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红楼
字体: 16 + -

第十一章 家塾开学

    贾珠回到大观园的稻香村家里,只见贾兰已经准备好笔墨文具,就等着贾珠带他去家塾了。李纨便将贾兰交给了贾珠,在丫鬟碧月的陪同下,由贾珠送贾兰到家塾去。

    贾府的这个家塾,合族中有不能延师的,便可入塾读书,子弟们中亦有亲戚在内可以附读,贾代儒是当时贾府家塾的司塾。贾代儒是代字辈子弟,和贾母同辈,其掌此塾久矣。这个家塾中虽然都是青少年学生,但是其背后的关系却错综复杂。

    贾府家的学堂在离贾府不远的地方,没走几步就远远看到了一块门匾,上面书写着“学达性天”四个大字,那便是贾府家的学堂了。

    一般的私塾,经费来源是实行公尝租金、学生交费双结合的模式,而贾府办学堂的经费则全由贾府兜底,说来也是私塾,却不是为了营利的私学,而是义学!

    虽说凡是贾家氏族的人中,只要有做官的,都得捐赠银两用于办学,然则基本上都是由承袭了爵位的宁国府和荣国府出的钱。

    贾家自荣国公宁国公始,人丁繁盛,但是可世袭的官职却只有两个,虽说子孙可以从科举出身,但是奈何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各房中难免会有一时窘迫不能延师的,适龄的族中子弟、族中亲戚,就可以到家塾就读。

    凡族中有官爵之人,皆供给银两,按俸之多寡帮助,为学中之费。特共举年高有德之人为塾掌,专为训课子弟。可以想见的是,族中有官爵之人供给银两,也只是保障家塾的基本开支,子弟要入塾读书的,束脩礼是必须的。

    在家塾中最有权威的自然是司塾贾代儒。前面说到,贾代儒司塾已久,塾中统共有三类学生,人虽多,收入却也只能维持,偶尔有事还得找府里接济。代儒虽自己没有得中科举,但是塾中出的赖尚荣中了科举,也算是有名的了。

    办教育向来就是个赚大钱的门道。外族人前来附学,随便就得凑个二、三十两银子作为见面礼。一个课堂坐得满满的,怕不少于二三十人。

    因此,一方面想进塾中附读的学子自多,代儒也愿意接纳,但是收纳于否还得看府里的眼色。另外一方面,学子收多了,自然良莠不齐,代儒睁一眼闭一眼也是无奈之举。也许代儒昏聩而不知,不过却更愿意相信代儒未尝不闻得耳风,碍于银钱关系,只装做不知。

    宁荣二府的嫡系子孙只有贾宝玉、贾兰,另外应该还有贾环。至于贾蓉,其父贾珍并不要求他从科举出身,年少时候必也请了塾师教过的,识得字也就罢了。

    贾家族中子弟有贾瑞、贾蔷、贾菌。贾瑞是贾代儒的孙子。贾蔷和贾蓉同年,其父母早亡,因此贾珍接了进宁府抚养。贾蔷和贾蓉亲厚,,贾珍虽可接济,但是将来的出身还是得靠自己努力,所以贾蔷才会到塾中来应卯,估计也是贾珍要求的。

    亲戚家子弟有薛蟠,荣国府当家太太王夫人是他的姨妈、自己的母亲是贾母的座上嘉宾、有钱、好酒好色。金荣,是东胡同子里璜大奶奶的侄儿,璜大奶奶与尤氏、凤姐都说得上话,金荣进学家塾是求了凤姐的,但是在贾府中,璜大奶奶的地位可能还不如有脸的奴才。

    贾珠想起原著中,从薛蟠、贾宝玉不同表现形式的霸道来看,贾府的这个家塾也只能是财、势的秀场,其余各色人等都是财、势的配角,在需要的时候不自觉地扮演着各自的角色。鉴于此,贾珠开始有点后悔,不应该把贾兰从岳父大人那里接过来读书的。

    幸好,族人的学费每学期在府上的公账里报销,每人每月还能领到二两银子,由其监护人按月领取。贾宝玉、贾环和贾兰是贾府的直系子孙自不必说,那族里的其他旁系和未出五服的男性子弟也同样如此。

    这样算来,以每人每年二十四两银子计,再加上其他费用,这贾府每年要花费千两左右的银子。

    在家塾的外面,丫鬟碧月留在学堂外面,贾珠则一直护送贾兰来到学堂,直到贾兰走进教室,贾珠留在教室外面。

    贾珠往教室里面看,只见一位老先生独坐正中,等待着学生们一一过来鞠躬行礼,领取入学考卷!想必那先生就是贾瑞的祖父贾代儒吧。

    贾珠没有立即离去,而是站在教室后面的窗口边,暗中观察贾兰的举止行为,主要是想看看自己的儿子,是否懂得基本的礼仪。

    只见贾兰像其他人一样,走到贾代儒的面前,恭敬地鞠躬行礼道:

    “先生好!”

