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
字体: 16 + -

第167章 五代十国和两宋(5)

    掐丝珐琅龙凤纹朝冠耳炉后汉初,他曾经在外游历,借宿襄阳(今湖北襄樊)的一座佛寺。寺僧对他说:“年轻人,现在正是你这样的青年大显身手的时候。我给你一些盘缠,你往北去寻访明主吧!”当时,后汉枢密使郭威正募兵进攻反叛的李守贞,赵匡胤投奔其帐下。不久,郭威推翻后汉,建后周,为太祖。赵匡胤任东西班行首,又升滑州副指挥,转开封府马直军使。周世宗柴荣即位,赵匡胤为禁军头领。一次,北汉军队来犯,周世宗亲自带兵迎敌。两军在高平(今属山西)相遇,敌军来势凶猛,战斗开始,后周军队指挥樊爱能等抢先逃跑,形势危急。赵匡胤不顾一切,指挥部下驰马向敌军冲去,打退了后汉军的进攻,并乘胜进攻后汉的河东城,焚烧敌城门,被城上守敌一箭射中左臂。战斗结束回师,周世宗即提升赵匡胤担任殿前都虞侯,领严州刺史。在以后的历次战斗中,他随从于周世宗的鞍前马后,更加英勇无畏,总是冲锋在前,屡立殊功,逐渐升官至忠义军节度使、水陆都部署。周世宗在军中阅读四方文书,发现一个皮口袋里有一根长3尺的木片,上面写有“点检作天子”五字,感到很奇怪,怀疑其中有阴谋。这时,周世宗已经病重,返回京城,就将现任都点检的张永德撤了,任命赵匡胤为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掌握了精锐的中央部队——禁军的指挥大权。

    周世宗是一位有能力有抱负的皇帝。他看到与后周并列的几个割据政权的统治者,都昏庸淫佚,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便招贤纳士,重用有才干的人,国力逐渐盛起来。但不幸的是他英年早逝,刚刚稳定下来的政治局面又变得动荡不安起来。

    镇、定二州谎报辽朝和北汉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王溥等派遣赵匡胤领禁军出城抵御。

    军中的一个名叫苗训的小校自称知天文,找到主帅的门吏楚昭辅说:“我看见太阳下边还有一个太阳,而且有一道黑光在来回荡漾了好长时间。这是天命啊!”当晚,队伍在汴京东北20里的陈桥驿宿营。核心人物都知道,北汉与辽朝合兵来犯的消息,不过是谎报军情以调出军队的借口。这一夜,陈桥驿军营,士兵们骚动不安,将领们到处煽动,都说:“如今,主上幼弱。我们出死力打仗,又有谁知道?不如将点检推为天子,然后再北征也不晚。”到五更时,驿门前聚集的军士愈来愈多,都喊着:“点检当天子!”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连夜派人骑快马回京城,将殿前都指挥石守信和都虞侯王审琦这两个赵匡胤的心腹叫来,商量办法。天快亮的时候,叫喊着的军士们已经逼近赵匡胤休息的房舍。赵匡义和赵普进去,叫起了赵匡胤,走出房门。只见为首的军校们都手持利刃站立在庭院,一齐说:“诸军无主,我们都拥护太尉当天子!”赵匡胤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已有人从背后给他披上了一件皇帝穿的黄色龙袍。在场的人全都跪倒在地,向披了龙袍的赵匡胤连呼:“万岁!万万岁!”随即将他拥上马背,要他回汴京登皇帝宝座。

    赵匡胤一行于初三日早晨,从仁和门进入汴京城,队伍整齐,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他先派楚昭辅去安慰家中的老少人等,又派客省使潘美去会见宰相们说明情况。当时,崇元殿上的早朝还没有散,文武百官听到潘美的话,都嘁嘁私语。宰相范质拉住王溥的手,说:“仓猝之际派遣将领,这是我辈的罪过啊!”手指甲抠得王溥的手几乎要出血。王溥也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从朝廷急忙返回府衙,要召集人马抵抗。军校王彦升在路上遇见韩通召集部下,立即跃马追杀。韩通逃回私第,大门尚未关门,王彦升已经冲了进来。韩通和他的妻子、儿子都被杀害。

    队伍进入明德门,赵匡胤让军士们各自归营,自己回到公署,脱下了黄龙袍。不一会儿,一些将领带了范质等朝中大官进来。赵匡胤流着眼泪对这些人说:“我受到世宗的厚恩。现在被六军所逼,不得不如此。我真是愧对天地啊,怎么办呢?”范质等人还没有来得及答话,散指挥都虞侯罗彦瑰手按利剑,厉声喝道:“我辈无主,今天要得到天子!”范质等人你望我,我望你,不知道怎么办才是。倒是王溥的反应快,第一个退到台阶下,朝赵匡胤倒头就拜。其他人见状,无论愿意不愿意,都一齐跪倒在地。

