缓缓地推拽过这边阶矶上来,转眼便见到了宁府大门口两边的石狮子。

    车夫停下马车,贾珠下了车,只见宁府的大门口也放着四、五辆大车。贾珠走进了宁府的大门,虽然他也不知道该去哪儿,可是竟然都来这了,干脆就进门转转。

    贾珠犹记得,前一次来到宁府的时候,正直梅花开放,是侄媳妇秦氏带着他到花园子里欣赏梅花的。

    贾珠沿着上次去看梅花的路径,从里头绕进园子的便门来,看着园中的景致,继续一步步走去,随即转过了一重山坡儿,霎时眼前豁然开朗,一栋别致的小楼伫立跟前,“天香楼”三个字赫然映入眼帘。

    原来,天香楼正好位于宁国府西区会芳园内。起造大花园时,会芳园虽然基本上划入了大观园,原有楼阁也尽被拆除,但天香楼仍然得以保存,完完整整地留在宁国府内。

    贾珠正犹豫着是该提衣上楼,还是该安静地走开时,从楼上传来了一阵对话声。

    “蓉少奶奶,外面的天气可好了,要不我们去园子里逛一逛吧!”

    “瑞珠,你和宝珠去吧,我跟佛祖保证过,是不会离开天香楼的半步的。”

    “奶奶,佛祖可没有答应哦!你看,这么好的天气,那么漂亮的新园子,可不都是佛祖在诱导你出门走走。”

    “你呀!就你嘴巴会说,我要是再拒绝,岂不是亏欠了佛祖的一番好意?罢了,就去逛一会,走吧!”

    贾珠听到这儿,只见楼上走下来了三位姑娘,他定睛一看,正是侄媳妇秦氏和她的两位贴身丫鬟瑞珠和宝珠。

    “侄媳妇的身体安恙否?”贾珠急忙问候道。

    秦氏见是贾珠,笑道:“是珠大叔呀!好久不见了,我难得走出天香楼,没想到竟然第一个便是见到你。”

    “侄媳妇这是想去逛逛?”贾珠是从刚才她们的谈话中听到的。

    秦氏眉头一皱,表示不高兴了,冷冷地道:“亏大叔您还是个大秀才呢,竟然跑这儿来偷听你侄媳妇的谈话。罢了,我就随大叔逛逛去吧,正好也有个人说说话。”

    贾珠没想到还有这等艳遇,急忙领着侄媳妇秦氏,朝大花园的方向走去了,也不知园子里的桃花到底开了没有!

    贾珠陪着侄媳妇秦氏一起,从天香楼踱步走向大观园。

    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

    于是通过园门,走进园内,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再往前一望,见白石,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

    此时,秦氏左右张望,不知何去何从,瑞珠和宝珠之前只是途径园外,并未曾有进园,所以也不知道游览的路径。贾珠见状,果断瞎猜道:“我们就从此小径游去,回来由那一边出去,方可遍览。”

    说毕,贾珠在前引导,瑞珠和宝珠扶了蓉大奶奶秦氏,逶迤进入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留题处。

    之后,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桥上有亭,贾珠与秦氏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匾上二字“沁芳”,又有一副七言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歇息之后,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于是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

    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引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然而,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

    贾珠引秦氏出来,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

    忽闻水声潺潺,泻出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于是要进港洞时,却突然发现还没有船只。

    秦氏笑道:“可惜不得入了。”

    贾珠仔细观摩一番后,说道:“我想从山上盘道,亦是可以进去的。”

    说毕,在前导引,大家攀藤抚树过去。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

    因而步入门时,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贾珠因见两边俱是超手游廊,便顺着游廊步入。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

    之后,大家出来,行不多远,则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原来这就是正殿了。

    继续走,只见正面现出一座玉石牌坊来,上面龙蟠螭护,玲珑凿就。贾珠见了这个所在,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象那里曾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哪年月日的事了。

    一行人出来,再一观望,原来自进门起,所行至此,才游了十之五六。至一大桥前,见水如晶帘一般奔入。原来这桥便是通外河之闸,引泉而入者。此乃沁芳泉之正源,此闸就名“沁芳闸”。

    于是一路行来,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或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皆不及进去。因说半日腿酸,未尝歇息,忽又见前面又露出一所院落来,贾珠笑道:“到此可要进去歇息歇息了。”

    说着,一径引人绕着碧桃花,穿过一层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一入门,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

    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固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题“红香绿玉”四字,方两全其妙。

    进入房内,只见这几间房内收拾的与别处不同,竟分不出间隔来的。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

    走了进来,未进两层,便都迷了旧路,左瞧也有门可通,右瞧又有窗暂隔,及到了跟前,又被一架书挡住。回头再走,又有窗纱明透,门径可行,及至门前,忽见迎面也进来了一群人,都与自己形相一样,却是一架玻璃大镜相照。

    忽见大山阻路,众人都迷了路。直由山脚边忽一转,便是平坦宽阔大路,豁然大门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