    贾代儒点了点头,对着贾兰眯眯一笑,并示意他自行领取试卷。

    这边贾兰落座之后,贾珠便看见三弟贾环的身影出现在了教室门口。只见贾环也走到贾代儒面前,鞠躬行礼道:“先生好!”

    贾代儒看了贾环一眼,便不再理睬他,贾环觉得自讨没趣,取了试卷坐到了贾兰的旁边。看来兰哥儿和他三叔的关系确实不错,贾珠的内心复杂,既有欣慰又有担忧。

    紧接着,后面一个不知是哪家的子弟,恭恭敬敬地给贾代儒鞠了躬行了礼,同样没有得到先生的好脸色,正想伸手去取那考卷,却被贾代儒的界尺打了回来。

    “今天的试卷不够了,你明日再来考!”身为塾掌,贾代儒在这里还真是气派得很!

    贾兰觉得奇怪,试卷明明多得绰绰有余,怎么就不够了呢?心想一定有别的什么原因,于是向旁边的贾环问道:

    “先生为什么让他明天来考?”

    “他叫贾芝,来自远房乡下的,估计是私下没有给老东西好处,要他回家预备好见面礼了再来!”

    贾环这么一说,贾兰才醒悟过来,这个贾代儒说到底也并非什么有德之人!

    贾芝垂头丧气地走出了学堂,与此同时,门外一阵喧哗声传来,只见四个小厮簇拥着贾宝玉出现了。

    那宝玉不愧是泡在女人堆里长大的,正如原著中描写的那样,他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贾环冷言嘲讽道:“什么德性,上个学跟赶集似的!”

    四个小厮站在学堂外面,贾宝玉走到贾代儒面前,不鞠躬也不行礼,贾兰原想,贾代儒应该不会给他好脸色看吧!

    谁知,那老东西竟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亲手将试卷递给了贾宝玉。卧槽!什么世道!就算是有贵贱之分,也用不着做得这么明显吧!

    贾宝玉入座后,贾代儒宣布道:

    “今天的考试是入学测试,我会根据你们的年龄和学历评定成绩优劣,不合格者有一次补考的机会,补考再不合格,就等以后再来吧!”

    就在此时,学堂外面传来了贾宝玉的小厮茗烟的嘲笑声:“哟,你们看,你们看,我们的环三爷又来了,我说,这次该不会又不合格吧,倒不如趁早回家耍呢!”

    贾宝玉因为独居,身边除了有专用的丫鬟外,还有不少的贴身小厮,那茗烟就是他的第一贴身小厮,嚣张得很!而贾兰和贾环与各自的母亲同居,别说没有贴身小厮了,就连丫鬟都是同母亲共用的。

    看到贾兰开始考试了,贾珠这才转身离去,走出了学堂。丫鬟碧月此时还在学堂外面等待贾珠一起回去。但贾珠却发现,门口的石墩上除了碧月外,还坐着一个人。

    此人正是刚才被贾代儒轰出来的贾芝。贾珠见他眉宇间有不凡的锐气,于是上前问道:

    “贾芝?你坐在这里干嘛?”

    贾芝听到有人喊他,急忙站起身来,说道:

    “我家住在乡下,我娘等会来接我,所以我要在这里等着她!”

    “贾芝,你知道为什么老先生让你明天再来吗?”贾珠试探地问道。

    贾芝想了一下,轻轻摇了摇头,看来他自己也不相信是试卷不够的原因,或许他又是知道真实原因的,只不过不敢说罢了。

    贾府的义学是宁国公和荣国公一手创办的,当初的办学宗旨便是让家族里的孩子,不论贫富贵贱都有书可读,可如今却成了塾掌的敛财门路了。

    贾珠虽然初来乍到,但毕竟是贾府的大爷,便想着该如何帮助贾芝。贾珠并非多管闲事,他只是冥冥中觉得,这个贾芝虽然也是贾氏族人,却破天荒地出身寒门,料想他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

    贾珠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对丫鬟碧月说道:

    “碧月,我先回去,你留下来等贾兰放学,顺便陪贾芝一起等他的娘,可好?”

    贾珠其实是想让碧月成为一个纽带。碧月不得不答应,只好留了下来。贾芝又不便拒绝,只好默默接受了好意,脸上一阵脸红。

    贾芝看起来应该有十一、二岁了,丫鬟碧月虽然大了几岁,不过看起来还是挺登对的。贾珠见他们俩还算默契,心里一阵得逞的高兴,心满意足地回府去了。

    快到午饭时间,见碧月领着贾兰回来了,贾珠一展迷之微笑,问道:

    “你们俩情况如何了?”

    “什么情况如何!大爷,你的问题好生的奇怪!”

    碧月似乎嗅出了贾珠的意图,有点儿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