    于是,众人请赵匡胤到崇元殿去举行受禅代德大典。文武百官召集齐全,已经是下午。百官按职位高低站好班,就等小皇帝的禅位诏书拿来,好举行仪式了。然而,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禅位诏书从后宫传出。正在众人无计可施之际,只见从文官班列中走出翰林学士陶谷,在中间站定,随即从衣袖里抽出一卷黄册,得意地扬了扬,说:“不才早已草好诏书在此!”于是,就用陶谷起草的禅位诏书举行仪式。宣徽使领赵匡胤来到龙墀的南面,朝北跪拜,接受了禅位诏书。接着,宰相们上前搀扶起赵匡胤登上崇元殿,穿上皇帝行大礼的衮服和冠冕,端坐到龙椅上,接受群臣的拜贺,这就算正式登上了皇帝的位子。

    新皇帝宣告,由于他前任归德军节度使时驻宋州(今河南商丘),所以定新王朝的国号为大宋。从现在起,为大宋建隆元年。以汴京为都城。宣布,以周朝小皇帝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迁到西宫居住。赐给内外百官军士爵位。实行大赦,凡被贬官的都恢复原位,被流放发配的释放回原籍。派官员祭祀天地和社稷,报告改朝换代的事。还派出宦官带了诏书向天下人宣告宋朝的建立。

    周世宗斥冯道

    辽兵撤出开封的时候,后晋大将刘知远在太原称帝,率领大军南下。一路上军纪严明,受到中原百姓的支持。各地辽将听到风声,慌忙逃走。刘知远很快收复了洛阳、汴京。这年六月,刘知远定都汴京,改国号为汉。这就是后汉高祖。

    刘知远只做了十个月皇帝就死去了。他的儿子后汉隐帝即位以后,后汉内部发生动乱。汉隐帝嫌手下将领权力太大,秘密派人到邺都杀害大将郭威。激起郭威发动兵变。公元950年,郭威推翻了后汉,被将士拥戴为皇帝。

    第二年,郭威在汴京即位,国号周,就是后周太祖。周太祖出身贫苦,懂得民间疾苦;也读过一点书,注意重用人才,改革政治。在他的治理下,五代时期的混乱局面开始好转。

    后周建国的时候,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不服后周统治,占据太原,成为一个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汉(十国之一)。刘崇为了跟后周对抗,投靠辽朝,拜辽主为“叔皇帝”,自称“侄皇帝”,多次在辽兵帮助下进犯周朝,都被周太祖打败。

    公元954年,周太祖死去。他没有儿子,柴皇后有个侄儿柴荣,从小聪明能干,练得一身武艺。周太祖把他收作自己的儿子。到周太祖一死,柴荣继承皇位,这就是周世宗。

    周世宗新即位,北汉国主刘崇认为周朝局势不稳,进占中原的时机到来,就集中三万人马,又请求辽主派出一万骑兵,向潞州进攻。

    消息传到汴京,周世宗立刻召集大臣商量。他提出要亲自带兵抵抗。大臣们说:“陛下刚刚即位,人心容易动摇,不宜亲自出征,还是派个将军去吧!”

    周世宗说:“刘崇趁我刚遭到丧事,又欺侮我年纪轻新即位,想吞并中原。这次他亲自来,我不能不自己去对付他。”

    大臣们看周世宗的态度挺坚决,也就不作声了。只有一个老臣站出来反对,他就是太师冯道。

    冯道从后唐明宗那时候起,就当了宰相。以后,换了四个朝代,他在每个朝代的主子面前,都能随机应变,讨得新主子的欢心;辽兵占领汴京的时候,他主动朝见辽主。一些新王朝的皇帝,也乐得利用他。所以,他一直保持着宰相、太师、太傅等重要职位。

    这一回,冯道看周世宗年轻,就以老资格的身份来劝阻周世宗亲自带兵出征。

    周世宗对冯道说:“过去唐太宗平定天下,都是自己带兵。

    我怎么能苟且偷安呢?”

    冯道冷冷地笑了一声说:“陛下能够比得上唐太宗吗?”

    周世宗看出冯道瞧不起他,激动地说:“我们有强大的兵力,要消灭刘崇,还不是像大山压鸡蛋一样容易。”

    冯道说:“不知道陛下能像一座山吗?”

    周世宗听了十分气愤,一甩袖子,就起身离开朝堂。后来,别的大臣也出来支持他,周世宗就把亲征的事决定下来。

    为了这件事,周世宗对冯道十分不满。不久,派去管修造周太祖坟墓的事。冯道碰了钉子后,闷闷不乐地死去。

    周世宗率领大军到了高平(在今山西省),跟北汉兵碰上了。双方摆开了阵势。北汉刘崇看到周军人少,骄傲起来,说:“早知道这样,我何必借契丹兵呢。这一次,我不但要打败周军,还要让契丹人看看我的厉害呢。”

    刘崇指挥北汉军猛攻周军,周军右军的将领顶不住,带领骑兵败了下来,步兵也纷纷投降。眼看情况十分危急,周世宗亲自上阵,冒着乱箭督战。他的两名将领赵匡胤和张永德各带领两千亲兵冲进敌阵。周军兵士看到周世宗沉着应战,也奋勇冲杀,一个抵上一百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敌阵。北汉兵就像山崩一样败了下来。

    后面的辽军看到北汉军失败,不敢跟周军交锋,悄悄地把兵撤走。北汉刘崇节节败退,前有追军,后无救兵,最后,只剩下一百多骑兵,狼狈不堪地逃回晋阳。

    经过高平大战,周世宗的声望大大提高:他回到汴京后着手整顿军队,减轻百姓负担,准备统一中国的战争。过了两年,他亲自征讨南唐,攻下了长江以北十四个州。接着,他又下令北伐,带领水陆两路进军,收复北方大片失地。可惜正当他要实现统一全国的愿望的时候,却病倒了。

    公元959年,周世宗即位六年后死去,由年才七岁的儿子柴世训接替皇位,就是周恭帝。

    李筠反宋

    建隆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试图起兵反宋。建隆初,赵匡胤派使者去见李筠,想以授他中书令一职来拉拢他,李筠拒绝授受。在幕僚们的谏争下,李筠虽然接见了使者,但他故意把周太祖的画像悬挂在室壁,并涕泣不已。幕僚们都很惊惧,告诉宋使说:令公喝多了,有失常性,希望一定不要怪罪他。

    北汉主闻知李筠想反宋,遣使送腊书,邀他共同起兵。宋太祖继续慰抚李筠,用他的儿子李守节为皇城使。李筠一方面派遣李守节入朝,探听京师动静,另一方面,派遣刘继冲向北汉,奉表称臣,纳款求援。李守节到朝廷后,宋太祖即责问他来京城的意图,李守节惶恐,用头击地,说是有人在计算他父亲。宋太祖遣李守节归,让他告诉他父亲说:“我不是天子时,听任你的作为。现在我已是天子,难道你就不能归属于我吗?”李筠不顾宋太祖的一再慰抚,决心反宋。

    建隆元年(960年)四月,李筠命令幕府草拟檄文,历数宋太祖的罪恶,随即遣兵袭杀泽州刺史张福,占领其城,将监军周光逊等人抓起来送到北汉。李筠的从事闾丘仲卿认为李筠孤军举事,北汉的援助不可靠,宋兵精锐,很难抗衡,建议他西下太行,直抵怀、孟,塞虎牢,攻占洛阳,然后东向争天下。李筠错误估计形势,以为他是周室宿将,与周世宗情同兄弟,禁卫军都是他的旧人,必将倒戈来归,况且有儋等强将。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他不听闾丘仲卿的建议。北汉主刘钧率兵与契丹军数千人增援,李筠率部下至太平驿用臣礼迎接,北汉主封李筠为西平王。北汉主几次召李筠议事,李筠说自己受周室厚恩,不忍背负。北汉与周为世仇,对李筠的话很反感。北汉主便派宣徽使卢赞监李筠军。李筠见北汉兵少,又派卢赞监其军,深感后悔,并且在许多方面与卢赞的意见又多不协调。于是李筠命令他的儿子守节守潞州,自己率兵三万南下。北汉主知道卢赞与李筠有矛盾,派平章事卫融前往调解,但矛盾依然如故。

    这边,宋太祖派石守信、高怀德、慕容延钊、王全斌分道出击,特命诸将急引兵扼守要害地区,勿纵李筠下太行。又遣慕容延钊、王全斌由东路与石守信会合,同监军李崇矩一起在长平击败李筠军。斩首3000级,攻下大会砦。

    六月,宋太祖率军亲征,与石守信等会合,再次在泽州南浮大败李筠,获北汉河阳节度使范守图,杀了北汉宣徽使卢赞,李筠退守泽州城。宋太祖督战,列栅栏围城,大将马全义率敢死队,攀城堞而上,攻占泽州。李筠自焚,北汉平章事卫融被俘。宋太祖乘胜攻潞州,李守节降。北汉主闻李筠败,从太平驿返还晋阳。

    七月,后周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又起兵反宋。李重进是周太祖的外甥,与赵匡胤分堂周室兵权。周恭帝即位,李重进出镇扬州,领宿卫还像以前那样。赵匡胤代周,拜李重进为中书令,命令他移镇青州,李重进不满,想起兵反宋。正巧李筠已起兵,李重进便派遣亲信翟守去潞州与李筠联络,翟守却私去京师会见宋太祖。宋太祖问他:“我想赐重进铁券,他能相信我吗?”翟守说:“李重进绝无归顺之意。”宋太祖担心同时对付李筠、李重进,会分散兵力,于是厚赐翟守,并许以爵位,令其设法暂时稳住李重进。翟守归后,便劝李重进不要轻易起兵,李重进听信他的话,按兵不动。宋太祖遣陈思诲安抚李重进,并赐铁券。李重进欲随陈思诲入朝,部将竭力劝阻,李重进犹豫不决。